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壞父親」,毀掉兩代人

一個“壞父親”,毀掉兩代人


一,

前兩天看過了一部電影《思悼:8天的記憶》,看完了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劇情其實很簡單,講的是李氏朝鮮第21代君主李昑,把自己唯一存活的兒子李愃貶為庶民,關進米櫃裡8天活活餓死的故事。在兒子死後,給他諡號“思悼世子”,電影的名字也由此而來。

有人說,這只是電影,“本故事純屬虛構”,父子相殘的悲劇只是賺人眼淚的噱頭,並不值得驚奇,但是,這部電影卻並非如此,它是根據朝鮮王朝的真實故事改編而來,並且歷史也許比電影更殘酷,更驚心動魄。

到底是有多大的矛盾,會驅使一位君主餓死子嗣,驅使一個父親殺死自己的兒子呢?

一個“壞父親”,毀掉兩代人

其實說起來,李昑算得上朝鮮歷史上為數不多的、雄才大略又頗有建樹的明君,在他的帶領下朝鮮的國力有明顯的提升,政績卓著,備受民眾的愛戴。不過美中不足的是,他登上皇位後,育有一子,但是不幸夭折了,最後到了晚年才又有了一個兒子,而這個兒子就是我們這個悲劇故事的主人公李愃。

因為李昑只有這一個存活的兒子,因此對他抱有相當大的期待,把他視為朝鮮的未來。

小時候的李愃乖巧、懂事、早慧,深得父親李昑的喜好,但是隨著他慢慢長大,父親對於他的要求是越來越嚴苛,他喜好小狗,父親生氣;他喜好民間文藝,父親憤怒;甚至他的衣服稍有不整,父親就會嚴厲批評。

但是,事與願違,李昑越是嚴格地要求兒子,兒子就越發不滿,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最後父親對兒子徹底失望了,由過分的關心轉為極度的冷漠,從此對他不聞不問了,在這樣環境中長大的兒子李愃,漸漸地走向了情緒分裂,終日享樂度日,發癲發狂。

父親失望的對他說:“你存在本身便是逆謀”。

對於內心痛苦不堪、陷入癲狂的兒子李愃來說,就句話就像是一個導火索,最後他提劍而來,衝向了父親的住所,雖然在中途他放下了手中的劍,可是大錯已經不可逆轉的發生了。

一個“壞父親”,毀掉兩代人

父親將他貶為庶民,並且囚禁在米櫃中,也不讓他進食,準備讓他自生自滅。在他即將死去的最後一夜,白髮蒼蒼的父親來到米櫃前,兩個人互訴衷腸,兒子對他說:

“我厭惡君主之位,也厭惡權利。我所希冀之事,唯有父親眼神中一絲暖意, 一句溫言,僅此而已。”

“為何,你與寡人,非要來到這陰陽相隔的分岔路上,方才得以相談此事呢?寡人,會被記錄成弒子之父,你,不是欲弒君的逆賊,而是會被記錄成因瘋癲而欲弒父的狂人。唯有如此,你兒方可活。”父親李昑也悲傷地說道。

這就是發生在1762年,韓國王朝歷史上著名的“壬午禍變”,朝鮮王朝王位繼承人思悼世子被父親餓死於米櫃,終年二十八歲。

思悼世子的故事是一出徹頭徹尾的悲劇,在父親錯誤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下,本是血濃於水的父子親情出現了裂痕,最後無可挽回地走向讓兩個人追悔莫及的境地。雖然這部電影講述的是皇家王朝故事,但是剝開他們外在的角色,將其還原為一個家庭中的父與子,那麼,它就有了更廣闊、也更普通的寓意。

一個“壞父親”,毀掉兩代人

二,

家庭本來應該是溫暖的港灣,父親也應該是陪伴孩子長大的引導者、朋友和玩伴,但在實際生活中,父親對孩子不是度過寵溺、期望太高,就是忙於自己的事情,極少陪伴孩子,更多情況下是後面一種。

當代社會生活中,做父親的不是忙於事業,就是熱衷應酬,不少父親把教育孩子的責任推給媽媽,自己當個甩手掌櫃。根據調查顯示:在目前中國的家庭教育中以母親為主的佔50%,以父親為主的佔20%,雙方平分秋色的只佔30%。可以說,在許多家庭教育中,父親的角色是缺席的,是不在場的。

