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接受中文采访后,詹咏然又大方的更改名字

新年新气象,有的球员在新赛季到来之际更换球拍,例如布沙尔。有的球员更换了鞋子的赞助商,例如德约科维奇。有的球员团队换了新人,例如莎拉波娃。有的球员却大方的为自己换了个名字,例如詹咏然。

在上周,双打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华台北选手詹咏然宣布,将自己在世界女子职业网球协会(WTA)上的官方名字改为英文名。

不接受中文采访后,詹咏然又大方的更改名字

也就是说从今年开始,詹咏然将以英文名拉提莎-詹(Latisha Chan)参赛。说直白点,当我们在电视机里、球场上、媒体上看到Latisha Chan这个名字的出现请别意外,她就是詹咏然本人。

随后,詹咏然在脸书上解释道,“我在WTA官网上改名的原因,希望藉此可以让外国朋友更贴近我们,也更容易记得我的家乡!”

对于这种操作,也是活久见。你能想象一个中国留学生为了追求外国妞努力的花钱砸绿卡,而不是提高个人魅力的那种感受么?

不接受中文采访后,詹咏然又大方的更改名字

起初中国人为了更好的融入西方,采用的是“同化吸收”政策,即学英语,起英文名字等。很多中国人是秉承谦卑学习的态度,而不是自卑。我们起一个英文名是为了方便国际友人,为的是方便学习他们的发音,是谦逊,但这并不代表要改掉本身的名字,而去获得他们的尊重、认可。

以前外国人根据他们的姓氏习惯称呼李娜“NALI”,2010年后来随着李娜的成绩提高,外国人遵循中国的名字顺序,改叫“LINA”;南斯拉夫解体之后,塞尔维亚为了跻身欧盟一直处于挣扎的困境中。随着德约科维奇拿到球王后,作为国家形象代言人,靠着自身的影响力一步步改善了塞尔维亚在国际社会的形象和地位。

当一个人足够优秀,足够强大的时候,就会得到应有的尊重,他的国家自然会同样的受相对的尊重。“亲近”,得到更多人尊重这种事,只有自己争取,没有人会馈赠。

其实,敢作敢当的詹咏然,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大方的表示要做自己。

2013年她在浙江宁波参加挑战赛,当大会在介绍她来自“中国台湾区”时,立即向外籍主审和裁判长提出抗议,表明自己是台湾人,应称呼“中华台北”,而事后还解释到:“我没有鲜明的立场,但请尊重选手国籍!”

2016年,随着她在国际大赛中的成绩越来越好,詹咏然的“国际范儿”也越来越足,她做出声明,宣布今后再不接受中文采访。

2017年WTA中华台北公开赛结束后,詹咏然和詹皓晴两人在家门口签约了华研国际,成为了SHE、林宥嘉、动力火车、田馥甄、信等华语唱将的师妹,并萌生出唱片的想法。

不接受中文采访后,詹咏然又大方的更改名字

当然了,现在是个呼唤自由的时代,詹咏然拒绝接受采访弃用中文名也好,出专辑干个副业也好,甚至去整一张欧美脸去迎合外国朋友也罢,我们无权干涉,也无权赦免。詹咏然不会因为少了部分人的支持而输球,部分人也不会因为骂他几句就会光宗耀祖。

但是,这个世界有个东西叫尊重。有种情况叫失去尊重。当一个人如果不再敬畏自己的“根”,连自己应有的身份都丢了,相信也没有人会真正的尊重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