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地球聯邦早期高達篇(上)

「盤點」地球聯邦早期高達篇(上)

1.RRF-06 Zanny

說到聯邦軍最早的MS,大夥最先想起的一般就是V作戰.但事實上,聯邦軍最早投入實戰的MS跟V作戰的關係小到幾乎沒有.這種名叫"扎尼"的MS,是月神二號的聯邦守軍利用俘獲的MS-06殘骸,再加上自己的零部件造出來的,頭部使用了還在試驗中的RX-77鋼加農的部件(而且本機制造出來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之後的量產MS收集數據,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跟V作戰還是挨的上邊的),而除了頭部以外,外表看起來幾乎就是MS-06的翻版.

作為應急和數據收集用的機體,本機對月神二號渡過最黑暗的時刻和後來的MS發展做出很大貢獻.

機體番號:RRF-06

機體類型:泛用MS開發實驗機

頭頂高:18.0米

本體重量:48.3噸

發電機出力:980KW

推進力:45000KG

固定武裝:頭部60MM火神炮×2

選用手部武器;120MM低後坐力炮×1

「盤點」地球聯邦早期高達篇(上)


2.RGM-79[E] 宇宙用先行量產GM.

前面講到了實驗用的扎尼對後來的MS做出很大貢獻,第一個在實戰中受益的,就是同樣由月神二號開發製造並投入實戰的RGM-79[E]了.

看過08MS的都不會對這種MS感到陌生,因為山達斯第一次登場時開的就是這個.細心的觀眾或許會發現這種MS跟0083中出現的RGM-79C GM改很像,這是因為0083是1991年播出,而08MS到96年才開播,所以```這麼像的原因其實是美工偷懶了```

聯邦那個時候對戰爭早期吉翁軍MS體現出的高機動性印象深刻,所以要求新MS無論如何必須有凌駕於MS-06之上的機動性,本機原本只計劃裝兩套火箭發動機的,但是當時發動機技術不過關,這下又有了機動性的硬指標,於是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硬是塞進去四套```這下大大增加了機體的複雜性,於是本機的整備維護也很讓後勤人員頭痛.

跟扎尼一樣,本機的許多設計都被後來的MS沿用,而且同樣是月神二號最黑暗時刻的堅守者.

機體型號:RGM-79[E]

頭高:18.0M

標準重量:48.2T

裝甲材料及結構:鈦合金(鈦/陶瓷複合材料)

總功率:1390KW

標準武器裝備:

專用90MM機槍

光束軍刀:額定功率0.38MW×1

頭部60MM火神炮×2

「盤點」地球聯邦早期高達篇(上)


3.RX-79[G] 陸戰高達

本機可算是V作戰的旁系,說得難聽點就是為了應急而廢物利用.V作戰本身是不計工本的研發計劃,開發RX-78用了大量的實驗部件,有很多因為質量不過關而被棄置,也不知道是誰想出了個缺德主意,要利用這些餘料拼些MS來跟吉翁的鐵疙瘩們血拼.

陸戰高達作為拼湊出的應急機體,在戰鬥中表現出色,可以說是立下了汗馬功勞,在一年戰爭時期,本機適應陸戰的設計也同樣運用到了RGM-79[G]上,並被RGM-79F和RGM-79SP(沙漠戰用型,不是狙擊-II)繼承.但是戰後由於地面上的威脅急劇減少,聯邦不再開發新的地面戰專用MS,這些設計都沒有繼續傳承下去.

機體編號:RX-79[G]

機體類型:量產陸戰型MS

內部環境:標準式駕駛艙

頭頂高:18.0M 全高:18.2M

本體重量:52.8T 全裝重量:73.0T

發電機出力:1350KW

推進力:52000KG

加速性能:0.71G

裝備及設計特徵:

傳感器探測有效半徑:5900米;頭部潛望鏡;選用傘包;武器儲藏器

固定武裝:火神炮,光束軍刀×2

選用武裝:RGM.S-Sh-WF/S-00109盾牌

手部選用武裝:100MM機槍,2個彈匣;180MM加農炮;光束步槍;火箭炮,7發一彈匣;6連裝導彈發射器.

