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聽到多人靠炒幣實現了財富自由,卻沒有聽賠得人傾家蕩產?

幣圈是一個滿地黃金與狗屎的地方,我們似乎總是聽到身邊或者網上很多人靠炒幣實現了財富自由一夜暴富,卻很少在意那些因為炒幣而傾家蕩產的人,家破人亡。

幣圈嚴格來說,是負和遊戲。礦機的製造成本以及挖礦成本實際上都是由幣圈玩家買單。幣價上漲,大家看到的只是浮盈,並不是所有人都賺錢了,一旦大家把浮盈變現,幣價就會大跌。有人賺了多少錢,就有人虧了多少錢。所以一個人暴富的背後,可能是一堆人的傾家蕩產。

為什麼聽到多人靠炒幣實現了財富自由,卻沒有聽賠得人傾家蕩產?


如果把幣圈理解為區塊鏈領域的股市,項目方通過發行代幣(token )的模式進行募資,然後去發展區塊鏈的項目。那麼就是和股票一樣,如果這個產品真的是有價值的,發行的代幣的價值也會跟著上漲。現實是98%以上的區塊鏈項目是沒有真正落地的,所以更別提能否產生真正的價值。

因此不存在價值投資,一首全都是泡沫、空氣幣送給大家。流通量成為唯一共識共識,不符合投資邏輯,但卻真實上演。

那麼,事實上幣圈不存在所謂的價值投資,輸贏全靠運氣。

目前來說是這樣的,幣圈投資邏輯的核心是流量,投資有流量的幣。

2014年軟銀尋找了一圈區塊鏈項目,最終選中了瑞波合作,引來了巨大流量,共識產生,瑞波火。

我們在來說說萊特幣

完全山寨BTC的項目竟然市值排名前十,就是因為它的一句口號:“比特幣金,萊特幣銀”,幣圈韭菜就深信不疑這句口號,流量紅利因此一直在,所以萊特幣的才有了現在的價格。

那麼得出數字幣市場投資秘訣:

在數字貨幣市場,短投看短期流量,長投看長期流量。(這個圈起來,避免吃虧)

為什麼聽到多人靠炒幣實現了財富自由,卻沒有聽賠得人傾家蕩產?


什麼項目具備流量基礎呢?

1、具備爭議的幣種:有爭議就是有生命力,比特幣一直在爭議聲中不斷壯大,其他主流幣也是如此。有爭議有成長的潛力的幣,是非常好的投資標的。

2、創始人:幣圈就是要創始人既要做事,又要拼命宣傳,幣圈競爭這麼激烈,創始人不拼,項目很難有機會,幣價不長,項目沒錢也沒有用戶。

比如波場,孫宇晨為了宣傳波場,可謂是煞費苦心,動用了自己多年的老本。連自己不知道在哪搞的和馬雲的照片都搬出來了。

3、項目團隊一直在做事:團隊不作為在好的項目最後也只是一堆嘻哈,最後一地雞毛都不值。

為什麼聽到多人靠炒幣實現了財富自由,卻沒有聽賠得人傾家蕩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