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5T體驗:一款略顯倉促的性能怪獸

2017年11月18日當劉作虎站在帝國大廈86層俯瞰整個紐約城時,他想起了大學時代看過的湯姆·漢克斯主演的《西雅圖不眠夜》。就在48小時前一加5T在紐約發佈成功,並且毫無懸念的獲得海外媒體和粉絲的熱捧,這讓劉作虎十分興奮。想到再有不到10天一加5T就將登陸國內市場時,他不由得攥了攥拳頭,告訴自己這場硬仗遲早要面對。

一加5T體驗:一款略顯倉促的性能怪獸

一加手機在手機圈一直都是一個神奇的存在,身為一款國產手機卻在海外市場極受熱捧,新品上市時排隊陣勢堪比iPhone;但和海外市場大相徑庭的是在國內它卻被異常冷落,就連友商都懶得在公開場合提及,聽說過的人更是少之又少,甚至2016年一度傳出了退出中國市場的謠言。好在謠言終歸是謠言,2017年的11月27日一加5T還是和中國粉絲見了面。

拿到這款國行版一加5T雖然晚了些日子,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去了解它,甚至褪去新品發佈的蜜月期,我們可以更為冷靜的看待這款全面屏產品。

倉促應對全面屏,一加並不孤單

一加5T在產品ID設計上可以說是完全沿襲了一加5的設計,甚至可以說是毫無差別。唯獨不同的是一加5是5.5英寸16:9屏幕,而5T搭載了時下流行的18:9全面屏,屏幕尺寸也達到6.1英寸。二者機身整體通體採用全金屬設計,一加5的指紋識別在正面的Home鍵上,而5T由於搭載的是全面屏則將其移到了曾被劉作虎嗤之以鼻的機身背部。

一加5T體驗:一款略顯倉促的性能怪獸

雖然是帶“T”的版本產品ID設計不會有太大變化,但一加5T一個尷尬的問題就是和iPhone 7 Plus實在太像了。儘管發佈會後就不斷被人提及,但郭老屍仍然想吐槽,尤其是機身背部的攝像頭部分,簡直和iPhone 7 Plus如出一轍。優秀的產品設計是要在傳承基礎上尋求變化,而面對如此近似的ID設計更讓人覺得一加5T在產品ID設計上不夠下功夫,或者說是應對倉促。

一加5T體驗:一款略顯倉促的性能怪獸

由於5T沿用的是一加5的ID設計,套用了時下流行的全面屏後就誕生了一個新問題,那就是上下邊框的弧度減弱了全面屏的視覺效果。和其他全面屏手機不同的是,一加5系列手機上下邊框並不和屏幕平行而是有一個弧度,這個視覺差會顯得5T的上線邊框更寬,進而在可視面積上會有比其他全面屏手機小的錯覺,這在寸土寸金的全面屏手機上顯得格外不討巧。而同樣的全面屏如果能搭載在一加2的ID設計上顯然會好很多。

這就又說到倉促的問題,一加5系列的產品設計到底適不適合搭載全面屏仁者見仁,但能肯定的是在推出一加5時劉作虎並沒有考慮到全面屏能在下半年完全爆發開來。當然一加並不孤單,年末不少手機推出的全面屏方案也都能明顯看出倉促應對的影子,甚至魅族至今仍然還沒有打出全面屏這張牌。

一加5T體驗:一款略顯倉促的性能怪獸

關於弧度另外一點就是外觀設計。目前全面屏手機中公認的視覺衝擊力最強的三部分別是iPhone X、Note 8和Mix 2。這三部手機雖然在ID設計上各有特色,但他們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屏幕邊角的弧度和手機邊框的弧度契合程度高。儘管劉作虎在發佈會上一再強調屏幕邊角和機身邊角完美契合,但在郭老屍看來解釋還是略顯蒼白。

一加5T體驗:一款略顯倉促的性能怪獸

值得肯定的是一加5T的整體手感和機身細節相當出色。經過了近四年時間的打磨使得一加5T在材質和產品細節上處理的極為精細。一體式金屬機身,如絲般的順滑手感,狹小的縫隙於和完美的接口處理,讓一加5T捧在手中時猶如一件藝術品。另外由於搭載的是三星AMOLED屏,這使得5T的屏幕素質格外好,更廣的色域範圍使其色彩豔麗。

一加5T體驗:一款略顯倉促的性能怪獸

另外一點出色的則是按鍵。一加5T的按鍵反饋非常出色。尤其是標誌性的三段式按鍵就像是ThinkPad上的小紅點一樣,使用起來特別享受,自從開始體驗一加5T後我甚至都快忘掉如何調節音量,因為有三段式按鍵就足夠了。

一加5T體驗:一款略顯倉促的性能怪獸

再就是3.5mm耳機接口。劉作虎曾說大部分手機去掉3.5mm耳機接口只是盲目的跟風行為,而一加5T落實在行動上的是耳機接口的保留。可玩性高不僅體現的刷機上,添加、更換配件來提升使用體驗也是一部分,這才是安卓的魅力所在。盲目的去掉耳機接口,看似在為用戶做減法,但實則是在強迫用戶接受自己的價值觀,這點蘋果最為擅長,而作為粉絲向的品牌一加絕不會這麼做。