「盤點」地球聯邦早期高達篇(上)


4.RX-79[G] EZ-8 陸戰高達EZ-8

其實本機的出現時間是比較晚的,這個帖子本來是以出現時間來排序,但是這玩意其實跟前面的兩個都有關係,所以就放在這裡一起說了.

EZ-8骨子裡其實就是陸高和先行陸用GM的混血兒,當然還是更像老爸陸戰高達一些.跟陸高相比的變化是追加了外掛裝甲,對機身本體進行了輕量化,胸口的火神炮拆掉,你可能會覺得這下總算沒有火神炮了吧```嘿嘿!胸部火神炮是沒了,頭部的又回來了(不過口徑小了幾乎一半)!頭部裝了兩門35MM機炮,而且胸部沒了火神炮,卻換上了對步兵用的機關槍,12.7MM口徑.

其他武裝方面基本沒有變化,而且前面有一點忘了說了,記得陸高和陸用GM的"齒"狀盾牌麼?那玩意還有一個用途,就是幫步兵挖戰壕```

機體番號:RX-79[G]Ez-8

機體類型:陸戰用試作型MS

內部環境:標準式駕駛艙

尺寸: 頭頂高:18.0M

重量:

本體重量:51.5T

全備重量:71.3T

裝甲材料及結構:月神鈦合金

發電機出力:1380KW(很奇怪的比RX-79[G]略高了一點點)

推進力:52000KG

加速度:0.74G

裝備及設計特徵: 傳感器探測有效半徑:5900米

固定武裝:頭部35MM機槍×2;胸部12.7MM迴旋式機槍;光束軍刀×2

選用武裝:專用盾牌

選用手部武器:同陸戰高達.

「盤點」地球聯邦早期高達篇(上)


5.RX-78-1/2/3 高達一號/二號/三號機

終於到正篇了,不過比起量產MS,特裝機不是我的長項啊```

本機就是大名鼎鼎,花錢無數的"V作戰"所製造出的三大MS拳頭產品之一,也是重中之重,被稱為"高達"的MS了.V作戰2月13日立案,而RX-78-1是7月完成的,此後經過了幾次改修.與阿姆羅.利駕駛的RX-78-2相比,RX-78-1在各項設計和性能上沒有什麼差別.

繼承自扎尼的頭部火神炮設計,裝上了學習型電腦(用來記錄和分析搭載機的實戰數據,這些數據反饋到量產機上就成了更直觀的操作界面和更人性化的OS),由於是不計成本的技術驗證機,使用了核心戰機作為駕駛室兼逃生艙(對整備員來說這不是什麼好消息,不過考慮到本機是隻有幾架的特裝機,難伺候點也可以接受了).前所未有的裝備了光束步槍(使用最新的E-CAP技術),與當時任何其他MS來說,都可稱是遙遙領先.

到了戰爭末期的時候,聯邦突然想起咱們不是還有臺高達在月神二號閒著嘛,於是把它從測試場里拉出來,裝上飛馬級的"白色競馬"號,拉到了阿.巴瓦.庫前線.不過俗話說人要走背字,喝涼水都能塞牙,MS也是一樣,本機眼看著就要上戰場了,都已經連上了彈射器就要彈出去了,結果天上掉下個林妹妹,一臺受損的GM(型號已不可考)迫降下來,正好撞在本機上```只好再拉回去修理,等它修完了,嘿嘿,仗也打完了.幾乎要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時候,聯邦一拍腦袋:你丫原來不就是當測試平臺的嗎?現在正好要開發GM改,你再回去當測試平臺去,本機這才不至於馬上離開歷史舞臺.不過比起風光八面的2號機來說,3號機的主要經歷似乎就是一直在當各種測試平臺.如果機器也有意識,估計也會感到鬱悶吧.

