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調中線工程 本調水年度累計入渠水量已達56.49億立方米


圖1:據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部門統計,本調水年度從2017年11月1日至2018年8月18日上午8時,累計入渠水量為56.49億立方米。自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以來,累計入渠總量為163.66億立方米。這是2018年8月14日,攝影師拍攝的丹江口大壩和城市風貌。

圖2:2018年8月14日,頭戴安全帽的遊客,乘坐電動車在丹江口大壩上參觀。丹江口大壩景區,為國家水利風景區,上觀一庫清水,下瞰兩岸青山,既有大壩之雄偉渾厚,又有水庫之似水柔情。

圖3:2018年8月14日,丹江口大壩亮燈後的美麗景色。坐落在群山環繞之中的丹江口水庫,水質優良、水天一色,是南水北調中線水源,有“亞洲天池”之美譽。2005年9月,丹江口大壩加高工程開工,歷經8年建設,從162米加高至176.6米,水庫正常蓄水位將從157米提高至170米,庫容從174.5億立方米增加到290.5億立方米,水域面積將達1052平方公里。


圖4:2018年8月15日,攝影師採用無人機拍攝的南水北調中線一期丹江口水庫魚類增殖放流站所在地。魚類增殖放流站將科學放養濾食性鰱、鱅魚和草食性的草魚等,放流規模為每年放流4~15釐米的魚種不小於325萬尾,以及漢江上游“水花”的孵化10000萬尾,為減輕水庫富營養化程度,對水質的淨化將發揮重要作用。

圖5:2018年8月16日,無人機拍攝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陶岔大壩。渠首陶岔在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從長江最大支流漢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庫引水,自流到北京頤和園的團城湖。2018年4月13日至6月30日,從這裡完成向北方30條河流生態補水,共向沿線受水區河北、河南、天津生態補水8.65億立方米。

圖6:2018年8月16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陶岔大壩的中控室,陶岔大壩的職工正在進行數據監測。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建設者,與當地政府和人民群眾共同努力,為確保一泓清水向北流正在做出自己的貢獻。


圖7:2018年8月16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陶岔大壩旁,攝影師拍到一群野生大魚帶著萬千小魚,在清澈的水中尋食。

圖8:2018年8月16日,26歲的大學生畢業生李瑤和他的同事們,在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工程水質監測陶岔自動監測站,進行水質監測。一大批有理想有知識的青年人,從城市來到渠首陶岔,為南水北調奉獻自己的青春年華。

圖9:2018年8月16日,攝影師航拍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陶岔的輸水乾渠。乾渠寫有“調水夢 中國夢”的字樣,輸水乾渠總長達1277公里。經過今年的補水,沿線生態效益凸顯,白河、滹沱河等30條河流得到生態水,河湖、溼地及白洋淀水面面積明顯擴大,地下水位不同程度回升,受水河流煥發出新的生機。


圖10:2018年8月16日,大學生畢業生徐新喜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陶岔地震臺數據備份中心,向前來採風的南水北調中線水源有限責任公司新聞培訓班學員,介紹自己的工作生活情況。

圖11:2018年8月16日,前來採風的南水北調中線水源有限責任公司新聞培訓班學員,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陶岔採訪拍照。1952年國家主席毛澤東視察黃河時提出“南水北調”,2014年12月12日,中線工程一期正式通水運行。

圖12:2018年8月16日,遊客在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的丹江口水庫參觀拍照。丹江口水庫位於漢江中上游,分佈於湖北省丹江口市和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水域橫跨鄂、豫兩省,這裡空氣清新,日照量高,水質透明,水面寬闊,使水庫具有防洪、發電、灌溉、航運、養殖、旅遊等綜合效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