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告訴我們:這幾件事最傷害生活,別再做了!

《易經》告訴我們:這幾件事最傷害生活,別再做了!

人有百種,各有所好,人是複雜的,多面的,既有長處,也有短處;既有優點也有缺點。人生來就有弱勢和高位,要主動地適變、應變。“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要能內心感悟到所做的事情有沒有遠大的前途,若前途渺茫,就要主動生變,減少損失的機會成本,要有打破既有時局的膽識與魄力,去營造另一番洞天!要主動感知自己的生活,是否和諧自然,要及時調整自己的能量場,讓自己的狀態適應周圍的環境和氛圍。別人是別人,我們要做自己,千萬不要盲目和別人相比較, 不自悔,不抱怨,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易經》告訴我們:這幾件事最傷害生活,別再做了!

易經《風雷益》卦,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水山蹇》卦,君子以反身修德。幾乎所有人在生命歷程中都會遇到不利的外部環境,人生遇到磨難和坎坷,停下來反身修德,從自身尋找原因,這就叫自知之明。《易經》中《火山旅》卦寫到我們的行:時行則行,時止則止。(艮)與時偕行。人要抓住機遇,隨時調整自己的狀態,時機來了就前行,時機過了就停。《周易·文言》:知至至之,可與言幾也;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預知事情能發展何種地步,就做到何種地步,這樣的人可以與他討論事情的微妙之處;預知事情能有何種結果,就以何種結果終止,這樣的人可以與他存問道義。因此,佔據高位的人就不能驕傲,地位低下的人也可以不憂慮。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做事有分寸。在一切工作中,我們的決策都應該既尊重客觀規律,又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將原則性和靈活性高度統一起來,這樣才能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做到當行則行,當止則止。

《 易經》中的這些道理,啟示和指導我們能合乎理性主宰自己行為的人,而且也不會因為個人地位的變動而產生感情波動。易經告訴我們生活是變化的,隨時是機遇,隨時又是陷阱,隨時是風平浪靜,隨時又是波濤洶湧......我們的生命是寶貴的,何必還要把時間浪費在一些無意義的事情上,所以生活中下面這幾件事最傷害我們的生活,我們要調整好心態,儘量剋制自己,別再做了。

一、處處跟別人比較

《易經》告訴我們:這幾件事最傷害生活,別再做了!

1、不要拿自己去跟別人比較而貶低自己。人生的缺憾,最大的就是處處和別人比較。我們也常說,人比人氣死人。沒有一個好的心態,和高人比較使我們自卑;和俗人比較,使我們下流;和下人比較,使我們驕滿。外來的比較是我們心靈動盪不能自在的來源,也使得大部分的人都迷失了自我,障蔽自己心靈原有的氤氳馨香。不讓無窮的慾念攫取己心,取自己夠用的,不必貪求,”夠用就好”也是不錯的生活態度。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梅花不用羨慕牡丹花,月亮不用去嫉妒太陽。自己有自己的生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奇蹟。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不必拿自己的優點與別人的缺點作比較,也不必經常自嘆某某處總不如人,因為沒有誰可以號稱完美。

2、不要將別人認為重要的東西當做自己的人生目標 。生活中有一種人,很在乎別人對他的看法,完全以別人的評價為行事準則。別人說好,他就按人家的想法和意思去做;別人說不好,他就會後悔、恐慌、自責、情緒低落、偃旗息鼓。他時時為別人的看法擔心、害怕、煩惱、痛苦,經常掩飾自己,迎合他人,不知道自己是誰。挪威大劇作家易卜生有句名言:“人的第一天職是什麼?答案很簡單:做自己。”是的,做人首先要做自己。要認清自己,把握自己的命運,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只有這樣,才真正算是自己的主人。

