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遠不遠,未來已來 清遠未來之城,看著好像很厲害

清遠不遠,未來已來 清遠未來之城,看著好像很厲害

市委書記葛長偉等市領導和與會嘉賓合影。近日,“清遠不遠·未來已來”未來城市發展座談會在清城區召開。(清遠日報記者 邱煒民 攝)

 近日,以“清遠不遠,未來已來”為主題的未來城市發展座談會在我市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60多名規劃專家、企業代表、媒體人圍繞清遠未來城市發展暢所欲言,為燕湖新城建設把脈支招。市委書記葛長偉參加座談會,並與參會嘉賓進行交流互動。

  在致辭中,葛長偉介紹了清遠城市發展現狀以及燕湖新城的規劃設計理念,並向參會嘉賓提出三個問題,即網絡時代的城市形態應如何發展,年輕人心中的未來城市是什麼樣的,未來應如何構建新型城鄉關係?針對這些問題,參會嘉賓分別從“未來規劃:新城的生命力”“未來人居:山水之城、共創共贏”“未來科技:數據之光、智慧城市”“未來社會:創業者的夢想家園”“未來生活:共享無界、綠色創新”“未來空間:多維融合、萬物互聯”“青年面對面:我的未來夢”等角度,開展主題演講和討論,描繪清遠城市發展的未來。

燕湖新城建設要抓住兩個關鍵詞:生態和智慧

  “未來城市是一個新概念,可以歸為一個詞,就是可持續的城市。”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呂斌闡述他對未來城市的理解。“燕湖新城的建設要抓住生態和智慧兩個關鍵詞,利用綠色生態優勢,找準智慧城市發展的切入點。”呂斌建議,清遠要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著力發展生態經濟,搭建好小實體、大網絡、易於創業的平臺。他提出,未來的產業新城,要具有產城融合、宜居宜業四個維度。“未來的城市應該是一個會生長的城市,最核心的是要有一顆‘種子’,例如物流業。”呂斌表示,發展物流業並不是簡單地打造物流港、物流基地,而要集聚一批具備一定研發能力的生產性服務業,拓展除物流以外的更多功能,進而提升都市區的承載能力。

無人駕駛將改變城市交通佈局和出行方式

  景馳科技運營副總裁張力認為無人駕駛跟未來城市建設密切相關。他指出“無人駕駛技術成熟以後,就有可能徹底改變人們的生活和出行習慣。”張力認為,“新能源”“

無人駕駛”“共享”這三個詞代表了未來公共交通發展趨勢。

  葛長偉也提出自己的思考,“無人駕駛和共享汽車結合起來以後,將對城市功能產生巨大的影響。”他指出,人類的出行工具從馬車變為汽車,並沒有把人真正解放出來,而且佔用資源越來越多。未來的交通方式將是多元化的,其中無人駕駛能夠把人解放出來,會對城市交通佈局和出行方式帶來深刻的影響,謀劃未來城市規劃建設時一定要充分考慮這一因素。

未來城市可以讓人自由棲息

 “如果清遠提出一個步行城市的概念,讓人在一座城市自由走動,這就非常特別,也很具有吸引力。”科幻小說作家江波在發言時,為大家描繪出了多維度交通佈局的城市空間。他說,未來城市建設依然要秉承以人為本的理念,解決人們居住生活的精細化需求。“作為一個城市居民,我希望未來城市可以讓步行道延伸到城市的每一個角落,形成公共交通網絡與步行道路網絡分開、節點交匯的多層次交通空間。”江波介紹,這個構造相當於把城市分成了兩層,一個是步行交通線路,另一個是便捷的公共交通。“期待清遠能夠打造成讓人自由的棲息的未來城市典範。”

未來城市應該是資源更節約的城市

  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清遠分公司總經理吳華髮言時表示,未來城市應該是資源更節約的城市,並提出“一杆、一房、一管”概念,即對城市道路的路燈杆進行整合,打造城集通訊、監控、環保等城市智能管理功能於一體的智慧杆;樹立智慧機房概念,通過搭建智慧機房,將能源傳輸、傳輸設備的節點統籌到機房裡面來,進一步節省空間和資源;建設一條智慧管廊,將所有的社會資源統籌起來,未來能夠滿足所有企業需要,避免資源浪費。

未來之城是宜居、宜業、宜學、宜遊的

  “未來之城是宜居、宜業、宜學、宜遊的,清遠的地理位置和發展空間具備這四個基本條件。”碧桂園集團執行董事、副總裁宋軍對清遠發展前景給予充分肯定。他表示,碧桂園集團將切實履行企業責任和義務,發揮行業優勢,積極參與清遠城市各項建設,努力打造更加融合、更加共享、更加智慧的未來城市。他還提出,未來城市的打造需要更多企業群策群力,希望燕湖新城能夠建設成未來城市的典範。

  葛長偉在總結髮言中表示,此次座談會參會人員來自各行各業、年齡跨度大,是一次跨界、跨代際的頭腦風暴,有助於清遠進一步理清城市發展思路、明晰未來城市發展輪廓。他指出,未來城市必將是整合各種資源、融合最新技術、不斷滿足人的需求、實現人的夢想的平臺。清遠在城市規劃建設中,將認真吸納社會各界的建議與智慧,堅持以人為本理念,不斷提升服務群眾水平,努力為投資者、創業者做好服務,推動清遠未來城市發展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市領導黃兆芬、李新全、何國森、陳煥雄、彭裕殿、張帆、邵軍參加了座談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