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話:懟嘴

 

懟嘴:是河南各地都懂的土語,老藝術家郭永章演唱的河南墜子專門有《小兩口懟嘴》的段子。懟嘴一詞在洛陽使用比較廣泛,特別是針對不懂事的孩子:啥也厶mǒu學會,先學會懟嘴啦。

人是“高級動物”,思維能力超強,稍稍不滿意他就要“反抗”,古代帝王早就為我們制定了“禮、樂”制度規範,這些官方乃至民間的“禮節”已滲透於我們的生活工作之中。成年人如果言語過分,會被譴責不懂禮節或涵養缺失。小孩子的懟嘴是幼稚可笑,但也不可放棄不管,早早約束,對以後的人生軌跡有好處。

懟duì:怨恨:怨懟。會意字,說文,心部,從對聲。對,相持也,意為互相對峙,底下加“心”,表示心裡牴觸,對抗。引申為怨恨,故而懟,怨也。

北方方言中表達“用手推撞”或者“用語言拒斥反駁”的意思並且讀音為“duǐ”的字,應當為“㨃”。大眾媒體中使用“懟”來表達該含義和讀音是一種錯誤。其實我們可在發生摩擦是的推搡使用“㨃”:他先動手,㨃我一拳。警察同志在描述摩擦事件使用的“推搡”相對較含糊,沒有土語的“㨃”字更到位。

民間在遇上狂傲之人,會起鬨:懟他。實際就是要大家動手揍他,這時候的“懟”就不如寫“㨃”更到位啦。當然,我們說的是字的用法,不是贊成打架鬥毆。

不管是兩口子、同事、鄰居,“懟嘴”都不是好現象,特別是下級與上級的懟嘴發怨氣也更不妥,尊重他也要讓他學會尊重人這是關鍵。針對小孩子的“懟嘴”呵斥、教育是一生的不間斷,最早的我們從進“幼兒園”或在他剛說話就已經開始啦:不能懟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