人難受時,想有個人說說話;人成功時,想有個人鼓鼓掌;人困惑時,想有人點撥點撥;人高興時,想有人熱鬧熱鬧;人痛苦時,想有個人可以在他(她)面前放聲大哭一場;人氣憋時,想找個人大吵一架;……如果沒有,便感到有點失落,有點孤獨,有點寂寞,有點悽苦,甚至於失望、絕望。在比自己成就大的人面前,有點自慚不如;在比自己錢多的人面前,有點囊中羞澀之感;在比自己地位高的人面前,有點自覺卑微;在自覺其不如自己而又比自己所獲更多的人面前,有點不平和嫉妒;……最偉大的人也有自卑點,最膽大的人也懼怕某些東西,最成功的人也有自感最無能的領域,最堅強的人也有最薄弱的心理穴位,……處處跟別人比較,是不符合《易經》的道理的。

乾卦------可以說是天下第一卦。因為乾代表天;乾卦是《易經》第一卦;乾卦就是關於6條龍的變化和發展的卦象;乾卦中提及的龍的概念也是針對那些能配得上稱為龍的人而言的。乾卦把我們的人生分為六個階段,人生有地位也有高位,如果人家處高位,而你處低位,和人家比當然無法比,要比真有可能“氣死人”。乾卦第一爻,稱為潛龍,爻辭為:潛龍勿用。其實它是在告訴我們“入境問俗”的道理。當我們進入一個新的環境,我們勢必要多觀察,多聽,多看,在沒有了解清楚之前不能急於表現。乾卦第二爻,稱為見龍,爻辭為:先龍在田,利見大人。這裡它在告訴我們“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重要性。 乾卦第三爻,稱為惕龍,爻辭為: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本爻蘊含了中華民族最為寶貴的“憂患意識”。前三卦為下乾,對於我們一般人而言,倘若能悠然自得,未必要再上一個臺階。但是,人生再上一個高度,人生的風險在不斷加大,人生的壓力在不斷加重。所以人生到底如何發展,全憑自己的人生要求,沒有對錯之分。當然,如果我們繼續向前,我們就進入......所以有時候是和別人比較是無法比的,這個時候我們不要迷失本心,要認清自我,認清形勢,養精蓄銳,逐步完善自我,才能走出低谷,邁向人生的高高一臺階。

乾卦第四爻,稱為躍龍,爻辭為躍龍在淵,無咎。此卦預示著“人生或一飛沖天,或跌入谷底”。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自我管理,因為躍龍階段的人,向上一步就是九五之尊,風光無限,充滿誘惑。但是它也是金字塔的頂端,競爭更為激勵,空間更為狹小,正所謂爬得越高,摔得越重。所以躍龍階段我想更多的體現在自己的是否明白自己的需求上。乾卦第五爻,稱為飛龍,爻辭為飛龍在天。此卦告訴我們“適可而止”的重要性。進入此卦可謂達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但是此時千萬不能忽略“水能載舟,水能覆舟”的亙古不變的真諦。 乾卦第六爻,稱之為亢龍,爻辭為亢龍有悔。這裡蘊含了“物極必反”的道理。告誡我們在做任何事時都不能把事做絕,要做到適可而止。所以第六爻也是我們千萬不要去經歷的境界。後三爻為上乾,他是人生的更高境界,不必強求,我們的社會中只有極少數人能達到此高度。所以想要進入此階段,需要付出比常人更大的代價和辛苦。箇中的得失,只有自己去體會。縱觀整個乾卦,就是一人的整個發展過程的體現。當一個人到一個陌生的環境,需要先了解情況,得到大家的支持,才充分展現自己的才能,方可得到大家的認可,這就是本事。接著,當你走在前臺,得到領導賞識的時候,也是你危機四伏之時,因為會有更多的人記恨你,因為你鋒芒太甚,當然此時需要更多的的憂患意識。度過此階段達到人生的另一個十字路口,上下全憑自我衡量,但是要權衡利弊。留在此處人生也很美好,但是對於抱負很大的人,夢想達到九五之尊的高度,此乃人生最高境界,也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渴望而不可求的境界。但是《易經》告訴我們,此時深得民心很重要,否則我們可能就會亢龍有悔啦!我們如果處高位的時候,更應該警惕,更不能和比自己高位的人相比,人家做什麼,自己就做什麼,這時候要低調,做好自己。

二、無休止的抱怨

《易經》告訴我們:這幾件事最傷害生活,別再做了!

