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奧會駛上北京「快車道」 月薪上萬的壓雪車司機缺口還很大

範陳建從2009年開始做冰球相關生意,這幾年真實感受到了北京冬奧會申辦成功帶來的紅利。

冰球運動,亦稱冰上曲棍球,傳統強國為加拿大、美國等。“2016年以前,我們公司在國內的冰球器材銷售全年不到10萬元,當時主要做出口。而2017年,公司的冰球裝備在國內銷售額達到1500萬元。”在近日舉行的第三屆國際冬季運動(北京)博覽會上,範陳建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

除了賣裝備,範陳建所在的滕特體育還做北美冰球遊學項目,帶國內青少年去美國、加拿大參加短期冰球培訓。範陳建說,一般中國孩子每年學冰球的花費大概在3萬到8萬元不等,出國比賽費用則更高。最開始做的時候,每年送出去十幾個孩子,現在每個暑假穩定在60人左右,且生源來自全國各地。

冬奥会驶上北京“快车道” 月薪上万的压雪车司机缺口还很大

中國的冰雪旅遊方興未艾,冰雪培訓市場供不應求,冰雪基礎設施投資逐年增長,冰雪產業環境日益優化。隨著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成功申辦,龐大的冰雪消費市場已初步形成。

首鋼老廠房煥發新生機

冬奧會注入全新的運動氣息,讓首鋼搬遷後遺留下來的百年老廠房煥發出了新生機。

首鋼西十冬奧廣場是北京2022年冬奧會籌辦、舉辦的中樞,這裡的建築物全部由鍊鐵筒倉、料倉改造建設而成。截至目前,西十冬奧廣場包含的12個建築單體子項相繼改造完成,實現了由工業建築向現代創意辦公空間的華麗轉型,滿足了冬奧組委辦公及會議、展示等功能性配套服務要求。北京冬奧組委會已順利入駐。

單板大跳臺滑雪是今年平昌冬奧會新增的正式比賽項目,今後將出現在各屆冬奧會的比賽場上。2022年北京冬奧會上,這一項目將在首鋼園區進行。

項目對首鋼原有老廠房和工業構件進行修繕與改造,滿足冬奧會賽時觀眾、裁判、OBS轉播(網站最常用的直播軟件之一)等各項服務功能。在設計上,考慮到風向因素,大跳臺呈西北-東南方向佈局,主體結構約60米高、160米長,背靠由70米高的工業冷卻塔改造而成的附屬建築,以石景山、永定河為環境背景。緊鄰的群明湖在冬季可提供約20公頃的天然冰面。

冬奥会驶上北京“快车道” 月薪上万的压雪车司机缺口还很大

第一財經記者在冬博會上了解到,這一項目建成後將成為世界首例永久性保留和使用的單板大跳臺場館,也是北京冬奧會唯一一個位於市區內的雪上項目舉辦地。未來還將在此舉辦國內外大跳臺項目體育比賽,為專業運動員和運動隊提供訓練場地,並將其作為對公眾開放的冬奧會標誌性景觀旅遊景點和大眾休閒健身活動場地。

範陳建的滕特體育和首鋼園區的華麗轉型,都是冬奧會帶動下中國冰雪產業快速發展的縮影。

今年4月召開的全國冰雪產業發展大會公佈數據顯示,2017~2018年的雪季滑雪人次達1750萬,同比增長15.9%;滑冰人次也超過2000萬。2017年全國滑雪場數量達到703個;中國冰雪產業總規模接近4000億元。

根據國家體育總局發佈的《2022年北京冬奧會參賽實施綱要》、《“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實施綱要(2018-2022年)》,到2022年,中國要實現北京冬奧會109個項目全面參賽,通過“南展西擴東進”戰略,普及群眾冰雪運動,到2022年實現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

此前,國家體育總局印發《冰雪運動發展規劃(2016-2025年)》,計劃到2020年我國冰雪產業總規模達到6000億元,到2025年我國冰雪產業總規模達到1萬億元。

滑雪場要造雪,更要“造血”

冰雪產業已邁入快速增長階段,對人才的需求正在逐步精細化。

北京安泰雪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嵩對第一財經表示,就公司所在的滑雪產業鏈上來看,冰雪產業是“全方位缺人”,運營管理、開發建設、培訓、軟件、營銷策劃、規劃等方面的人才都需要。

曾經這一領域無論是專業的運動員還是冬季體育的配套人才,幾乎都來自東北地區,而當冰雪運動“北冰南展西擴東進”之後,那些新湧入到“冬季大潮”的地區和企業出現了“人才荒”。