機體類型:泛用多目的試作型MS

內部環境:只容納駕駛員的標準核心調節器系統

尺寸:

頭頂高:18.0M

全高:18.5M

重量:

本體重量:43.4噸

全備重量:60.0噸

裝甲材料及結構:月神鈦合金

發電機出力:1380KW

推進力:24000KG×2+3750KG×2=55500KG

加速度:

1號機:0.94G

2號機:0.93G

3號機:0.93G

裝備及設計特徵:

傳感器探測有效半徑:5700米

180°姿勢變換所需時間:

一號機:1.5秒

二號機:1.5秒,磁氣覆膜後1.1秒

三號機:1.1秒

固定武裝:光束軍刀×2;頭部60MM火神炮×2

選用武裝:

選用手部武器:專用光束步槍;超級火箭筒;專用盾牌

二號機另有幾個錘子```

「盤點」地球聯邦早期高達篇(上)


6.RX-77-2 鋼加農

V作戰在MS方面的三大拳頭產品已經講了兩個,現在輪到它的最後一位登場了,它就是RX-77,鋼加農.作為V作戰的直系產物,跟其他兩兄弟一樣,正式生產的RX-77-2使用了核心模塊系統來記錄數據.

聯邦開發MS的"V作戰"其思路和吉翁軍有很大區別,聯邦除了開發泛用型的MS(高達)外,還專門分類出中距離支援型(鋼加農)和長距離炮擊型(鋼TANK),三個開發計劃齊頭並進.

鋼加農的設計特點一看分類就知道了,由於是支援用的,所以一開始設計的時候就沒考慮過配備接近戰用的光束軍刀(不過還是有邪惡的頭部火神炮),甚至連盾牌也沒有,而且機動性也不做高要求,那麼吉翁MS貼身了怎麼辦?加厚裝甲唄!(當然加厚裝甲除此之外還有別的原因,後面再說.)

總體來講,RX-77-2的實戰表現不錯,尤其是在進行對要塞攻擊的時候更是如此.聯邦軍決定對其進行進一步的改修,並開發量產機.

改修的結果就是RX-77-3,而量產的結果就是RX-77D.

機體番號:RX-77-2

機體類型:炮擊戰用試作型MS

內部環境:只容納駕駛員的標準核心調節器系統

尺寸:

頭頂高:17.5M

全高:18.1M

重量:

本體重量:51.0T

全備重量:70.0T

裝甲材料及結構:月神鈦合金

發電機出力:1380KW

推進力:2×22600KG+4×1650KG=51800KG

加速度:0.74G

地上速度:78千米/時

裝備及設計特徵:

傳感器探測有效半徑:6000米

180°姿勢變換所需時間:2.0秒

固定武裝:頭部60MM火神炮×2;肩部240MM加農炮×2

選用武裝:肩部飛彈發射器×2

選用手部武器:專用光束步槍

「盤點」地球聯邦早期高達篇(上)


7.RX-77-3 重裝型鋼加農

RX-77-3是根據RX-77-2和RGC-80的實戰數據改良RX-77-2的結果,本來是想把鋼加農變成能夠獨立作戰的MS而不再是支援用.具體措施是加厚裝甲,改善裝甲形狀,換裝降低了後坐力的低後坐力240MM炮,增強火箭引擎推力,為了生產和整備的方便,不再使用核戰機結構(反正該回收的數據也回收完了).改進後的RX-77-3比RX-77-2重了9.1噸,因此得了個諢號叫重裝型鋼加農.原本鋼加農就夠重的了,這下更是再次降低了機動性, 再加上始終缺乏應對接近戰的手段,談不上什麼獨立作戰能力,屬於失敗的產物.試作機造出來沒多久就被扔在扎布羅的庫房裡吃灰了.

這一扔就是7年,不過這臺MS的運氣還是比一輩子沒參加上實戰的高達三號機好一點.0087年奧古大舉進攻扎布羅,守軍只要是臺MS就拉出來用(當時連FF-3戰鬥機都拉出來了).這下本機才被重新編入基地防衛部隊.參加了實戰.

