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你在武漢是怎麼逛街的?

說到逛街,武漢也是個好地方!

作為一個多中心的城市,武漢三鎮的商業中心自然是不少,從普通的到高端的,各種購物需求都能得到滿足。

那麼,你還記得,當年在武漢你是怎麼逛街的嗎?

在新民眾樂園門口擼過串等過人排過IMAX版的《阿凡達》;在王府井門口根本擠不上公交車;在武廣被寶姿金利來“壕”到懵圈;在西北湖新世界追過高冷的白領小姐姐;在江漢路步行街過聖誕,卻湮沒在十幾萬人裡幾乎窒息。

那些年,你在武漢是怎麼逛街的?

經過佳麗廣場,就想起都市傳說;經過銷品茂就恨鐵不成鋼,“修得勒矮,真想剷平重來”;經過廣埠屯就會念叨,孃孃原來是洪山商場售貨員,“裡面賣的東西蠻水。”

那些年,你在武漢是怎麼逛街的?

亞貿原來紅過,可惜後來涼了;魯巷廣場還沒紅就涼了;SOGO和華寅百貨就沒有刷出過存在感;建二商場曾是青山的霸道總裁,現在對手也多了。

武漢中心百貨、漢陽商場和中南商業大樓見證了百貨商店的時代;當年的武漢廣場領銜,讓購物中心風光起來;步行街曾被寄予“潮流地標”的期望,但至今還在休閒裝運動鞋裡找方向。

我們曾熟悉和習慣的逛街方式,變了。

這些年,逛街不再只是買買買。

2004年萬達商業廣場在江漢路開業,百貨、家電、超市、影城,像《變形金剛》裡的組合金剛一樣,身形魁梧,體量龐大。

從此,武漢人遇見了商業綜合體,感受了一站式購物。

那些年,你在武漢是怎麼逛街的?


醞釀十年,厚積薄發。從2014年開始,武漢的商業綜合體開始爆發式增長。到2017年底,3年間近40家商業綜合體亮相,商業面積超過430萬平方米。

武漢的商業總面積3000萬平方米以上,人均超過3平方米,超越香港的人均值,躋身全國第一方陣。

絢爛繽紛的購物天堂大門打開,星巴克在群光開了武漢第一家店,土豪們眼睛不眨地在國廣掃愛馬仕和卡地亞,瀑布和藝術雕塑放進了群星城,壹方購物中心有個動物園,南國首義匯則靠盒馬鮮生變身“盒區房”……

那些年,你在武漢是怎麼逛街的?


武漢人以前逛街,買完東西就走;現在逛街,先和閨蜜喝咖啡、看電影,然後吃下午茶、健個身,買東西則是順手而為。

走進這個多元、混搭、融合的極致空間,武漢人在“體驗式消費”中,找到了新的生活方式。

隨著城市發展,商業綜合體也在迭代,它們不僅滿足都市生活需要,更成為城市實力和發展趨勢的代表。

1998年,武漢GDP剛剛越過千億大關,卻被杭州、無錫擠在前十之外;2017年,武漢GDP達到1.34萬億,早已重歸前十大城之列。

那些年,你在武漢是怎麼逛街的?


一座大城總有商業鉅子與之呼應。

正如紐約有曼哈頓,時代廣場、洛克菲勒中心讓全球矚目;巴黎有拉德芳斯,在古老的浪漫之都旁演繹現代都市的魅力;東京有銀座、六本木、澀谷,精緻、繁華,引領亞洲時尚潮流;新加坡有烏節路,高端與個性、小眾與潮流交織於此。

那些年,你在武漢是怎麼逛街的?


它們都不再是簡單的商業綜合體,它們是城中之城,輝映著這些世界都市的榮耀,成為全球嚮往的商業地標。

這樣的超級城市綜合體,在武漢也漸露鋒芒。

1350米的光谷步行街世界最長;漢街擁有世界級的文化項目;武商廣場是多年的全國單體百貨之王,武廣商圈是世界大牌來武漢的第一站;而江漢路早在百年前已經吸引了全球目光。

那些年,你在武漢是怎麼逛街的?


國際化的武漢,用這些城市綜合體向世界打開了窗口。

那麼,你覺得,誰最能代表未來的、國際化的武漢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