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中國紅色旅遊音樂節暨邢台縣旅遊文化節 9月17日啓帷

首屆中國紅色旅遊音樂節暨邢臺縣旅遊文化節 9月17日啟帷


從9月10日邢臺縣組織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獲悉,首屆中國(河北)紅色旅遊音樂節暨邢臺縣旅遊文化節將於9月17日到9月19日在該縣舉辦。

活動由省旅發委、市政府聯合主辦,省紅色旅遊協會與邢臺縣、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陳列館聯合承辦,西柏坡紀念館、涉縣129師紀念館協辦。此次活動將有力推進全省紅色旅遊產業優質快速發展,進一步提升全市紅色旅遊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增強邢臺縣紅色旅遊新吸引力和市場影響力,同時也將在抗大精神的指引下,傳承和發揚紅色文化,引導公眾廣泛接受紅色愛國主義教育。

據瞭解,邢臺縣紅色資源豐富,廣泛傳承著紅色記憶,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總校在此辦學兩年零三個月,培養出8700餘名優秀將士,建在漿水鎮前南峪村的抗大陳列館,是第二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防教育示範基地,陳列著1936年抗大建立到新中國成立14年的抗日軍政大學艱苦卓絕的建校史和戰鬥史的大量圖片和實物。

按照安排,此次紅色旅遊音樂節將組織開展“火焰音樂節”晚會、紅色旅遊博覽會、紅色旅遊論壇等一系列活動。

其中,“火焰音樂節”晚會圍繞“弘揚抗大精神,讓革命熔爐的火焰代代相傳”主題,舉辦三場不同風格的"火焰音樂節"演出,創意策劃團隊是以總編導劉國超為核心,北京新四軍暨華中抗日根據地研究會、八路軍研究會、河北省音樂節協會、北京市音樂家協會、江西省音樂家協會、陝西省音樂家協會、湖南省音樂家協會、天津音樂家協會、河南省音樂家協會、山東省音樂家協會、浙江省音樂家協會聯合發起,本著弘揚抗大精神和民族精神、弘揚河北民族文化的宗旨,以音樂傳唱、講述故事等多樣形式,傳頌、讚美和謳歌我們的黨、軍隊、人民和祖國,讓紅色精神如火焰般薪火相傳。

第一場《不忘初心》音樂會、第二場《名曲背後的故事》音樂會,將分別於9月17日和18日在抗大陳列館廣場演出,第三場《樂歌方誌· 燕趙篇——眾手澆開幸福花》河北民歌專場音樂會將於9月19日在邢臺縣路羅鎮遊客集散中心廣場演出。

9月17日第一場音樂會《不忘初心》,將集中表現中國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艱苦奮鬥抗擊侵略,為翻身求解放而經歷的近一個世紀的風雨歷程。由“崢嶸歲月”、“抗日烽火”、“迎接曙光”和“不忘初心”四個板塊組成,包括《瀏陽河》、《八月桂花遍地開》、《十送紅軍》、《松花江上》、《山丹丹開花紅豔豔》、《在太行山上》、《又見西柏坡》、《小白楊》和《母親》等歌曲。演出團隊集合老、中、青、幼四代歌唱家和歌手,頌揚、傳承革命歷史的音樂盛宴,將表達中國人民弘揚、傳承抗大精神和民族精神,不忘初心,為建設我們的國家追求幸福的理想而奮鬥的心聲。