機體番號:RX-77-3

內部環境:標準式駕駛艙

尺寸:

頭頂高:17.5M

全高:18.1M

重量:

本體重量:58.6T

全備重量:79.1T

裝甲材料及結構:月神鈦合金

發電機出力:1380KW

推進力:62200KG

加速度:0.79G

地上速度:69千米/時

裝備及設計特徵:

傳感器探測有效半徑:6000米

固定武裝:頭部60MM火神炮×2;肩部240MM加農炮×2

選用手部武器:光束步槍(RGC-80用型)

「盤點」地球聯邦早期高達篇(上)


8.RX-77D 量產型鋼加農

RX-77-3計劃雖然是完蛋了,但是聯邦還是很中意RX-77的攻擊力,而且簡化後量產的RGC-80雖然性能可靠,但是攻擊力遠遠不如RX-77-2.於是聯邦總是想把RX-77量產化(果然人人都愛大殺器),這下就又鼓搗出了RX-77D.

過去鋼加農就是速度慢的代名詞,RX-77-3則加重機體再次降低機動性.這回聯邦總算換了個思路,要提高機動性了,換裝了更強力的火箭引擎和高功率核融合爐,因此本機在鋼加農系列中是機動性最好的.

不過該機出現的實在太晚,開始進行試驗性配置的時候,離戰爭結束只有大概幾個星期的時間.而配給到飛馬級"灰色幽靈"艦上的兩臺該型機在SIDE-6一戰中被吉翁軍的MS-18E一戰擊破,這也使得軍方開始懷疑該型MS的實戰能力,加上跟戰後聯邦軍的主力MS--GM改缺乏通用率,所以本機最終沒有能夠量產.但是本機的許多設計思路都被聯邦軍最後的支援用MS:RGC-83繼承了下去.

機體番號:RX-77D

機體類型:中距離支援用量產型MS

內部環境:標準式駕駛艙

尺寸:

頭頂高:17.5M

全高:18.1M

重量:

本體重量:51.0T

全備重量:70.2T

裝甲材料及結構:鈦/陶複合材料

發電機出力:1410KW

推進力:3×26500KG+2×7000KG=93500KG

姿勢制御噴嘴數:5

加速度:1.33G

地上速度:78千米/時

裝備及設計特徵:

傳感器探測有效半徑:7300米

180°姿勢變換所需時間:2.1秒

固定武裝:光束軍刀×2;頭部60MM火神炮×2;肩部240MM加農炮×2

選用手部武器:90MM機槍(又看見這位兄弟了)

「盤點」地球聯邦早期高達篇(上)


9.RGM-79 標準型GM

"V作戰"的三大拳頭產品前面已經提過了,但是聯邦在該計劃上投入如此之多的人力和物力並不僅僅是為了開發幾臺特裝機而已,該計劃的最終目標,是開發出聯邦軍自己的規格化量產MS.

到了9月份,RX系列的最初三型MS相繼完成測試.V作戰終於到了開花結果的時候,V作戰開始時,聯邦本來是準備把RX-78略作改修和簡化,就直接量產的,但到了這個時候大夥突然發現這是個不可能的任務.

第一批的42臺加上第二批的288臺,原版RGM-79就生產了這330臺,但是這只是聯邦本部扎布羅的產量.各個地方基地在收到RGM-79的圖紙後,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根據實際情況自己動手改裝生產,結果造了不少跟原版略有區別的RGM-79出來,戰後聯邦為了統一規格,把這些玩意連同原版的RGM-79統統改裝成了RGM-79C.

RGM-79作為聯邦軍的標準型量產MS,評價一直不高,主要是因為成本控制和設計思想尚不成熟之故.但是成本低,整備和生產都非常方便,學習型電腦更是讓其操作簡單,易上手.作為量產MS來說,算得上是優秀的產品了.

