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空寺:多年前的北魏後期,是一組半空中的木結構建築

懸空寺在山西恆山翠屏峰的懸崖上,建於1500多年前的北魏後期,是一組半空中的木結構建築。

懸空寺:多年前的北魏後期,是一組半空中的木結構建築

步入山門,就看見一座吊橋。走在橋上往下看,橋下的河水清澈見底,浪花打在岩石上,往上拋起了一朵朵盛開的白蓮花;遠聽,水聲震耳欲聾,彷彿就是一個大自然的音樂家;往左方望去,有一個水庫,原來吊橋的水就是從這裡流出來的。走過吊橋,懸空寺橫空出現在我們眼前。天吶!懸空寺就是用幾根木樁建在懸崖峭壁上,真讓人難以想象。

我們一邊走,一邊讚歎著古人的智慧,忽然路邊的一塊巨石吸引住了我。巨石上刻著“壯觀”兩個蒼勁有力的大字,再仔細一看,“壯觀”邊上還有一點。聽不遠處的導遊講解:“當年李白遊覽了懸空寺,覺得非常壯觀,便寫在這塊巨石上,明朝旅行家徐霞客把它稱為‘天下巨觀’。”原來李白和徐霞客也到過此處!

懸空寺:多年前的北魏後期,是一組半空中的木結構建築

沿著石階梯,我們就來到了懸空寺裡。寺門很小,我懷著好奇又激動的心情,第一個走了進去。寺裡大小殿閣40餘間,供奉著“釋”、“道”、“儒”,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三教合一”的寺院。寺裡大大小小的殿閣頂尖,都用彩金色琉璃瓦而制,在陽光照耀下閃閃發光。我順著木梯盤旋而上,走到二層,原來通道就是建在半崖峭壁間的木棧道,這也是通往禪院和南北二樓的唯一通道,大家排成一支隊伍,因為只能站立下一個人。我站在木棧道上往下看,哇!好高!不自覺得腳顫抖、心狂跳。我小心翼翼地踩著木板,謹慎地走著每一步,內心始終有一個疑問,為何懸空寺能保留至今呢?原來懸空寺背上有翠屏峰可以避雨,對面又有天峰嶺可以擋風,太陽一天只會曬到一二小時,所以能保留至今。

懸空寺:多年前的北魏後期,是一組半空中的木結構建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