我們之所以會抱怨,無非是因為九個字:放不下、看不透、忘不掉。抱怨像嵌在肌體裡的一個毒瘤,它會隨著你情緒的低沉而加速擴散,治好它的唯一良藥就是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被情緒牽著鼻子走。我們常常會看到一些人在不如自己願的時候,最常做的,也是最容易做的就是抱怨、發牢騷,似乎這樣就能夠使問題得到解決,事情發生逆轉。可實際上,問題還是在那裡,不解決使不會自己消失掉的,你的抱怨只是在浪費時間,錯失最好的解決時機。你需要做的是,趕緊冷靜下來,分析問題,積極尋找解決或者挽回的辦法。不要抱怨你受到的不公平對待,有個哲學理念說:“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你所受到的待遇是有它“存在”的背景、條件和原因的。曾仕強在講《易經》時說,遇事不抱怨,凡是發生過的都是好事,抱怨會帶來災難!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控制自己;你不能左右天氣,但你可以改變心情。 調整自己的情緒,學會做情緒的主人,是停止抱怨的最好良方。

人有抱怨的習慣,卻不知道這個習慣會給自己帶來許多的麻煩。夫妻相互抱怨,能永久恩愛嗎?兒女對父母抱怨,父母會甘心情願付出愛嗎?下屬對上司抱怨,上司會欣賞這樣的人嗎?過去的帝王,對於抱怨的臣子不但冷落以對,臣子甚至還可能招來殺身之禍。抱怨之害,尤有甚者,列舉如下。

1、、抱怨是喪志之始。人一旦心中滿懷怨恨,所謂怨天尤人,總覺得世間不公平,覺得天下人都對不起自己,這就是人生危險的訊號。因為你對社會的熱情不夠,對人生的際遇認識不清,對自己的付出心有不甘,對自己的獲得有所不滿,因此忿忿不平,懷憂喪志,人生從此一蹶不振。其實,這個社會必定先要有所付出,才能贏得相對的收入;你只是抱怨付出,怎麼會有好的結果呢?

2、、抱怨是結仇之源。抱怨絕對不能獲得歡喜,你抱怨人家一分,別人回給你的可能是加倍的排斥。合夥人本來是共同打拼,但你總抱怨對方的不足,難道對方就會滿意、欽佩你嗎?語云“敬人者,人恆敬之”,相同的,“怨人者,人恆怨之”,“管鮑之交”就是說鮑叔牙不介意管仲,在錢財、事業上沒有半句怨言,所以兩人才能相知相惜,才會有好的結果。

3、抱怨是敗德之行。人一旦有了抱怨,情緒一定非常惡劣,就借酒澆愁。有的人甚至“一不做,二不休”,因為對家庭抱怨多,他乾脆不回家,整日徘徊在酒廊舞廳裡;因為對公司有很多不滿,他可以請假出遊,甚至洩露機密,使公司受到損失。抱怨的結果,可能對方損失有限,但自己則有更大的敗德之行。例如抱怨父母者,成了不孝兒女;抱怨朋友者,最後反目成仇;抱怨同事者,明爭暗鬥。種種敗德的行為,都由於抱怨而產生,殊為可怕。

4、抱怨是造業之因。 世上很多的打鬥、毀壞、嗔殺等行為,都是因為抱怨而起,所以抱怨是造業之因。一個人如果時時心存善念,縱使受了委屈,被人欺負,只要自己有修養,稍加忍耐,也就過去了。假如感到利益不均,或者為人所侵佔,也不能為了虛浮的財利,造下難以彌補的冤仇、業報,最後受害最大的還是自己。

