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更需要 父母的配合

新高考已經來臨,即使今年有部分地區開始暫緩新高考改革,但新高考的模式慢慢地發生了變化,2020年之後,全國肯定會大面積進入新高考的。新高考最為重要的不是外在招生模式和考試模式的變化,而是內在教育理念的更新。包括學生整個教育階段,除了學校教育外,更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

新高考,更需要 父母的配合

新高考,更需要 父母的配合

新高考,更需要 父母的配合

例如北京,全市中小學要建立家長學校,實現建校率達100%。這個目標能不能實現尚且不論,教育部門已經如此重視家庭教育了。最近幾年,教育界人士,特別是名校校長和名校長,在不同場合下呼籲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問題。

人作為教育的產品,衡量是非常困難的,一個人從小到大,到底小學、初中還是大學,還是在社會上影響了他?很難定性,但有一條是肯定的,家庭原因肯定佔比最大。

新高考需要家庭教育的全面配合和滲透。把孩子送入學校,學得好學得壞都是學校的事。這種邏輯和現在的新高考模式是不吻合的。

舉個例子,今年全國卷2語文高考作文題,“二戰”期間,為了加強對戰機防護,英美軍方調查了作戰後倖存飛機上的彈痕的分佈,決定哪裡彈痕多就加強哪裡,然而統計學家沃德力排眾議,指出更應該注意彈痕少的部位,因為這些部位收到重創的戰機,很難有機會返航,而這部分數據被忽略了,事實證明,沃德是正確的。

這是一道具有後現代無厘頭的作文,太難了。是一道哲學題。以18歲考生的閱歷,把這種隱喻引入到生活中,有難度。你們認為這道題是考學生嗎?不是,一半是在考老師,以後套路的作文題少玩了;

另外一半是在考家長。為什麼這麼說?家長的價值觀和認知,會影響孩子的價值觀和認知,這道題,是今年高考的冷門,相信所有老師都沒有見過這道題。不同家庭孩子,會有不同的認知,注重培養孩子理性認知和藝術審美的考生父母,會影響孩子,他會有自己的哲學思考。

所以,通過這道今年高考作文題,和大家分享今天第一個教育觀念:孩子是家庭的產品。

舉個極端的案例,我有一個朋友,她的家庭狀況我不是很熟悉。她女兒就讀於一所示範高中,不是北京的,今年高三。不是北京的,成績名列前茅,志向是南京大學。南京大學是C9高校,C9就是中國頂尖大學聯盟簡稱。說明孩子成績有多麼優秀。這個朋友來找我的時候,以前很光鮮的一個人,已經不成人形了。

為什麼?她女兒放棄高考了,6月6日採取什麼方法都無效。就是不參加。

高考壓力,每個考生都有,她孩子我見過好幾次,非常有主見,也活躍,為什麼選擇這麼極端的方式拒絕高考。她來找我的時候,已經痛苦不堪了。但我很不客氣,把這個事情膿包挑破了。

我對她家庭情況一無所知,但我毫不客氣對高考她說,你們光顧掙錢了,光顧著享受有錢人的自由了,你們一言一行都影響孩子了,責任不再孩子,全在你們這。她長時間沉默,具體什麼事情我不知道,但我肯定說對了。否則孩子不可能採取這麼極端的方式來對抗高考。

家庭教育不是教育界新的教育認知。只不過這幾年來,教育界越來越重視家庭教育這個問題了。雖然孩子在學校很刻苦刷題,很多品性沒有顯示出來,一旦等他讀了大學,走向社會,他的各種家庭教育的影響會顯現出來的。人的客觀基因很難改變,但是家庭教育的方式是可以修正的。

我的意思不是說,現在教育方式,不需要家庭教育的滲透,而是說,新高考階段,更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也不是說,現在父母不關心孩子高考,父母普遍關注提高孩子分數,擇校和志願選擇。我的意思,是在教育理念上和新高考一致。新高考的理念是什麼,家長如何來理解和配合,是另外一個話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