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之怪異現象 揭祕收視率造假黑幕操控之招數

文化之怪異現象 揭秘收視率造假黑幕操控之招數

網絡配圖與本文無關

郭靖宇導演近日在某大學演講時公開向“收視率造假”宣戰,並於15日在微博上發表了一篇名叫《起來,與操縱收視率的黑勢力決一死戰》的文章,與操縱收視率的黑團伙決戰,並呼籲整個影視行業團結在一起,徹底清除假收視率毒瘤,揭露了電視劇行業收視率造假的內幕。

其實,早在十多年前的2006年,電視收視率作假問題就暴露出來,此後數年,作假現象不僅沒有得到遏制,反而從個案蔓延至全行業,收視率造假的新聞報道由來已久。2010年7月,《人民日報》連發四文批評收視率造假,是其中引發社會關注度最大的一次。《人民日報》首篇文章直指《電視收視率發現造假行為》,並就“誰是樣本”、“誰在造假”等關鍵問題進行了跟蹤調查報道,即刻引發全國媒體聲討“收視率造假”。時隔2年後,王建鋒的爆料因為提供了合同條款和造假價碼等細節再度讓“收視率造假”成為焦點。央視-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簡稱CSM)在官網發表律師聲明,稱“願與行業各界一起堅決打擊干擾收視率的不法行為”,並表示經過“內部調查”後,“排除了這個可能性”。近年來,先後發生過“製片人王建鋒實名舉報第三方公司買賣收視數據”、“湖南衛視熱播劇在部分地區收視為0”、“北京衛視收視率在本地被擠出前十位”、“安徽衛視收視率滑落至當地第五名”等喧囂一時的事件,背後均與收視率作假有關。

2015年至今,收視率作假達到頂峰。是年1月1日起,中國電視劇市場正式實施“一劇兩星”政策(一部電視劇最多隻能同時在兩家上星電視臺播出),這客觀上導致原本就供大於求的電視劇市場進一步失衡。《經濟觀察報》披露,2015年中國生產電視劇400多部,但獲得上星衛視播放權利的不足40%。“‘一劇兩星’之後,國內基本上有一半的電視劇上不了電視臺的首播。”業內人士稱,“能上電視臺首播的劇,必然要求有收視率的保證。”這收視率造假的“市場”產生了!

從《甄嬛傳》、《琅琊榜》到《人民的名義》,這些年來,電視劇的發展可謂如日中天,但電視劇的實際收視率,卻比公佈的收視率低多了。針對這種種亂象,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商務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五部委聯合下發了《關於支持電視劇繁榮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本次《通知》第五條中規定:規範電視劇收視調查和管理。堅決依法嚴厲打擊收視率造假行為,不得將收視率作為購片價格唯一依據,推動建立基於大數據、雲計算的中國特色收視調查體系。《實話實說》第一任主持人崔永元曾有一句著名的言論,“收視率是萬惡之源”。如果當時這句話還容易被當成多少帶有點負氣色彩的媒體人言論的話,那麼現在幾乎人盡皆知的收視率買賣,著實是在用鐵一樣的事實來佐證崔永元言論的正確性。

電視劇的收視率是怎麼造假的?今天“文化之怪異現象”揭秘收視率造假黑幕操控之招數。

文化之怪異現象 揭秘收視率造假黑幕操控之招數

網絡配圖與本文無關

1,汙染樣本戶,就是沒啥技術含量的收買樣板戶。《人民日報》文章稱“只要操縱幾個樣本戶,就能夠使某地方衛視在該城市收視率翻倍增長”。王世軍說,在廣州“只要有3個人收看,收視率就能上去1個點”,而讓王建鋒感到神奇的從0.4%暴升至1.14%的在某當地收視,很可能只需要讓一兩個樣本戶鎖定該節目就可以做到