因此,一個人一旦心中有了抱怨的念頭,自己應該立刻有所警覺,自己要懂得迴心反省。人成熟與不成熟跟年齡沒有關係。人成熟不成熟,就是你能不能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看待事物,就是能不能把我的世界變成你的世界。這個社會有很多的成年人,還沒有脫離幼稚的行為。一點小事情就跟別人爭來爭去。

《易經謙卦》曰:“地中有山,謙。君子以裒多益寡,稱物平施。”意思是說:“《謙卦》的卦象是艮(山)下坤(地)上,為高山隱藏於地中之表象,象徵高才美德隱藏於心中而不外露,所以稱作謙。君子總是損多益少,衡量各種事物,然後取長補短,使其平均。”

《謙卦》告訴人們應該學會謙恭禮讓,以德報怨,多交朋友,否則凡事斤斤計較,死不讓步,必然會到處樹敵,結怨無數。

“多個朋友多條路,少個冤家少堵牆。”得罪一個人,就很可能為自己堵住了一條出路,甚至是一條生路。多一個冤家,就很可能為自己埋下了一個禍根,甚至是一顆致命的炸彈。善於為人處世的人,懂得為自己多開一條路,而不是多樹一堵牆。人與人之間有不共戴天之仇的情況是少之又少的,只要仇怨沒有發展到你死我活的境況,總是有辦法化解的。

“冤”者,誤會也。誤會產生的原因可以從主、客觀兩方面找,或者是由於一方的言行不慎所致,或者是由於一方過於敏感,誤會了對方的意思。因而,有效的溝通可以幫助你化干戈為玉帛。畢竟,交際圈裡有一個“冤家”,會讓你非常不自在,做事也會遇到重重阻礙。因此,對於冤家之間的矛盾,一定要勇敢面對,積極化解,從而為自己創造一個團結和諧、愉悅舒暢的人際環境。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有效解開冤家之間的“結”呢?

第一,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人心隔肚皮,誰都有被人誤會的時候。一旦被人誤解,不要大光其火,而要以平和的心態回顧事情的來龍去脈,弄清產生誤會和矛盾的原因,再決定採取什麼方式予以澄清。要強調的是,被人誤解的確是讓人難以接受的事,但一定要努力平抑自己的怒火。發怒解決不了問題,只能增加矛盾,處理不當還會使事態進一步惡化,甚至釀成悲劇。控制情緒,平抑怒火,可以讓你冷靜地分析問題,查明原因,進而有效地解決問題,化解怨恨。第二,要戰勝自己的怯懦心理,消除自己的委屈情緒。消除誤會就要當面把問題說清楚,無論採取哪種方式,都不要畏縮不前。要親口向對方誠懇地說明事情的前因後果,直截了當地把問題講清楚,往往能取得非常不錯的結果。第三,要消除自己的委屈情緒。消除自己的委屈情緒,可以掃清妨礙交流的心理障礙,同時也能更加冷靜地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思考問題,分析矛盾產生的真正原因,到底是自己錯了還是對方的過失。“事從兩來,莫怪一方。”不要總認為自己是對的,可能事情的癥結就出在你自己身上。另外,委屈有時還會影響雙方的溝通,有些人被人誤會時,總感到自己委屈,不願意與人交流,寧願獨自生悶氣,把話憋在心裡,這樣做是非常不利於解決問題的。第四,不要在背後指責對方。背後說人是非,只會讓別人以為你心存忌恨,挾私報怨,這樣一來只能加深誤會,讓自己再背上黑鍋。記住:“說人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第五,要把握好消除誤會的時機。不可放過消除誤會的大好時機,因為誤會越拖就越難以解決。但也不能操之過急,為把問題當面講清楚而不顧時機。審時度勢地消除誤會才是上策。也就是說,要選擇一個對方心情比較愉快、精神較為放鬆的時機把事情講開,澄清誤會。若是自己實在不能解開誤會,可以請朋友或同事幫忙。