機體番號:RGM-79

機體類型:泛用量產型MS

內部環境:標準式駕駛艙

尺寸:

頭頂高:18.0M

全高:18.5M

重量:

本體重量:41.2T

全備重量:58.8T

裝甲材料及結構:鈦/陶瓷複合材料

發電機出力:1250KW

推進力:24000KG×2+3750KG×2=55500KG

加速度:0.94G

地上速度:102千米/時

裝備及設計特徵:

傳感器探測有效半徑:6000米

180°姿勢變換所需時間:1.6秒

固定武裝:光束軍刀×1,頭部60MM火神炮×2

選用手部武器:光束手槍;專用盾牌;90MM機槍

「盤點」地球聯邦早期高達篇(上)


10.RGM-79L 高機動型GM

聯邦一開始是沒有MS駕駛員,甚至於沒有MS培訓機構的,戰局的緊張也使得很多人來不及接受系統培訓,很多駕駛員都是半路出家的戰鬥機飛行員和戰車駕駛員.

宇宙戰鬥機飛行員們習慣了開戰鬥機,對於又大又笨的GM很不耐煩,更別說後來配給的RGM-79比起之前的RGM-79[E]還慢,這讓部分王牌飛行員更是不滿.這種情況下,聯邦以標準型RGM-79為基礎,開發一款專門供轉業王牌飛行員們使用的MS,這就是RGM-79L.

開發人員的態度是:既然你們要速度,我們就給你們速度.RGM-79L跟RGM-79[E]一樣,揹包裡塞了四套火箭發動機,不僅如此,大腿後部也增設了兩個助推火箭.除此之外,大幅削減裝甲,以實現機體的輕量化(反正你們這些開慣了戰鬥機的丘八肯定也不介意跟戰鬥機一樣脆皮).

本機由於主要是交給王牌飛行員使用,所以產量較少,而且因為駕駛員多為駕駛戰鬥機的老手而戰果頗豐.但是由於防護性差導致戰損率居高不下,而且單純追求機動性的做法使得機體相當不平衡.聯邦後來有了專門的MS駕駛員培訓機構,駕駛員也很少再從飛行員中轉業,所以本機沒有後繼機.

機體番號:RGM-79L

機體類型:泛用量產型MS

內部環境:標準式駕駛艙

尺寸:

頭頂高:17.8M

重量:

本體重量:36.8T

裝甲材料及結構:鈦/陶瓷複合材料

發電機出力:1250KW

固定武裝:光束軍刀×1;頭部60MM火

「盤點」地球聯邦早期高達篇(上)


11.RGM-79SC 特裝狙擊型GM.

GM升級計劃在RGM-79G/GS上的表現出色,但是前面提到過用於宇宙戰的RGM-79GS在設計上仍有些這樣那樣的問題,尤其是揹包擠佔機體內部空間這一點被證明是糟糕的設計,防護性比起原來的機體沒有多少上升,武裝則更是單薄,專用的光束槍也沒有什麼好評.

由於宇宙大反攻的星一號作戰迫在眉睫,月神二號的聯邦軍決定在原有機體的基礎上再接再厲,開發主要供王牌駕駛員使用的多用途高性能MS.在這種思路下開發出來的第一款機體,就是本文的主角,RGM-79SC.

專門為王牌開發的機體之前就有RGM-79L,本機也借鑑了不少RGM-79L的經驗教訓.

為了適應狙擊戰的要求,頭部主攝影機換裝了新式的護目鏡,而且由於是多用途機,有三種不同的武裝方案.

機體番號:RGM-79SC

機體類型:泛用量產型MS

內部環境:標準式駕駛艙

尺寸:

頭頂高:17.7M

全高:17.7M

重量:

本體重量:44.2T

裝甲材料及結構:鈦/陶瓷複合材料

發電機出力:1390KW

推進力:68000KG

加速度:0.90G

裝備及設計特徵:

傳感器探測有效半徑:7300米

固定武裝:左腕固定式光束軍刀

選用武裝:380MM火箭筒

選用手部武器:狙擊用光束步槍;摺疊式光束手槍;90MM機槍

「盤點」地球聯邦早期高達篇(上)


12.RGM-79SP 狙擊-II型GM

RGM-79SC投入實戰後表現良好,但是畢竟仍有些不盡人意之處:頭部使用新式的護目罩之後空間不足,不得不拆掉了火神炮(改型的79HC和79KC由於用了不同的頭部,所以又裝上了),固定式的光束軍刀雖然方便,但是缺乏運用上的靈活度```諸如此類的小問題.