電視劇的收視率目前都是索福瑞通過全國30000個樣本戶獲取數據樣本,一個節目如果一個城市搞定一家樣本戶,就可以讓該節目在當地的收視率提升0.5。因此,收視率造假最簡單手段就是收買樣本戶。山東某電視臺Y先生說,樣本戶資料本來是絕對保密的,但是要拿到數據也不難,代理公司有五種手段拿到樣本戶資料:尾隨調查公司工作人員,從而獲得樣本戶住址;在網絡上發佈廣告,在住宅小區張貼廣告,高價尋找樣本戶;收買賄賂索福瑞工作人員,獲取樣本戶信息;收買上門安裝測量儀的工作人員、司機、地方廣電部門,同樣能獲得樣本戶信息;從電信內部拿到索福瑞的電話清單,並監聽公司電話獲取樣本戶信息。獲得樣本戶詳細信息後,代理公司就可以派人上門公關了,直接給錢或者送米送面送油,總之各種“糖衣炮彈”拿下樣本戶,他們就可以讓這些樣本戶在固定手段收看他們指定的內容,無論是電視劇還是綜藝,收視率就能明顯提升。

聽說,曾經某一線衛視還通過線人,跨省委託他總管自己在該地區的“購買樣板戶業務”。一般為了儘可能消滅證據,都是直接接頭,送現金。我幹過一次,替老大送,約定好時間地點,說好人物特徵,見面給錢,為了保密,都不用電話溝通。有些樣板戶是低保戶,沒事幹天天看電視,保證在某個時段收看某個節目就可以了。不少樣板戶靠這個發家致富,月入2萬不是傳說。

退休工人老孫,曾是國內一調查專業機構在某城市選定的一戶“樣本”家庭,因被一些電視臺“收買”,提供了一些被“汙染”的收視率數據,已被撤銷其樣本資格。他們披露了成為“樣本”後的遭遇,以及被“收買”的經過:自打家裡裝了這個小儀器(指收視測量儀——編者注),真是引來不少事。家裡五口人,三代,有三臺電視,都裝了那個小儀器,還分別配了3個遙控器。遙控器上有我們一家五口的名字,操作不麻煩,比如孫子要看電視臺放的“喜羊羊”,選擇了頻道,就按一下自己對應的名字代號,誰看就按誰的鍵。是去年4月裝的這玩意兒。一位不認識的女同志敲門來問,說是否願裝一個電視測量儀,一個月給我們50元的調查費。不就是看節目時讓我們按一下寫有自己名字的遙控器嗎?我們沒多想就答應了。可裝了以後,麻煩真是不斷啊。家裡的電話、姓名、地址啊,好像全國各地的衛視臺就都知道了似的。電視臺的鼻子真靈啊。才裝沒幾天,外省市一家電視臺就找來。記得那天是週末,來人說,晚上他們衛視臺8點到9點半有個很好看的節目,說我們收看會有獎品。這個電視臺我們以前不怎麼看,但這檔節目也是一週一次,完成他們的要求,不難,看看就看看吧。人家說話還真算數。一個月後,我家就收到了他們寄來的茶葉。逢年過節,還有禮品,東西不算貴重,但一個月一寄,也不易。後來,對方來電話要求我們每天晚上看1個半小時他們臺的電視劇,我就有些不大開心了。再後來,他們就不寄東西改送錢上門了,每個月200元,不少,人又客氣。弄得我們也有點不好意思了。

2,相對“高級”些的手段則是直接篡改數據。通過中間機構,買通收視率公司關鍵層,直接篡改收視數據,其中去掉收視率過低的樣本戶是常見做法

去年騰訊娛樂曾報道,據知情人士透露,只要支付單集3萬左右的價格收買數據公司內部人員,就可以讓收視上浮15%-20%,衛視排名也能提升2-3個名次。

目前,全國各電視臺各大城市的所有收視率,幾乎均被央視-索福瑞壟斷。據央視-索福瑞官網,這家主要面向中國大陸和香港傳媒行業的市場研究公司覆蓋6.11萬餘戶樣本家庭。對於十多億人口來說,6萬餘樣本戶究竟有多大的代表性,誰也說不準。