總之,誤會是一點一點增加的,也可以一點一點削減的。相見即是緣分,既然對方的存在不妨礙你的生存和發展,還是少結冤家比較好。對於昔日的仇家,打擊報復只能加深彼此之間的怨恨。冤家宜解不宜結,謙恭禮讓,以德報怨,不但能夠感化冤家,為自己所用,還能樹立自己的威望,得到旁人的尊敬和擁戴,從而將仇人轉化為朋友。少了一個冤家,便少了一些障礙,最終還是於己有益的。追思反省剛健中正----擺脫困境。困難是難免的,這個世界本來充滿著矛盾,困難時時有,事事有。就看如何對待它。有了困難,要客觀分析它,深入地研究它,從中得出問題的關鍵所在,從而採取對策,吸取經驗,爭取下次不再發生。做到吃一塹,長一智。養精蓄銳改過自新----平安渡過險境。有了困難,必須想辦法解除;就像遇到高山,看到沙漠一樣,必須勇敢地面對。但一定要有方法,才能平安渡過險境。抱怨沒有一點好處,我們無法改變別人,但我們要改變我們自己,遇事不抱怨,做自己才是生活。

三,毫無意義的悔恨

《易經》告訴我們:這幾件事最傷害生活,別再做了!

悔恨是最沒用的一種情緒,可是許多人沉溺與其中甚至無法自拔。它不但讓你痛苦,也無法彌補任何你認為你不該做或是該做而沒做得事。正確的方法是承認並接受結果,然後把重心放在今天該做得事上來。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正正有格局的人,既能享受最好的,也能承受最壞的。

《易經》中有說:喪羊於易,無悔。請問誰能告訴我為什麼羊丟了,說沒有悔恨呢??四以陽居陰位,失位,動成泰體坤,月滅坤乙為喪。“乾以易知”,故“乾為易”。四上之五體坎,坎五,乾也,故“兌還屬乾,喪羊於易”也。四五易位,動而各得其正,五處上中,下應二和,故無悔也。

《易經》講,吉凶者,得失之象 ,悔吝者,憂虞之象。羊丟了,這件事結好像是兇,但是易經太極思想,是陰中含陽,陽中含陰,在講壞事情往往又從好的方面說,好的事情往往又提醒壞的方面。《易經》是動態、整體、聯繫的看問題。單純從結果靜止看是兇,但是從動態(易位),整體(中)、聯繫(應)的看,又有好的方面,所以無悔。《易經》告訴我們:永不懈怠消除悔恨----迎接勝利。不要經常因生活中的一些細小過失而後悔,如果事事追悔,恐怕一個人一輩子都會生活在數不清的悔恨之中。如果錯已鑄成,且又無法彌補,要當機立斷:吸取教訓,以後不要再犯。這種很乾脆的自我警醒,比放在心裡悔恨更有用。

1、悔恨最容易失去,不要對最熟悉的事物熟視無睹

什麼是我們最熟悉的事物?可能就是你最容易忽略的——親人、朋友、愛情、時間、工作、身體、信譽。這一切才會成就現在的你,沒有了這一切,你只是孤家寡人,寸步難行。如果你忽略了與你最有緣的事物,那麼就等於將財富從身邊推開。只有利用好你身邊的一切資源,才可能在生活和事業的道路上順風順水,更上一層樓。

2、悔恨最容易錯過機會,不要沉迷於過去或未來而讓生命從指縫溜走

腳踏實地、懂得充分利用現在的人,決不會對將來的未知生活抱太多的幻想,也不會對往日的失敗或輝煌過多地追悔留戀。他們清楚,只有珍視今天的生活,才不會使生命變得空虛,變得了無生趣。不要因為明日的海市蜃樓而踐踏今日腳下的玫瑰,使得本可以建功立業的時機,悄悄遠去。

