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鄉小伙「闖關東」的20年

外乡小伙“闯关东”的20年

鄧茂春

二十多年前,湖南小夥鄧茂春隻身來到牡丹江“闖一闖”,在牡丹江做眼鏡生意一干就是26年。從四處擺地攤到如今擁有自己的一家門市店;從默默無聞到如今擁有上千名回頭客;從門外漢成長為一名專業的眼鏡技師,鄧茂春就是這樣穩中求進,一步一個腳印,目前也已小有成就。他說,做買賣其實不難,關鍵看你的心態和理念。

初來闖蕩,抓住天時地利

1992年,19歲的鄧茂春高中畢業,抱著“闖一闖”的心態,他跟隨親戚來到牡丹江從事眼鏡銷售這一行。牡丹街、東一步行街……這些地方都曾有他擺地攤賣眼鏡的身影。“給別人打工還不如自己幹呢!”1996年,在親戚帶領下幹了4年後,鄧茂春決定單幹,他先在一處固定攤點擺地攤賣眼鏡。由於之前跟親戚賣眼鏡,進貨渠道這塊讓他省了不少心,自己則獨當一面生意還不錯。“其實,那個時候,市場競爭並不那麼激烈。”

1998年,市中心一家大型商場生意非常火,於是,鄧茂春大膽出手,在那個商場租了一處攤床,主賣各種成品眼鏡。那一年,他也完成了成家這件終身大事,算是在牡丹江安了家。有時做生意講究的就是天時、地利、人和,鄧茂春相信這種說法。“地利有了,若再遇上合適的商機,那麼成功就近在眼前了。”當時,市面上流行一種水晶石眼鏡,鄧茂春就順勢上了不少貨,再加上當時他還同時賣一些熱銷鐘錶,感覺生意一下子就火了。也就是在那一年,鄧茂春賺到了他創業以來的第一桶金。說到這兒,鄧茂春告訴記者,現在回想當時的情景,好像就發生在昨天。

穩中求進,以專業服務取勝

在市場慢慢站穩腳後,鄧茂春褪去了地攤商販的身份,用賺來的錢開了自己的第一家眼鏡店。雖然眼鏡店的地點換了,但是仍在市中心,而且,這裡聚集著不少同行店鋪。2003年那一年,看著乾淨明亮的店鋪,鄧茂春愈發想在眼鏡這一行裡用心做下去。

“我就鎖住教師這一消費群體。”鄧茂春說,教師這個群體具有較強的宣傳作用,能為自己帶來更多的客源。其實說白了,這裡面與自己的經營理念是密不可分的。“不糊弄人,適合顧客的才是最好的。” 鄧茂春說,有些人配眼鏡,只圖好看,流行的或是價高的,不考慮自己的眼睛適不適合,結果配下來的眼鏡沒有減輕近視不說,還加重了自己眼睛的負擔。而在他這裡,從來不會為了賺取高利潤,而讓顧客買不適合自己的眼鏡。也正是因為這一點的堅持,來光顧鄧茂春眼鏡店的顧客越來越多了。

眼鏡店這一行,與其他行業一樣,隨著時代的推進,它的行業更新也越來越快。再加上,網絡銷售這一模式的衝擊,漸漸地,鄧茂春發現,要想在這一地站住腳,還得提升自身的業務水平。2006年,鄧茂春隻身前往哈爾濱學習驗光、配鏡等一系列專業知識,努力提升自己的技術素養。2007年,憑著一腔熱情和踏實努力的態度,鄧茂春考取了眼鏡驗光師資格證,使自己的專業水準又上了一個新的臺階。而這個時候,他的身份又發生了細微的變化,他已經從一個“門外漢”轉變成“專業人士”。他說,這還得感謝國家相關政策的出臺,讓眼鏡店這一行業越來越專業化。

如今,雪城牡丹江已經成為鄧茂春的第二故鄉,他的孩子們也已考上大學。鄧茂春和妻子終於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自己的事業上。鄧茂春說,他下一步打算開一個“視光中心”模式的眼鏡店,讓自己的店與國際化接軌。回想這些自己的創業經歷,鄧茂春說,雖然沒有電視連續劇般演繹得大起大落,有的只是平淡如水中的務實精神。不過,他堅信,這種穩穩當當的經營理念,也會讓他的生意越來越好。

實習生 焦斯加 晨報融媒體首席記者 張建華 攝影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