當下很多電視臺與製片方在電視劇購買保底價的基礎上,通常會協定一定點的收視率,有的甚至直接協定排名範圍。如果播出效果達到或突破協定收視點或排名,電視臺會給予製片方高於保底價的價格回報;如果未達到,則相應降低購買價格。這種收視“對賭”直接關係到製片公司的經濟利益。根據某些“對賭”協議,電視劇購劇價格隨著收視排名走低而依次遞減,如果跌出一定排名之外,某些衛視甚至可能撤片。所以,少數製作公司頂不住壓力,只得選擇進行數據作假。

文化之怪異現象 揭秘收視率造假黑幕操控之招數

網絡配圖與本文無關

3,通過黑客手段“黑”進數據公司對數據進行汙染。通過黑客等手段干擾樣本戶家裡上傳到服務器的數據,亦可“偷”得收視率,即將測量儀輸出的數據由A臺變為B臺

篡改數據玩的就是高科技2012年,中視豐德負責人王建鋒爆出的收視率造假事件,其實就是通過某種高科技技術直接篡改收視率數據,只不過,相對於每個月給樣本戶送米麵,這種方式的技術含量和難度都要高得多。據悉知情人爆料,有的公司還可以通過黑客手段“黑”進數據公司對數據進行汙染,當然,這種要價也比較高。某傳媒高層也曾透露,“有內部人士算過一筆賬,花200萬元買一個‘好看的收視率統計數據,能換來1500萬元的廣告回報。”Y先生說,竊取樣本戶資料並上門搞定是比較低級的手段,現在代理公司一般通過直接篡改數據也提高收視率,索福瑞公司在樣本戶家中收集的收視數據會通過GPRS數據回傳,代理公司可以高價僱黑客團隊干擾從樣本戶家裡上傳到服務器上的數據,就像電影偷票房一樣,收視率同樣也能“偷”到。通過篡改回傳數據就能讓收視至少上浮15%甚至20%,通過破解測量儀的加密密碼,就能遠程修改回傳數據,被黑客控制的樣本戶今晚可能明明看的是浙江衛視,可能測量儀輸出的數據就變成了山東衛視回傳。至於誰篡改、怎麼篡改,圈子裡都有墨守成規的規則,也有現成的高手和代理公司。

4,收視率調查權下放,通過第三方上調收視率數據。只要有錢,無論什麼劇、無論在哪裡播,什麼時間段,收視數據都可以購買

為規避風險,有的電視臺會申請收視率調查權下放,然後通過第三方(電視劇研究機構或顧問中心)上調收視率數據。實際上,這些數據造假公司都只是利益鏈條上的小“螞蚱”,假數據一旦被廣告商相信,電視臺的收益可以以億計算。有電視研究機構以合作推廣名義來遊說,稱可以以推廣費換取收視率,一年只需5000萬便可進十強,如想要單部電視劇基礎目標平均收視率達到1.4%,每集劇的推廣費用為6000元。如達到1.4%及1.4%以上,每集劇的推廣費用封頂為7000元。只要有錢,無論什麼劇、無論在哪裡播,什麼時間段,收視數據都可以購買。

“應該是出重拳去制止和監管的時候了!”中國傳媒大學劉燕南教授說,“以美國為例,全國市場還是尼爾森來做,地方市場有其他公司做,但在同一個市場上,收視率的標準是統一的,不然無法比較。打個比方,在北京地區落地的所有衛視,它們組成一個委員會,委員進行公開招標,經過篩選選擇收視調查公司,所有衛視都用該公司的數據。”對於收視市場的壟斷也是收視率造假的原因這一說法,劉燕南並不認同,“壟斷和造假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只是客觀上更方便造假行為。任何行業的造假說到底都是利益的驅動。”對於打擊任何造假行為,第一,加強監管,第二,提高造假成本。“一旦發現,一票否決。除了造假者必須受到法律懲處外,電視臺相關領導必須辭職。要把收視率造假對行業和老百姓的危害提高到文化安全的高度。”