3、抱怨最容易迷失方向,不要在自己還可以付出的時候選擇放棄

凡事都不會在決定放棄努力之前真正結束。如果你有99%想要成功的慾望,卻有1%想要放棄的念頭,這樣只能與成功無緣。拿破崙·希爾說:在放棄所控制的地方,是不可能取得任何成就的。輕言放棄是意志的地牢,它讓意志跑進裡面躲藏起來,並企圖在裡面隱居。只有打破思維的禁區,勇於突破和發展,才能帶來果實累累、展顏微笑的那一刻。

4、悔恨最容易失去自我,不要害怕承認自己不完美

世界並不完美,人生當有不足。留些遺憾,反倒可使人清醒,催人奮進。有句話叫沒有皺紋的祖母最可怕,沒有遺憾的過去無法繼續鏈接人生。對於每個人來講,不完美是客觀存在的,無須怨天尤人。在羨幕別人的同時,不妨想想,怎樣才能走出誤區。或善良美化;或用知識充實;或用一技之長髮展。生命的可貴之處,就在於看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後,能夠坦然地“自我接受”。

5、 悔恨最容易失去鬥志,不要害怕冒險或遭遇危險

生命運動從本質上說就是一次探險,如果不是主動地迎接風險的挑戰,便是被動地等待風險的降臨。有限度地承擔風險,無非帶來兩種結果:成功或失敗。如果你獲得成功,你可以提升至新領域,顯然這是一種成長;就算你失敗了,你也很快可以清楚為什麼做錯了,學會以後該避免這麼做,這也是一種成長。不僅如此,鼓勵嘗試風險的社會環境,還有助於培養個人不滿足於現狀,勇於進取的精神,也有利於提高個人對時機變動的敏銳感。一個敢冒風險的人,才有機會贏得更大的成功。

四、低情商的善良

《易經》告訴我們:這幾件事最傷害生活,別再做了!

善良不等於無原則的妥協,你沒有原則,別人只會更沒有底線,“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有時候,不怪別人欺負你,只怪你太容易退讓和妥協,強權和蠻橫就是這麼產生的。學會拒絕,適當剋制自己氾濫的善良之心,很有必要。善良不是道德綁架的藉口,獻不獻愛心捐不捐款是我的自由和權力,你憑什麼干涉?而且這種悲情營銷的作秀,只會讓人覺得噁心。這種善良只是一種低情商的無知!善良不是是非不分的盲目,不分邏輯、不分事實的同情心氾濫,這種善良只是自以為是的聖母婊,只會讓當事人更加痛苦,誤導大眾的判斷,助長真正的惡。善良不是無知、妥協和毫無原則,那是低情商的表現。高級的善良是一種智慧,是要有自己獨立理性的判斷,不盲從不氾濫,是一種能深刻洞察人性中的惡的能力。只做善良之人,卻沒有智慧,終究會被真正的惡欺騙,反而行了惡人之事,比善良更善良的,是智慧。低情商的善良,不如高情商的剋制。善良是很珍貴的,但善良沒有長出牙齒來,那就是軟弱。善良更需要高情商來點亮。日後行善之前,請剋制一點,理性一點,多思考一些,不做盲目善良之人。不要讓自己失去愛的滋潤,人與人之間是個愛的花園,你若懶惰,它便會荒蕪;你若勤於播種、灌溉,它就會向你散發愛的芬芳。如果缺少了愛,世界的天空會變得灰濛,空氣的溫度會降到零點,生活的心情缺乏快樂。有情人之愛,是誘人的花朵。人間的博愛,是壯美的花園宮殿。