一加5T體驗:一款略顯倉促的性能怪獸

雖然一加5T和大部分國產旗艦一樣隨機附送了保護套,但再好的保護套也替代不了一加1和一加2的可更換後蓋。一體式金屬機身、全面屏或許能成為一個時代的潮流,但能真正延續自己的招牌才是一個品牌的根基,一體化金屬機身和個性化定製後蓋倒地孰輕孰重,相信一加的真愛粉自會定奪。

遊戲超爽,看視頻就略顯尷尬了

一加5T體驗:一款略顯倉促的性能怪獸

雖然一加5T受整體ID設計影響上下邊框顯得稍寬,但這並不影響屏幕的視覺效果。搭載了三星AMOLED全貼合屏幕的一加5T在屏幕色彩上可以稱之為驚豔。18:9寬高比的全面屏可以說在遊戲體驗上具有先天優勢,而遊戲利器也是一加手機一貫的追求,劉作虎也曾不止一次的在公開場合強調,流暢的遊戲體驗是一加每一代手機最重要的DNA。

一加5T體驗:一款略顯倉促的性能怪獸

由於全面屏的爆發,目前大部分遊戲都早已適配了18:9屏幕寬高比,為此郭老屍專門找來了時下流行的“農藥”和“吃雞”進行體驗。由於搭載了高通頂級的驍龍835芯片,這讓一加5T在應對王者榮耀的高幀率模式時毫無壓力,60幀帶來的不僅是更高的幀數,更流暢的遊戲畫面體驗也讓郭老屍覺得和低幀率簡直是兩個遊戲的體驗。

一加5T體驗:一款略顯倉促的性能怪獸

《荒野求生》更是為全面屏做了更大的優化,更寬的視野範圍可以在遊戲時看到比其他人更多的畫面。所以說一加5T是一款合格的“遊戲機”。

一加5T體驗:一款略顯倉促的性能怪獸

21:9視頻資源效果(左圖默認,右圖拉伸)

一加5T體驗:一款略顯倉促的性能怪獸

16:9視頻資源效果(左圖默認,右圖拉伸)

如果不打遊戲,18:9寬高比的全面屏是否也適合觀看視頻呢,一加5T在應對目前主流視頻時這可能就略顯尷尬了。目前主流的視頻比例為院線的21:9和流媒體的16:9,這兩種視頻比例所有全面屏手機的優化仍然有待加強。例如21:9電影資源在進行常規播放時屏幕的四條邊都會有明顯的黑邊,但如果選擇拉伸,屏幕左右雖能契合但整體屏幕效果就差了很多;而16:9的視頻資源常規播放時兩側均勻明顯黑邊,但如果選擇鋪面屏幕則會損失一定畫面。

當然這並不是一加5T自己的問題,而是所有18:9屏幕的手機共同遇到的困難,相信隨著全面屏手機的普及,視頻媒體在內容上適配18:9也只是時間問題。所以從當下來看喜歡看電影的同學還是建議你大片去院線,平時隨便看看那就放低心理期望值。

性能怪獸竟和我PC內存一樣大

“不將就”是一加手機一貫的態度,甚至劉作虎都將其寫在了一加手機官網。“不將就”除了體現在產品細節打磨上,很大程度上也體現在手機性能上,一加一向拒絕因為性能而影響手機體驗,面對粉絲需求不將就,這正是一加手機的核心價值觀。

一加5T體驗:一款略顯倉促的性能怪獸

在配置上,高通頂級的驍龍835芯片搭載6GB+64GB和8GB+128GB兩套配置,可以說一加5T足以應對一切。其實6GB的運行內存就已經完全夠用,但是作為一個粉絲向的品牌,一加在性能上不會將就僅僅是與其他品牌一樣的水準,這也是一加一貫的做法。對於這樣的配置跑分和測試已經顯得不那麼重要了,基本你能想到的一切都可以在一加5T上流暢運行。

一加5T體驗:一款略顯倉促的性能怪獸

一加手機的性價比和千元級手機性價比完全不是一個套路,千元級高性價比只需要有不錯的做工和高於千元的配置就能獲得一個好口碑,但一加在性價比上的追求是頂級配置,在合理價格的前提下保證品質感。再配合上一加一直主打的“刷機小王子”稱號,可以說一加手機是最適合安卓發燒友的手機。尤其是刷機資源,原生安卓的適配以及各種ROM的適配速度基本都要快過其他國內廠商,單從刷機一點上來說,一加甚至可能是最好的安卓機。

無比想念的氫OS

UI的變化還是巨大的,一加最初的想法是按照國內外分為氫和氧,國外版本幾乎為原生,這並不是一加偷懶而是國外用戶尤其是美國用戶更喜歡原生安卓。再比如最近比較火的雷蛇手機Razer Phone就直接採用Nova Launcher反而受到了用戶好評,在國外市場UI真的不能亂搞的。

