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小浪底水庫水位恢復正常 目前已開始向邙山渠供水


14日,記者從市河渠管理處獲悉,黃河主汛期已過,小浪底水庫水位恢復正常,目前已開始重新向邙山渠供水。

邙山渠引水的源頭為小浪底南岸。小浪底南岸引水口分水樞紐的進水總閘開啟後,黃河水沿全長20公里的“引黃入洛”工程主隧洞穿越邙嶺,向南流入西工區汶家溝分水樞紐。到這裡後,其中一路黃河水會經金水河水庫,流入澗河、中州渠,另一路則由邙山渠向東進入瀍河市區段上游。

邙山渠市區段長15公里,流經西工區、老城區、瀍河區,最終流入瀍河。邙山渠恢復引水後,可為瀍河、洛河、九洲池等城市水系補給活水,後期,待鐵路防洪渠治理工程完畢,還可為其供水。

市河渠管理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每年6月至8月為黃河主汛期,小浪底水庫出於安全考慮要為防汛騰空庫容,再加上調水調沙的原因,水庫水位下降至低於進水口引水高程,暫時停止向邙山渠供水。目前,主汛期已過,小浪底水庫水位恢復正常,可以再次供水,為邙山渠注入清流。

市河渠管理處相關負責人介紹,由小浪底南岸至瀍河,整個引水過程都以自流的方式進行。常言道“黃河水,一碗水半碗沙”,但引入邙山渠的黃河水經過小浪底水庫的沉澱,清澈見底,能改善我市瀍河、洛河等的水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