世界不會虧待那些用心地陪伴孩子,肯花時間精力與孩子一同成長的父親,同時也不會放過那些不陪伴孩子,對孩子冷漠無情的父親。

有次,和小雅朋友聊天,聽到她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她家族裡有個堂姐,叫婷婷,學習成績優異,幾乎年年考試都是第一名,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但是卻因為小時候父親粗暴的、冷酷的教育方式,極大地影響了她成年以後的生活。

婷婷上學的時候,父親就對她非常冷淡,基本上了除了問她的學習情況和考試分數外,就很少有交流了,即使是表達情感,也非常簡單粗暴。高中畢業時,父親偶然發現她的畢業手冊中有些親密的同學問候,誤以為她早戀了,不由分說地解開皮帶就是一頓打。

一個“壞父親”,毀掉兩代人

也許就是從那時起,婷婷就對父親徹底死心了。為了報復,她故意放縱自己,毀壞自己

。在大學時代,她談了許多男朋友,和男朋友在一起時也從不避孕,因此打過兩次胎,她對愛情的失望堪比對父親的失望。

大學畢業後,婷婷留在了大城市,很少回家,也很少和家人聯繫,尤其是不會和自己的父親聯繫,如果打電話回家,遇到是父親接聽,她就很不高興。

時光飛逝,婷婷和父親之間的關係越來淡漠了,和陌生人差不多,即使是偶爾回一次家,她也不再和父親說話了。已經越來越蒼老的父親後悔了,他痛苦、他懊悔、他想彌補過錯,但一切都已經太遲了,如同覆水難收。婷婷和父親各自都陷入了親情的深淵,走不出來了。

心理學家武志紅在《為何家會傷人》中說道:“如果童年幸福,我們更可能複製幸福,如果童年痛苦,我們更可能複製痛苦。”

如果一個女孩在她成長的歲月中,得不到來自父親的肯定和陪伴,那麼,在她們的內心深處就來自父親的的愛就會一直處於飢餓狀態,更重要的是,她學不會如何與一個異性伴侶相處,走入社會後,在擇偶方面就會偏離正常的軌道,很容易就被一些膚淺的、沉淪的關係所困住,上當受騙,從而深陷其中不可自拔。

一個“壞父親”,毀掉兩代人

古人說:“養不教,父之過”。

缺少父親的男性教育,孩子的性格、情感、意志、為人處世、思維方式等等都將會受到或多或少的影響。父親兒時的陪伴,將會影響孩子的成長。正如著名幼兒教育家蒙臺梭利說到的:“我們對兒童所做的一切,都會開花結果,不僅影響他一生,也決定他一生”。

在家庭教育中,父親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父親可以給男孩帶來陽剛之氣,可以給女孩帶來安全感,甚至有人說“一個父親勝過100個校長”,這並不是誇張。父親良好的陪伴對孩子有非常多的好處:

1,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和自信;

2,培養孩子良好的人際關係;

3,強化孩子的性別認同,學會如何與異性相處;

4,朋友孩子的獨立精神,學會自己去處理問題。

世界正在偷偷的懲罰不陪孩子的父親,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你是否分享了他們的喜怒哀樂?當孩子需要你的時候,你是否及時出現?當孩子興致勃勃地向你講述自己的趣事時,你是否聚精會神地傾聽?........

陪伴孩子就是最好的教育,和孩子共度一段溫馨的親子時光,是對孩子來說,對父親來說,都是人生中彌足珍貴的閃光記憶。

一個“壞父親”,毀掉兩代人

在德國著名漫畫家埃·奧·卜勞恩的一生中,他最感謝的就是他的父母,雖然他們沒有在藝術上給他什麼幫助,但他覺得,是父母金子一般的心和美好的性格,讓他一生受益。

後來,卜勞恩根據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真實體驗,創作出了譽滿全球的不朽漫畫傑作《父與子》,流露著純真的父子之情,深深打動了無數讀者的心,至今仍風靡世界,作品在傳入中國後,受到了魯迅、豐子愷、鄭淵潔、幾米、朱德庸等人的高度評價,成為了家喻戶曉的經典漫畫。

匯智博達在原版的基礎上重新制版,全新配色,全綵呈現,力求原汁原味、妙趣橫生地展現漫畫中父子間的親情與淳樸的天性。隨書贈送精美手賬,帶給孩子更好的閱讀體驗。

翻開《父與子》,在小小的漫畫中,感受父與子的歡聲笑語,在無奈和爆笑中,體味父與子的點滴深情。

一個“壞父親”,毀掉兩代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