我們中國人妙在,不呆板,不刻板,靈活,變通。八面玲瓏、見風使舵,是易經思維的一種體現,變易的思維。我們做事,講結果,也要講方法。有些事情,結果是好的,如果方法不當,最終好的結果,也會變為不好的。但方法對了,看似不好的結果,會往好的方面轉化。這就是我們廣袤而深遂的易經。百變、萬變,但又不變。變的是什麼,是方法,不變的是什麼,是我們要達到的目的和結果。這個世界就是這樣,光有善良還遠遠不夠,更需要高情商去圓滿。《易經 》 需卦說:有孚,光亨,貞吉,利涉大川。需卦的卦辭之意就是:有誠信,光明通達,堅守正道,就會很吉利。利於遠涉,宜有大作為。象辭的意思是:上卦為雲,下卦為天,天上有云便是需卦的卦象。君子從中受到啟示,要飲食宴樂。從卦辭上看,需卦還是有利於行動的,並且前途光明。但其主要的因素在於要有誠信,其次是具備剛健之德。天有誠信,所以雲行雨施,使萬物得到滋養,並且適時雨過天晴,使萬物普受陽光。春去秋來,時節按時到來,分秒不差,人們根據圭表測日影而安排農事,春耕夏種,秋收冬藏,不會有任何失誤,這便是天的誠信。天的剛健,在於日月運行,寒來暑往,永不停息。所以人如果具備天的誠信與剛健,就可以渡過大的險阻,走向光明與輝煌。我們學習易經,就是要學習會使用各種變化的方法,達己達人。

1、遠離小人敬而遠之----保護自己的學問

《易經》告訴人們,山高天退,山不論多高,也不能接近天。遠離小人,但不要憎惡小人,而是嚴於律己,使小人不能接近。

2、目標正確懂得放棄----穩步壯大自己

《易經》告訴人們,做事要一步一個腳印,踏實,穩步前行,在磨礪中不斷壯大自己;要不斷積累自己的專業知識,提升自我,要謙虛進取,吃苦耐勞,目標正確,懂得放棄,恰如其分地展現自我的實力。

3、愛崗敬業以德服人----緩步晉升

“以誠待人,以德服人”是做人的根本,在現階段,它又賦予了新的意義,是我們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重要基石和標誌。

4、退而自保鋒芒不露----心懷遠大抱負

韜光養晦就是要沉著應付,能忍辱負重,凡事收斂鋒芒,隱藏才能行跡,等到條件成熟時,一展自己的遠大抱負。君子光明的德行受到創傷,這時再繼續前進是非常艱難的,聰明的辦法是收斂自己的光芒。

人生感悟

處處跟別人比較,毫無意義的悔恨,毫無意義的悔恨,低情商的善良,這幾件事是最浪費我們的生命,最傷害我們的生活。人是有思想和感情的,因此在做出每一個決定之前除了要根據事理來判斷之外還會加入一定的情感因素,有時會可能情感因素會大於事理方面,這就是中國人辦事的方針和原則。但有的時候往往情感因互注入的太多了,而不顧了事理因素從而導致問題頻出或者出現重大失誤。 現代的社會比較複雜,人處其中經常會遇到各種事情,難免心態會出現波動起伏,這樣肯定會影響自己的情緒的。如果自己的調控能力不夠強的話那就會影響到自己辦事的決策上,決策出了問題那後面的問題就會更多了。所以人要學會調解自己的心態,下面就教大家一些改變心態的方法,調整好心態,開心的工作生活。所以改變心態 ,利用《易經》變易的思維,學會變通,別讓情緒影響了你。讓我們走出自己心中的圍城,找回自己該有的內心,不處處跟別人比較,不抱怨,不悔恨,以德抱怨,做好自己。上面的幾件事不該做,那做好下面幾件事,容易改變我們的心態,享受生活,擁抱幸福。

1、與積極樂觀的人接觸

人的心態是不一樣的,有的人是年齡大了,對社會有了更深入的瞭解了,因此心態也就會穩定了。有的人是天生的樂觀主義,什麼事對他影響都不是很大。有的人是能過後天的學習,瞭解了世間的很多道理,因此自己會調解心態。所以經常與這樣的人接觸時間長了你自己的心態也會改變的,這就是用別人穩定的場來改變自己不穩定的場。

