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話:虼蚤

今天寫“虼蚤”並非要強調它必須是洛陽話,而是看見了“虼蚤”的解釋亦稱:跳蚤。我們單位外來人多,很多人針對洛陽土語貶損的很厲害,就像這個我們說“虼蚤”,人家就立刻反駁:啥虼蚤呀,就是跳蚤,虼蚤怎麼寫?當時懟的我們這些老洛陽人都很難堪,下不了臺。今天搞明白了:虼蚤是正名,亦稱才是“跳蚤”。洛陽土語真的不敢小視啊。

虼蚤gèzɑo:昆蟲,赤褐色,善跳躍,寄生在人、畜的身體上,吸血液,能傳染鼠疫等疾病。亦稱“跳蚤”。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我們很多同學下鄉到了農村,我們去他們那裡玩兒,也會住幾天,結果身上染了很多“虼蚤”,傳染的很快。為了消滅這可恨的害蟲,媽媽和奶奶會使用開水燙,太陽曬等辦法祛除“禍根”。奶奶說:農村的老土牆、老土炕會寄生這個害蟲,洛陽人叫“老鹼土”,

他會變蒼蠅、蚊子、虼蚤。――《西遊記》。翠縷道:“這些大東西有陰陽也罷了,難道那些蚊子、虼蚤、蠓蟲兒、花兒、草兒、瓦片兒、磚頭兒也有陰陽不成?”--《紅樓夢》。虼蚤臉兒――好大面皮:虼蚤的臉很小,喻人微言輕,沒面子。虼蚤性:比喻暴噪的脾氣。..。.文學作品都有虼蚤的記錄、描述。

過去窮啊,家裡有虼蚤也很正常,當今土坯房幾乎沒有了,大家也很講究衛生了,跳蚤基本在人的範圍消失了,但動物身上還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