聯邦軍遂決定在RGM-79SC的基礎上再進一步,開發性能更優良的機型,這就又鼓搗出了RGM-79SP,狙擊-II型GM,本機最後成了聯邦軍一年戰爭時期最優秀的量產機.

由於之前的RGM-79G/GS,RGM-79SC都是由月神二號開發,所以該基地積累了大量的先進經驗,本機的開發工作也仍然是由月神二號進行.

該機的開發團隊匯聚了聯邦最出色的技術人員,因此性能極其優異(除防護性外,所有性能都在RX-78-2之上),由於使用最新的技術,導致成本高昂,只生產了大約30臺.分配給駐防在SIDE-6的飛馬級"灰色幽靈"艦4臺,澳大利亞方面的"白狗小隊"3臺,其餘全部投入"星一號"作戰.一年戰爭時期聯邦軍第三位的王牌利德.渥爾夫(68機)便是駕駛本機於阿.巴瓦.庫戰死的.

機體番號:RGM-79SP

機體類型:狙擊用試作型MS

內部環境:標準式駕駛艙

尺寸:

頭頂高:18.0M

重量:

本體重量:45.0T

全備重量:61.0T

裝甲材料及結構:鈦/陶瓷複合材料(部分使用鈦/鎳合金)

發電機出力:1390KW

推進力:2×21000KG+4×15000KG=102000KG

姿勢制御噴嘴數:8

加速度:1.18G

地上速度:120千米/時

裝備及設計特徵:

傳感器探測有效半徑:8700米

180°姿勢變換所需時間:1.3秒

固定武裝:光束軍刀×2

選用武裝:頭部火神炮莢艙;RGM-79G/GS用型盾牌

選用手部武器:大型光束步槍;狙擊用實彈步槍;90MM機槍;RGM-79GS用光束槍

「盤點」地球聯邦早期高達篇(上)


13.RX-78 NT-1 高達"ALEX"

前面提到過,阿姆羅.利和RX-78-2的出色表現,使聯邦軍開始考慮開發NT專用的MS,其早期產物便是FA-78系列的兩機,不過當時很少有人知道,聯邦軍正在同時進行另一個機密開發計劃,其產物就是一年戰爭時期交戰雙方中性能最強的MS:RX-78 NT-1,"ALEX".

本機的開發始於0079年8月,地點是北美奧古斯塔基地(原美利堅合眾國緬因州首府所在地).

儘管本機各方面性能都極其優異,但是過高的靈敏度和過多的制御噴口使得普通駕駛員難以發揮本機在機動性上的優勢,在吉翁軍旨在破壞/奪取該機的"紅寶石作戰"中,雖然利用隱藏的腕炮擊落了吉翁軍"獨眼巨人"隊的MS-18E.但由於殖民地內作戰無法使用大殺傷性的光束兵器,再加上測試駕駛員克里斯蒂娜.瑪肯吉缺乏實戰經驗,最終該機在"獨眼巨人"隊最後成員,巴納德.懷茲曼的MS-06FZ捨身攻擊下大破(12月25日).

當然真正悲劇的並不是NT-1"出師未捷先大破"的結局,而是懷茲曼與瑪肯吉這互有好感的兩人,在戰爭的最後幾天裡,在互不知情的情況下,毫無意義的生死相搏.

機體番號:RX-78 NT-1

機體類型:NT專用試作型MS

內部環境:標準式全周天座艙

尺寸:

頭頂高:18.0M

全高:18.5M

重量:

本體重量:40.0T

全備重量:72.5T

裝甲材料及結構:月神鈦合金

發電機出力:1420KW

推進力:2×35000KG+6×8000KG+2×7000KG=132000KG

姿勢制御噴嘴數:19

加速度:1.82G

地上速度:192千米/時

裝備及設計特徵:

傳感器探測有效半徑:5900米

180°姿勢變換所需時間:0.8秒

固定武裝:頭部60MM火神炮×2;光束軍刀×2;腕部90MM加特林炮×2

選用武裝:專用盾牌

選用手部武器:專用光束步槍

「盤點」地球聯邦早期高達篇(上)


