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辛丑年七月二十五日在北京的西班牙使館內,隨著大清王朝全權代表奕劻和李鴻章以及英、美、日、俄、法、德、意、奧、比、西、荷等十一國代表分別在和約上簽字,持續了將近一年的談判終於宣告結束了。由於李鴻章的一再堅持,列強們勉強同意對在義和團事件中負主要責任的慈禧太后不再追究,並保證在“懲辦禍首”的條款中不提及她的名字。
而此時,在距北京兩千多里之外的西安,慈禧太后及手下大臣正翹首企盼,焦急地等待著談判的結果。當天下午,《辛丑條約》簽署的消息和具體內容通過電報傳到西安。接到電報後,得知不追究自己的責任,一直提心吊膽、焦慮不安的慈禧太后總算長舒一口氣,安下心來。行宮牌樓)
縱觀自大清朝問鼎中原以來,只有兩位皇帝因外敵入侵而被迫攜宮眷出逃。而這兩次逃亡都被慈禧趕上了: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北京時,身為皇貴妃的慈禧跟隨咸豐皇帝到熱河避暑山莊“秋獮”,並在那裡躲避了將近一年的時間;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時,已是皇太后的慈禧攜光緒皇帝倉皇“西狩”,一路顛沛流離,最終抵達西安才安頓下來,同樣也是呆了將近一年才啟程返回北京。行宮第三層殿座)
流亡西安將近一年的時間裡,陸續有眾多官員從全國各地遠赴當時在西安的“行在”效力,慈禧太后的處境和心情也逐漸緩解。之後,由於獲得了外國列強的寬恕,她終於可以再度返回京城執掌朝政了,從而有了接下來的迴鑾之旅。
《辛丑條約》簽訂整整一個月後,慈禧一行正式從西安起駕,踏上了為期93天、行程兩千多里的迴鑾之旅。1901年的“辛丑迴鑾”漫長而從容,在一些激進派知識分子看來,慈禧不但應該低調返回京城,甚至應該向廣大臣民們頒發“罪己詔”深刻檢討。然而慈禧太后就是慈禧太后,原本並不光彩的迴鑾之旅竟像凱旋迴朝一樣張揚。沿途官員們的大肆鋪張獻媚,與百姓們的怨聲載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在這次悠長的迴鑾歸途中,慈禧太后充滿了閒情逸致,一路上訪名勝、品美食、題字留念、燒香拜佛,真可謂不亦樂乎。特別是在洛陽、開封兩地駐留了較長時間,遊覽了龍門石窟、關帝廟、大相國寺等名勝。同時,這次旅行又是極度奢侈的,據說前後共花費了白銀1300萬兩。對照當時國困民窮的大環境,統治者的厚顏無恥極具諷刺意味,整個王朝的不可救藥也由此可見一斑。
遺憾的是,由於這一段歷史並不光彩,因而清朝的官方史書中對於慈禧當年的具體形跡並無詳細記載,大多是泛泛而談。目前所知最為詳盡的記載,當屬吳永所著的《庚子西狩叢談》。吳永作為當年慈禧的隨行官員,在迴鑾時負責打前站,他後來對這一段經歷有較為詳細的追述。不過由於他隨駕到開封后便前往廣東任職了,因此對開封之後慈禧的行程記載也較為簡略。
反映慈禧迴鑾的照片數量少之又少,目前能看到的只有當時西方人在正陽門一帶拍攝的一些影像,且基本為遠景。其中的原因其實並不難理解:根據當時的禮制,慈禧迴鑾關乎皇家尊嚴,肯定不允許沿途有對其拍照的大不敬行為。行宮花園。據洛陽地方誌記載,慈禧迴鑾經過洛陽時,河南府知府文悌特地斥巨資將城東南隅的周南驛擴建為行宮。通過照片可以看出,整座行宮裝飾得富麗堂皇,一望便知是剛剛完工不久。)
至於抵達北京後在正陽門被西方人拍攝,則實在是無力管束了。【本篇圖文編輯自國家博物館藏品二部副主任、研究員楊紅林所寫《辛丑迴鑾》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