“單就滑雪產業來說,我們做了一個大致的統計:全國滑雪場中工作年限20年以上的管理人員不到50人,工作年限10年以上的技術骨幹和管理人才不到300人;滑雪行業持證的教練是9200人,而未來行業的需求是3.2萬人……目前這些人才根本無法滿足全國703家滑雪場的需求,整個行業處於‘貧血’狀態。”王嵩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除了管理人才和滑雪指導人員,技術人員的缺口更常常被忽視。

王嵩舉例說,很少人想到冰上運動需要技術人員。比如索道的運營維護,一條專業的索道至少需要3到4個專業人員——一個站長,至少一個機修、一個電氣人員。但是國內只有中國索道協會對相關人員進行短期培訓,難以滿足這麼大的市場需求,所以招聘這方面的專業人才非常難。再比如壓雪車司機,普遍月薪達到8000元~10000元,好一點的老師傅月薪大概1.5萬~2萬元,甚至比一般中高層管理人員的工資都高,而且需求非常大。

滑雪場為了平整雪道等通常都需要壓雪車,一臺壓雪車普遍價值三四百萬元,不能讓新司機直接操作。新招來的司機需要老司機帶3~5個學期,才能掌握壓雪技能。

冬奥会驶上北京“快车道” 月薪上万的压雪车司机缺口还很大

此外,2022年冬奧會所需要的“賽事核心人才”缺口較大,培養需求更加迫切。

今年5月,北京冬奧組委會發布《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人才行動計劃》,設計了冬奧相關人才隊伍的路線圖和時間表,形成了“7+4”11項專項計劃。其中7個計劃是針對國際優秀人才、工作人員、競賽管理人員、志願服務等辦賽人才隊伍;4個計劃是針對城市運行人才等面向主辦城市各行業系統的人才隊伍。

具體來說,7項計劃包括國際優秀人才聚集專項計劃、工作人員隊伍建設專項計劃、合同商人才聯絡培養專項計劃、競賽管理人才開發專項計劃、競技體育人才發展專項計劃、專業技術人才培養專項計劃、志願者服務行動專項計劃。

4個專項計劃有城市運行人才隊伍建設專項計劃、群眾體育骨幹人才培養專項計劃、青少年奧林匹克教育專項計劃、創新創業人才發展專項計劃。

哈爾濱體育學院院長朱志強對第一財經表示,通過對這些人才的需求程度進行研判,得出了張家口賽區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籌辦工作人員的需求:冬季兩項賽事核心人員1407人、越野滑雪1283人、跳臺滑雪是1082人、北歐兩項1164人、單板和自由式賽事1281人,總共6200餘人。

除了賽事籌備人才,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所需的社會層面人才主要涉及城市運行人才、群眾性冰雪、運動普及骨幹人才和冰雪產業人才。

對於人才的培養模式,朱志強表示,協作培養將成為我國冬季人才培養的最關鍵和最有效的途徑,應進一步深化和優化。

“實踐證明,中國冬季運動人才培養的‘國內國外協作’、‘省省協作’和‘校企協作’等模式的現實成效最突出,其中校企協作開創了高校冬季運動人才培養的新途徑。”朱志強說。

以哈爾濱體育學院為例,2018年哈爾濱體育學院與北京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形成了人才培養的戰略性合作協議。由於賽時運行的保障工作涉及競賽服務、場館設施設備運行以及相關索道、雪車、雪橇製冰、修冰等專業性保障工作,因此相關人才培養至關重要。朱志強說,“雙方積極聯合,共同建立實習實訓基地,共同為北京冬奧會延慶賽區高山滑雪中心、雪車雪橇中心培養合格的運行保障工作人員。”

冬奥会驶上北京“快车道” 月薪上万的压雪车司机缺口还很大

在2022年冬奧會結束後,中國是否還需要更多的冰雪運動人才?首都體育學院院長鍾秉樞對這一問題的回答是肯定的。

他認為,北京冬奧會結束以後,人們對冰雪運動的追求會大幅度攀升,冰雪運動的人才需求也會隨之攀升,而不是下降。

鍾秉樞表示,首先,冰雪和冰雪產業、冰雪運動需要有良好的物質基礎作為保障,會隨著國家整體經濟結構的調整、經濟實力的增強而發展;其次,隨著中國教育部門大力調整學生的課業負擔,減負的呼聲越來越高,大量的戶外活動時間會還給中小學生和大學生。

“冰雪運動恰恰能夠引領戶外運動未來的發展潮流。不僅是北方大部分地區,還會延伸到南方。” 鍾秉樞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