這點在國內就反過來了,如果在國內還使用原生UI就會被罵偷懶,罵他的人有可能是粉絲也可能是友商。因為在中國“使用體驗”這一評分項基本是要靠UI來實現的,這心態更像是用了別人東西還害怕別人看出來。

一加5T體驗:一款略顯倉促的性能怪獸

如果你看到某一家廠商很喜歡在這點上做文章,那麼這家廠商一定不是一線的。如果非要從廠商在UI上的訴求做一個高低排行的話,那麼佛系一般情況下都是一線廠商,而UI體驗變化大的很可能就是二線甚至是三線廠商,這也是國內市場的一大特色。

一加5T體驗:一款略顯倉促的性能怪獸

一加5T的UI基本定格為準原生,最大的區別就是主屏左側一屏加入了一個插件頁,這個東西本來是氫OS主屏無法添加安卓Widget插件的產物,但是被直接移植到原生系統上,存在意義不是很大,畢竟對於原生用戶來說,還是更習慣將插件放在主屏幕上。

一加5T體驗:一款略顯倉促的性能怪獸

一加5T的UI還有一些呆萌的操作邏輯,它們更像是工程師思維而非產品經理邏輯。比如選擇PIN碼作為解鎖方式時,輸入完密碼後手機並不會自動解鎖,而是用戶必須在按一下確認才能夠解鎖,這個奇怪的邏輯從一加1開始就一直存在。再比如使用任務欄關閉數據流量功能,相比其他安卓機的“單擊開關,長按進入設置”,一加選擇了一個更為奇怪的方式,用戶需要點擊數據流量的按鈕進入次級頁面才能見到開關。

還有一些極細小的細節一加5T有待加強,比如頂欄ICON因為底色變化做黑白色切換時,左右兩側的ICON變色的時間都不統一。雖然只是一些非常細微的細節,但是正是細節才是檢驗品牌對UI重視程度的試金石。

攝像頭水平合格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在酒店拍了個夜景,比某P好了不止一點點。”就在紐約發佈會前幾天劉作虎發了一條微博表示了對一加5T的拍照水平的自信,而作為背景板的某P被懷疑是iPhone 7 Plus。但遺憾的是劉作虎的表態並沒有換來外媒的認可,5T發佈會後對攝像頭鋪天蓋地的質疑佔據了國外媒體的版面。

一加5T體驗:一款略顯倉促的性能怪獸

一加5T一改此前一加5的1600萬像素廣角+2000萬像素長焦的方案,而是帶來了全新的1600萬像素高解析+2000萬像素高感光方案,傳感器分別為索尼的IMX398和IMX376K,光圈高達F1.7。按照官方的解釋是,平時拍照時5T只啟動這顆1600萬像素攝像頭,但當弱光環節下那顆2000萬像素攝像頭會被啟動協同工作。

單從攝像頭參數上來看一加5T絕對的頂級安卓機的水準,但實際拍攝下就是仁者見仁了。為此郭老屍專門在早已零下,霧霾爆表的北京戶外為大家捏了幾張,看看一加5T的攝像頭表現是否能讓你滿意。

一加5T體驗:一款略顯倉促的性能怪獸

一加5T體驗:一款略顯倉促的性能怪獸

一加5T體驗:一款略顯倉促的性能怪獸

一加5T體驗:一款略顯倉促的性能怪獸

一加5T體驗:一款略顯倉促的性能怪獸

坦率的說一加5T的拍照素質基本上是中上水平。整體色調略顯偏暖,銳度適中。在成像上還是比較滿意,但在弱光環境下暗部還是有細節缺失的問題。在整個旗艦手機陣營中一加5T的拍照水平,特別是是夜拍能力基本上能達到合格水準,但相機沒有自帶濾鏡還是有點小遺憾。

寫在最後

一加5T體驗:一款略顯倉促的性能怪獸

就在一加5T發佈後劉作虎曾在媒體採訪中提到,一加會堅持只做旗艦隻做線上。差異化路線的策略本沒有問題,但令人憂心的是如此優秀的產品看起來還是缺乏特點,倉促上線的全面屏和整個5系列的ID設計結合還是略顯生硬。畢竟不是所有廠商都能像蘋果一樣呼風喚雨,也不是所有廠商都能像三星那樣全供應鏈支持,對上游供應鏈的控制力是國產手機廠商共同面對的問題。何時推出全面屏,能拿到多少UFS閃存多少芯片這些都能成為影響產品成功與否的潛在風險,或許搭載全面屏的5T也是由於這些原因才稍顯倉促。

但值得肯定的是超高的硬件配置帶來的遊戲體驗和AMOLED全面屏帶來的視覺享受,再加上整體機身的細膩的做工工藝,讓這款2999的手機格外具有性價比。但如果一加5T能更加具備自身品牌特質,能有更多獨家的元素顯然會具有更強的競爭力。總的來看這款一加5T,郭老屍是可以拍著胸脯打包票是一臺好機器,但在優異性能背後總覺得還是稍微少了點什麼。衷心希望一加下一款手機可以更有自己的特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