5,以拒播或拖延播電視劇以及腰斬電視劇為要挾,迫使花天價收視率

導演郭靖宇在個人微博上發佈題為《起來,與操縱收視率的黑勢力決一死戰》的長文,怒懟收視率造假問題,並以親身經歷告知,自己正在播出的新劇《娘道》曾被要價7200萬元作為買假收視率以保障順利播出的“保護費”。

事情的起因,源於郭靖宇的新劇《娘道》播出。在這篇言辭激烈的長文中,郭靖宇從《娘道》最近被網絡水軍所“黑”談起,透露該劇播出檔期曾經被某衛視一拖再拖,自己曾按該衛視購片負責人的要求“拜見”某位聲稱能操縱收視率的“大神”。“大神很熱情,表示已經等了我好幾個月了,他笑我愚鈍,告訴我要是早找他,劇早就播出了。他給我開價90萬一集,還不保第一名、第二名……我一算,80集的戲,八九七十二,要花7200萬買收視率。”最終郭靖宇拒絕了花天價買收視率,劇作也未在該衛視播出。

郭靖宇此次成了《皇帝的新衣》中那個說真話的孩子,他的舉動是被近年來唯收視率、唯流量的衡量標準“倒逼”所致。郭靖宇出品的電視劇一直以收視率高著稱,正在北京衛視播出的《娘道》已經拿下多日同時段收視率第一,他導演的《勇敢的心》,曾經創造了四臺收視率同破2%的收視神話,收視最差的《大秧歌》也達到了兩臺同破1%。如今,連他也陷入被索取收視率“保護費”的困境,實在令人唏噓。

郭靖宇在文中指出:“近三年以來播出的所有大劇,沒有一個收視率不是花錢買來的。去年平均收視率破2的某劇,三個團隊一起買。”對於這一說法,本報記者從多位業內人士那裡得到證實。不買收視率,電視劇很可能因此被電視臺腰斬。陳坤、倪妮主演的《天盛長歌》,劇方在播出之初也發佈了《關於維護行業秩序,不參與數據造假的自律聲明》,由於收視率“不合格”,被湖南衛視剪掉了14集,於昨晚草草收官。

文化之怪異現象 揭秘收視率造假黑幕操控之招數

網絡配圖與本文無關

收視率被稱為電視節目、廣播節目和廣告交易的“通用貨幣”。一線衛視購買電視劇價格越高,對收視率自然越重視;而二三線衛視因為很難買到首播劇,導致其購買收視率的慾望更為強烈。當前電視劇的生產和播出鏈條中,形成了一個組織嚴密、操作有序的地下產業,其在各方利益的示好之下,暗自生長起來甚至越來越猖獗。有人掀起那塊遮羞布,才發現利益驅動下,收視率造假無孔不入。持有電視劇版權的公司購買收視率,動機是做給播出平臺看,把劇集賣個好價錢;電視臺做高收視率,動機是做給廣告商看,把廣告位賣出好價錢。收視率每提高一個點,帶來的額外廣告收益則不可限量。“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微信公號9月16日消息,針對收視率問題的輿情和反映,國家廣電總局相關負責同志表示,已採取相關措施,並會同有關方面抓緊開展調查,一經查實違法違規問題,必將嚴肅處理。另據@北青報記者消息,9月15日,導演@郭靖宇 公開發博揭露電視劇行業收視率造假,宣稱新作《娘道》播出前曾被某衛視要求購買收視率否則不予播出。郭靖宇稱自己沒有妥協,開播前還差點被陰。他呼籲整個影視行業團結在一起,徹底清除假收視率毒瘤。隨後陳思誠、王長田、白一驄、陸川等眾多業內人士均聲援表示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