14.RAG-79 水中型GM

戰爭初期,吉翁公國發動降下作戰後,很快攻陷了聯邦軍重要的海軍設施加利福尼亞基地,他們發現當地殘留了許多聯邦軍來不及破壞的潛艇,以及完好無損的的船塢和工廠.在一系列討價還價之後,突擊機動軍指揮官基西利亞.扎比獲得了這些資源,並以之成立了公國軍潛艇部隊(大部分潛艇配屬於突擊機動軍麾下的戰略海洋諜報部隊),吉翁軍對聯邦的V型潛艇進行改裝,使之擁有搭載MS的能力,並開發與之配套的水中用MS.由於這些MS水中用的特點和怪異的形狀,在UC愛好者中被稱為"水產".

為了對付這些討厭的水產,聯邦軍最初想到的是利用現有的武器.事實上,聯邦軍手頭還當真就有對付水產的利器,那就是DON-ESCARGOT,"蝸牛"反潛巡邏機.在一年戰爭爆發前,聯邦幾乎沒有來自水下的威脅,所以該機配備量很少.8月以後,聯邦軍在沿海基地和喜馬拉雅級空母上大量列裝該型戰機,由於該機反潛性能優異,能夠在大海上進行長時間的巡航,同時又具備垂直/短距起降能力.所以在該機大量配備後,吉翁軍潛艇和水產們的生還率大大降低了.

到了11月,標準型RGM-79逐步投入戰場.聯邦海軍遂決定,以RGM-79為基礎,開發聯邦軍自己的水中用MS.最後的成品就是RAG-79,水中型GM.

機體番號:RAG-79

機體類型:水陸兩用多目的量產型MS

尺寸:

頭頂高:18.0M

重量:

本體重量:49.5T

全備重量:64.3T

裝甲材料及結構:鈦/陶瓷複合材料

發電機出力:1280KW

推進力:8950KG

加速度:0.14G

裝備及設計特徵:

傳感器探測有效半徑:4800米

固定武裝:肩部四聯裝魚雷莢艙×2;背部大型魚雷×2;光束鎬×4;格鬥錨×2

選用武裝:

選用手部武器:二聯裝導彈/魚雷發射器×1;專用泵槍×1

「盤點」地球聯邦早期高達篇(上)


15.RAG-79-G1 水中型高達

由於聯邦海軍生產的RAG-79總體性能大大低於其對手吉翁軍水產,由於戰爭已經接近尾聲,再加上聯邦海軍缺乏預算,,RAG-79只進行了少量列裝,主要的反潛任務仍然依靠DON-ESCARGOT反潛巡邏機來完成.

儘管如此,聯邦海軍還是利用手頭有限的資源對RAG-79進行了高性能化嘗試,並對機體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行了針對性的改進,產生的成品,就是被稱為水中用高達的RAG-79-G1.

雖然名稱叫高達,但是在0079年出廠,編號開頭卻不是RX或FA,單是這個細節其實已經把本機給賣了,正如上文所述,RAG-79-G1本質上就是強化過的RAG-79,而完全使用鈦/陶複合材料的在整個"高達"家族中也只有本機和0087年泰坦斯的試驗品RX-178 MK2了.用"冒用高達名稱的GM"或"頂著V字天線的墨鏡"來形容該機是完全合適的.

機體番號:RAG-79-G1

機體類型:水陸兩用多目的型試作MS

尺寸:

頭頂高:18.3M

重量:

本體重量:47.7T

全備重量:58.5T

裝甲材料及結構:鈦/陶瓷複合材料

發電機出力:1330KW

推進力:9670KG

加速度:0.17G

裝備及設計特徵:

傳感器探測有效半徑:4600米

固定武裝:背部魚雷發射器×2;光束鎬×2;格鬥錨;炸裂魚叉槍

選用手部武器:水中用偏光光束步槍

「盤點」地球聯邦早期高達篇(上)

如果喜歡茶壺的文章請關注 點贊 收藏!朋友們的支持就是茶壺最大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