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盛長歌》數據風波後再遭撤檔,大製作大明星真的失靈了?

文:小茉莉

近日,電視劇《涼生,我們可不可以不憂傷》的官方微博宣佈,該劇集將在9月17日定檔在湖南衛視的晚間金鷹劇場。說者有心,聽者有意。

這意味著正在播映的電視劇《天盛長歌》9月17前要結束播映,該劇將遭遇刪減提前撤檔的命運,原定70集的劇集將刪減到56集提前大結局。

在冠有“大導演沈嚴+電影咖陳坤倪妮+5億投資+戲骨雲集+同期聲收錄+精良製作”等多個頭銜的《天盛長歌》,可稱得上是真正意義的大製作大班底大IP,而如今卻在收視、檔位上迎來滑鐵盧,大製作大真的失靈了嗎?

《天盛長歌》數據風波後再遭撤檔,大製作大明星真的失靈了?


一波三折的《天盛長歌》

躲得過“限古令” 躲不過收視率

進入2018年,古裝劇市場就開始整體走弱,甚至被稱為“水逆之年”。《如懿傳》《巴清傳》遲遲未能定檔,《烈火如歌》《三國機密》《獨孤天下》紛紛轉網。對於大明星、大製作的古裝組合方式,從購買方開始就不買賬了。

至於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水逆”,跟網傳最新“限古令”不無關係。其實早在五年前總局頒佈的“22條規定”開始,衛視臺黃金時段年度播出古裝劇總集數就開始被限制,意味著衛視臺手中的門票越來越少,而在古裝劇集的採購上更是優中選優、謹慎異常。

《天盛長歌》數據風波後再遭撤檔,大製作大明星真的失靈了?

網傳最新“限古令”內容

在這情況下,劇集能入衛視臺的“法眼”,也就決定了該劇集的最初品質。《天盛長歌》原名《凰權·弈天下》,小說IP改編,該劇導演沈嚴獲得過白玉蘭的最佳導演獎。因此被湖南衛視選中,也是獲得了採購方一致的價值判斷。

然而,該劇在8月14日上映後卻失意不斷。先是開播收視率不佳創造紀錄《天盛長歌》在湖南衛視收視率開播首日0.558%,開播一週後,收視率一路跌至0.4%左右,期間更是以0.154%創下了湖南衛視黃金檔近十年內的收視最低記錄。而同為古裝劇,同時段江蘇衛視的《香蜜沉沉燼如霜》收視率達到1.374%.

《天盛長歌》數據風波後再遭撤檔,大製作大明星真的失靈了?

《天盛長歌》開播首日收視率

後是自律聲明“弄巧成拙”。面對慘淡的收視率,先是粉絲安耐不住了,直言要該劇官方做熱度。然後該劇官方還就真的迎合了,一封《不參與數據造假的自律聲明》隨即發出。直接潛臺詞是“自己劇集收視率低,是因為沒進行數據造假”。聲明一出,頓時一片譁然,媒體爭相報道,觀眾爭相吐槽。而此次事件給影片帶來的效果是良是劣,反正收視率是依舊平穩。

《天盛長歌》數據風波後再遭撤檔,大製作大明星真的失靈了?


最終,作者由衷想問,到底有誰在造假?

再是衛視臺“心灰意冷”痛下決絕,《天盛長歌》作為湖南衛視高價引進的權謀大劇,從製作口碑上表現不錯,但收視卻始終低迷,甚至主演陳坤也一度在微博直呼該劇為“小糊劇”。大劇“糊掉”了,湖南衛視也只能揮淚“斬劇”。在播出了將將一個月後,提前刪減撤檔。

大製作大明星真的失靈了?

為何大劇《天盛長歌》會遭受如此“涼涼”,大家給出的觀點很多:有說因為臨時改名,丟失掉了很多之前的熱度積累;有說影片足夠精緻,卻人物結構不合理、內容不好看;還有說是受《延禧攻略》等熱劇的夾擊,收視度被分流了。

這些說法似乎各有各的道理,而透過表面原因去深入的思考,大劇不“大”的原因或許意味著劇集市場大方向的調整:

1.從觀眾審視項來說,以前的“大IP+大製作+大明星”這種影視工業組合失靈了。為了湊齊這幾個“大”字,劇集製作變成了劇集拼湊,拼湊的效果就是參差不齊。拼的好的賣給電視臺,拼的不好的賣給網播平臺。2.從監管層面看,“大製作”將舉步維艱。隨著影視稅收的嚴查,明星“限酬令”的收緊以及近日網傳的劇集限制,“大製作”甚至將成為一筆歷史的塵封。

而那些不追求強情節以及“大男主”“大女主”的設定,而試圖將人物情感放在首位,更能製造情景而不是隻迎合觀眾的,或許將在細水長流中實現脈脈的溫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