9月18日第二場音樂會《名曲背後的故事》,為觀眾深情講述一首首歷史名曲背後的故事。觀眾將聽到人民音樂家聶耳的後人講述聶耳的音樂故事,張魯的後人講述人民音樂家冼星海創作《黃河大合唱》的故事和他在抗大學習生活的故事,抗聯的後代講述作曲家張寒輝創作《松花江上》的故事,還有抗大陳列館的館長和工作人員講述《抗日軍政大學校歌》的創作故事,和發生在大寨山老百姓保護抗大學員的動人故事,以這些故事為主線,輔以《松花江上》、《鐵蹄下的歌女》、《梅娘曲》、《義勇軍進行曲》、《黃河大合唱》選曲、《抗大校歌》、《延安頌》、《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沿著社會主義大道奔前方》、《永遠跟你走》歌曲,故事與歌曲融合,將把觀眾帶回難忘的激情歲月,重溫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9月19日第三場音樂會《樂歌方誌· 燕趙篇---眾手澆開幸福花》河北民歌專場音樂會,用音樂詮釋一個地方的歷史和文化,展現優秀河北民族音樂文化。音樂會上半場為河北民歌,包括《小放牛》、《撿棉花》、《你走山樑我走溝》、《放風箏》、《小看戲》和《麻雀打食》等。下半場的音樂會,《北風吹》、《毛主席的話兒記心上》、《眾手澆開幸福花》、《黨啊,親愛的媽媽》、《在希望的田野上》、《太行頌》、《社員都是向陽花》、《馬兒啊,你慢些走》等河北冀音樂家創作的觀眾耳熟能詳的歌曲將亮相。

參加演出的既有全國著名的老一輩歌唱家,有在國內外獲得金獎的實力派中青年歌唱家,也浙江、陝西、湖南、江西、河北的中青年歌唱家和歌手。還邀請到平均年齡60歲的新四軍老戰士合唱團,平均年齡30歲的草原戀青年合唱團,更有不滿十歲的兒童參加演出。四代音樂人,群星閃耀,他們將用真情實感,高水準地為觀眾演唱革命歷史歌曲和河北風格的歌曲,傳承民族文化和紅色基因,謳歌抗大熔爐薪火相傳的“火焰”精神。

紅色旅遊博覽會將從17日持續到19日,屆時來自全國各地的百餘家客商將在路羅遊客服務中心展示各地紅色旅遊產品。

紅色旅遊論壇將於19日在萬峰酒店開展,邀請國防大學黨史與紅色旅遊專家劉高平教授、國家旅遊標準化專家張建國等與會專家嘉賓,圍繞挖掘和傳播紅色優秀文化、發展紅色旅遊產業等主題,開展深入交流座談,共謀邢臺縣全域旅遊發展新篇章。

邢臺縣還將於18日組織與會嘉賓對大峽谷、鳳凰崖、路羅遊客服務中心、漿水蘋果小鎮、邢襄古鎮等15個重點旅遊項目進行觀摩。

首屆中國紅色旅遊音樂節暨邢臺縣旅遊文化節 9月17日啟帷


發佈會上,邢臺縣還發布了首屆旅遊文化節的吉祥物和創意LOGO。

吉祥物為彰顯邢臺地方文化和自然風光,又體現太行山區民風質樸醇厚的卡通娃娃“邢哥”和“襄妹”。

“邢哥”以綠色為主基調,象徵“中太行最綠的地方”,頭頂髮型為山脈造型,象徵太行大峽谷的綠色山川。胸前佩戴的“醉美邢臺”長命鎖表面有一頭雄牛,寓意邢臺縣旅遊業蓬勃發展的美好前景,鞋子以綠芽做點綴,象徵邢臺縣綠色生態發展模式。

“襄妹”以藍色為主基調,表現井泉文化。胸前佩戴“太行明珠”長命鎖,表面以古村寨為主形,彰顯了邢臺縣的人文特色。鞋子表面用迸濺的水紋做點綴,寓意風發泉湧。兩個吉祥物手腕佩戴象徵邢臺紅色革命的五星手環,身著老粗布服飾,張開雙臂,笑迎八方遊客。

創意LOGO充分體現“守敬故里 太行山最綠的地方”歷史和自然的有機結合。該設計以郭守敬、太行山脈、古村落、泉水等為設計原型,將山形、水形、古村落等與郭守敬形象融合起來,再輔以藍色綠色,是“守敬故里,太行山最綠的地方”地域名片的生動體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