致我們終將無處安放的焦慮

這個世界上最不焦慮的應該是兩種人,一種人處於金字塔頂端,一種人處於金字塔最末層。他們的相似之處就是所處的環境很難發生改變,每天付出120%的努力或是60%的努力,最終反饋到其資產、資源的增值效應相差無幾。自然也就無需焦慮,不焦慮是這個楊,焦慮也是這個樣,何必呢

致我們終將無處安放的焦慮

而大多數深處中間層級的我們:有房的你,也焦慮;沒房的你,也焦慮。焦慮的感覺是怎麼樣的呢?首先你會控制不住地問自己今天你在做的事情真的有意義嗎,這麼日復一日地上班、打工,每月拿到的薪資可以看到三年後,身邊的房價、物價、下一代學習支出卻在突飛猛漲;

然後你做事就變得靜不下心來,這件事開頭了一部分,又去開始做另外一件事了,到了傍晚發現沒做完,只好留下來加班,即使做完了你也不敢早走,因為同事們還在埋頭苦幹,你心裡想,要是我早走了領導該怎麼想,早走了後邊領導覺得我工作少再給我派活怎麼辦?

致我們終將無處安放的焦慮

最後,引發的就是你無處安放、充滿身體各處的焦慮,最嚴重的時候,你甚至不想看到工作日早上的太陽……你,是不是經歷過?

讓我們焦慮的是越來越高的生活成本(被動型焦慮)、也是我們永無止境的渴望(主動型焦慮),兩種焦慮的閾值都會上升。或被動、或主動,大多數人註定都會經歷這樣的焦慮。曾經有個例子,某個姑娘畢業到了一線城市,剛入職的她每月薪資只有3000左右,面對高昂的租房成本簡直無所適從,工作中時不時就會產生焦慮煩躁的情緒,頭髮每天掉一大把,發的朋友圈也是以心靈雞湯或是抱怨型感受為主,那真是吃也吃不好,誰也睡不好。

致我們終將無處安放的焦慮

直到某一天突然朋友圈發的是去某處的旅行照了、人生靜好這種狀態了,這時候我問她發生什麼事了,她的回答是家中老房已拆遷,分了三套房,兩套租出去……你看,這是屬於初步解決了被動焦慮。但是不久後,會不會出現主動焦慮、或是被動焦慮的閾值升級,不確定……

工作累的時候,我們經常幻想著一夜暴富,突然中了彩票、突然牛市來臨、或是最近世界盃突然打中……但實際上呢,彩票中獎的人都帶著頭套誰也不知道到底最終花落誰家、股市呢被大股東和機構收割、賭球呢中個幾十塊還可以中個幾十萬你會發現錢取不出來了。轉了很多個圈、進了不少坑,最終還是回到了那個朝九晚五、朝夕相處的座位上。

致我們終將無處安放的焦慮

今天敲下這篇文章的我,其實也是這麼個焦慮症“患者”。面對被動型焦慮、主動型焦慮,不知道該怎麼去克服。炒股吧,虧了;買基金吧;又虧了。最後想與大家分享兩句話:1)如果說被動性焦慮能通過資產的增加來有效降低,那麼主動型焦慮只能靠精神境界去緩解吧;2)儘可能降低被動性焦慮一定是基礎。

各位看官,有什麼解決焦慮的好法子嗎?可以分享在下面,大家都可以看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