2、到大自然中去

風水學主要是從氣場的角度來解釋為什麼時常到大自然中轉一轉會有好處的,大自然是一個和諧與穩定的場態,人心態出問題主要是自身的氣場出了問題。人本身有一個氣場,自身的場態會隨著周圍環境的變化而發生變化。比如現在的人們都非常忙碌,為了工作和事業嘛,起早貪黑的有時也沒有什麼辦法。這樣的話時間一長自身的場態就會非常亂。或者遇到一些不順心的事情,比如夫妻吵架,工作上有小人,事業不順等。這些都會幹撓自身的氣場。自身的氣場被這些雜氣場撓亂,就會影響到自己的運勢,因此要適時地改變一下自身不利的氣場,注入一些吉祥的氣場來調一調,這就是改變運勢。我們管這種方式叫消磁,因為大自然中的氣場五行是平衡的。就是用大自然中強大的正向能量氣場來改變自身混亂、不平衡的五行氣場。只有自身的氣場平衡了,人的心態就好了,分析問題也會很自然,不會出現偏激的現象。心態好了自然其它方面就會得到改觀,運勢也會隨之好轉。

3、學習新知識

知識本身也是一種能量場,而且都是積極向上的能量,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正能量。平時常聽有些人說要能自己充充電,說的就是要學習一些新知識。只要是學習了新的知識人的思想就會開拓,然後會產生一種積極向前的前進動力。同時也會把自身以前的不利場態進行調整,場態調整好了人也就進步了。

4、藉助外力改變

有的時候人有懶惰的情緒,因此很多時候不能夠自身主動去積極進取。遇到這種情況自身氣又出現波動心態不平衡時該怎麼辦呢?那樣只好藉助外力來改變自身的氣場了。比如今年是龍年,一個屬狗之人今年是犯太歲衝,也就是犯太歲。太歲的氣場成天老衝著他,因此這個人的心態肯定始終處於一種不平衡的狀態,那他只有佩帶“太歲開運符”或者是“開運錦囊”來進行調解了。如果屬相上不犯太歲,而流年運勢不是太好,經常遇到各種不順的事情,這時可以家中或者是辦公室擺放一個大的水晶球來調解一下空間場態的平衡,周圍的場態平衡了,自身的場態慢慢也就調好了。

結束語

《易經》告訴我們:這幾件事最傷害生活,別再做了!

不處處跟別人比較,不抱怨,不悔恨,以德抱怨,懂得感恩,做好自己。學會做人的基本原則:流而不盈持中守正----直面坎坷,人生的道路上總是有填不完的坑坑坎坎,當我們正在困難之中時,要知道流而不盈的道理,要有持中守正的態度。但也不要輕易扔掉夢想 ,沒有夢想就沒有希望,沒有希望就沒有了生命的意義。緊緊抓住夢想,因為夢想若是死亡,生命就像折斷翅膀的鳥兒,再也不能飛翔。緊緊抓住夢想,因為夢想一旦消亡,生活就像荒蕪的田野,雪覆冰封,萬物不再求生。夢想誰都有,但有的人的夢想能夠實現,有的人的夢想永遠都只是夢想。這裡有能力和環境條件的因素,但還有一點容易讓人忽視的原因,那就是:有些人的夢想很有力量,有些人的夢想卻很脆弱。夢想的強弱,往往決定了一個人的強弱。 更不要讓生活過得太匆忙 ,人生不是賽跑,而是旅行,每一步都有值得駐足欣賞的風景。宋朝詩人黃庭堅說過:“人生正自無閒暇,忙裡偷閒得幾回?”這就告訴人們人生是忙碌的,所以要學會忙裡偷閒。忙裡偷閒既符合張弛之道,也符合自然規律。自然界都有忙閒的規律,春夏生機勃發,萬物生長,到處燕舞蝶飛;秋冬收斂蕭索,萬物沉寂,處於休眠狀態。人本身也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傑出人士大都懂得休閒,懂得在休閒中尋找生活中的情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