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朝陽莊老家:尋味仲秋

又到一年仲秋節

時至秋日,天高氣爽,涼意正濃,給人以愜意爽心之感。故此,這個週日,一時興起,驅車趕往久違的老家——接山鎮朝陽莊,用心去感受秋日帶來的清涼。


赴朝陽莊老家:尋味仲秋


老家朝陽莊,三面環山,溝壑縱橫,始建於明朝初期,距今已有五百年的歷史。村址因位於北大山之陽,朝迎旭日東昇,暮送夕陽西下,冬暖夏涼,四季分明,故而得名。去年,這古老原始的老村,因舊村改造,易地搬遷,莊戶人全部搬遷到五里之外的新社區,住進了“小康樓”。而老家住宅因被列入國家傳統村落,則村內處處的原始古蹟,依山就勢的石砌小屋,遮天蔽日的蔥蘢林木尚保存完好,且愈發幽深而神秘起來。


赴朝陽莊老家:尋味仲秋


踏進淡去人煙的老村落,懷舊心理陡然聚生,急切要到生於斯長於斯的老宅院看看。徒步進得老院,一種心潮湧動的別樣感覺油然而生。由於院落少了打理,雜木叢生,房屋出現了幾處漏雨,已找不出昔日的繁華景觀。然宅院內那棵象徵著季節變換的“冰糖石榴”樹,依然守望著宅院,累累果實掛滿枝頭,給散落的庭院帶來了一片生機。只見壓彎枝頭的石榴,個個都紅透了外皮,飽滿的籽粒有的將外皮撐破。目睹此景,感慨萬千,我知道,又是一年仲秋節到來了,讓人不得不感嘆時間的飛速,光陰的流逝。孩提時代仲秋節日情景,恍惚間,在腦海中影視般閃現。

赴朝陽莊老家:尋味仲秋


我出生在六十年代,屬於集體所有制。由於地處純山區,吃水困難,更無水澆條件,土地產量低,加之兄妹多,靠掙工分過日子,一年收成無幾,人們生活極為困難。因此,這也就滋生了孩子們對過節的企盼。記得到了秋天,我都會掰著手指算日期,渴望一年仲秋節的到來。我知道,只有到每年的仲秋節,我們這些山裡的孩子才能吃上月餅,對月餅的奢望是那麼的“神聖”。

赴朝陽莊老家:尋味仲秋


記憶中的仲秋月餅,沒有現在精美的包裝,薄薄的一層黃草紙,裡面包著十個如拳頭大小的圓餅。外面用紅色的細繩子紮起來。打開黃草紙,薄薄的點心皮就露了出來。奶油色的表皮上是紅色的小點,有的用食用顏料寫的的閤家團圓,花好月圓等一些祝福圖案。點心古色古香,讓人賞心悅目,掰成兩半,青紅絲像藕絲一樣纏纏綿綿捨不得斷開,餡裡面的核桃仁,花生仁,芝麻仁、冰糖時不時從斷開處掉下來。那花生、冰糖做的餡,那麵粉做酥酥的皮,那皮上稀疏的幾粒芝麻,幾乎是童年享受過的珍饈佳餚,是人間無可比擬之美味,難以忘懷的經典食品。輕輕地用舌尖舔著味兒,慢慢地咀嚼著,享受著,感覺著嘴裡香濃甘甜的味道一點點的迷漫開來,幼小的心裡便橫生出無限的滿足和甜蜜。


赴朝陽莊老家:尋味仲秋


記得有一年的仲秋節,正值星期天,但農村的孩子是沒有閒歇的時候。我吃過早飯,背起草籃子,拿一把鐮刀,跑到村後大北山溝壑裡去割草。走進大山的田野,莊稼正值成熟期,紅紅的高粱、黃橙橙的穀子、綠油油的地瓜秧引人入勝。特別是大豆田間的蟈蟈叫,路旁草地飛蹦的螞蚱緊緊地地把我吸引著。此時,我把割草的活計全部拋到腦後,放下草籃子,拔下一根玉米棵杆,滿田野裡追逐捕捉蟈蟈和螞蚱去了,直到太陽西斜,肚子咕咕才想起回家。雖然草沒有割著,但收穫的“戰利品”頗豐,足有一斤多重。我興高采烈地趕回家,然事與願違,自己非但沒有得到表揚,還被責怪一番,父親說完貪玩心重。但到了晚上,我這些“戰利品”卻被派上了用場,家裡的侄子侄女們圍著我誇好。於是,我把捉來的蟈蟈和螞蚱,去除內臟,拔去翅膀,用鹽水浸泡,放到鍋裡煎一煎,呵!瞬間香氣散發整個院落,黃橙橙,讓人垂涎欲滴。

夜幕降臨,一輪明月升空,全家人搬出一張桌子,放在院子中央,依偎在家中這棵石榴樹下,放上幾包平時難得的月餅,把我煎好的“戰利品”擺上來,另外炒上幾個小菜,然後從樹上剪下一籃石榴,順便放上兩盤花生、大棗之類。父親喜歡飲酒,母親事先總要給父親燙上一壺熱熱的老白乾。於是乎,全家十幾口人便圍坐在一起,品茶賞月,舉杯共盞起來,雖“佳餚”寒酸,飯菜減淡,但家人相聚,望明月,敘親情,海闊天空,其樂融融,一種特有的幸福感油然而生。記得那時候人多月餅少,除給年邁的奶奶、父母保留外,我們這些孩子們,只能分得一塊月餅,拿得月餅,卻捨不得吃,但心理的滿足讓器小易盈的我徹夜難眠。多年以後,只要回想起那個夜晚,還有那個月餅的味道,舌間似乎還殘留有著那種點點的餘香,以及大家庭那種其樂融融的溫馨。


赴朝陽莊老家:尋味仲秋


隨著年齡的增長,過節不再有兒時那種歡愉的心情,那種甜蜜的期盼,那種簡單的快樂。但孩提時代的仲秋記憶,卻愈來愈明朗,記憶猶新,揮之不去。時至今日,超市裡,商場的外賣處多了些包裝精美、種類繁多的月餅。各種水果味的,奶油香的,蛋黃月餅,精美的包裝,繁多的口味,但我依然懷念兒時那種用黃油紙包著,用紙繩紮成四方塊的那種兒時“味道”,簡單不復雜。帶著善良真實的笑容,表裡如一,沒有太多不必要的繁瑣和浪費。

仲秋,它承載了一段兒時的回憶,一種醇厚的味道,一段由月餅串聯的記憶。儘管我自始至終對月餅有一份獨特的情懷。(作者 李廣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