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紀要」神經介入技術日新月異 第十五屆腦血管病天壇之聲會議舉行|神經介入周刊第1期

神經介入週刊

第1期

「会议纪要」神经介入技术日新月异 第十五届脑血管病天坛之声会议举行|神经介入周刊第1期

神外前沿訊,9月5日-8日,由北京天壇醫院神經介入科、北京醫衛健康基金會主辦的第十五屆腦血管病天壇之聲會議在北京富力萬麗酒店舉行。本屆大會主席李佑祥、執行主席楊新健、姜除寒。9月5日-8日-第十五屆腦血管病天壇之聲會議

目前,腦血管病的神經介入技術快速發展,可謂日新月異,正在造福越來越多的腦血管病患者。本次大會聚焦新技術、臨床與科研的新進展,通過講座、手術視頻直播和點評、辯論賽、案例比賽等多種形式傳播了腦血管病神經介入領域的最新學術信息。

「会议纪要」神经介入技术日新月异 第十五届脑血管病天坛之声会议举行|神经介入周刊第1期

“天壇之聲”是國內三大神經介入年會之一,由天壇醫院神經介入科舉辦的全國性學術年會,今年已經步入第十五個年頭,廣受業界歡迎。

一位知名專家在學術報告前回顧了自己與天壇之聲的淵源表示,我們的團隊可以說是跟隨著天壇之聲這個平臺在成長的,記得十多年前在參加天壇之聲的時候,是從頭到尾的認真聽,最後一刻都不會離開,因為生怕錯過幾分鐘的時間而漏了什麼講座內容。過去近20年的時間中,天壇之聲平臺對中國神經介入的培訓和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

「会议纪要」神经介入技术日新月异 第十五届脑血管病天坛之声会议举行|神经介入周刊第1期

大會執行主席、北京天壇醫院神經介入科楊新健教授主持了會議開幕式。

「会议纪要」神经介入技术日新月异 第十五届脑血管病天坛之声会议举行|神经介入周刊第1期

大會主席、北京天壇醫院神經介入科李佑祥教授致辭表示, 在吳中學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在天壇醫院老院區工作和生活了已經近20年了,現在馬上就要搬遷到新院區了。天壇之聲也已經舉辦了15年了,來的都是老朋友,希望能夠過去的工作總結一下,希望能夠共同提高和進步。

「会议纪要」神经介入技术日新月异 第十五届脑血管病天坛之声会议举行|神经介入周刊第1期

大會名譽主席、北京天壇醫院神經介入科吳中學教授致辭表示,從1985年到現在已經半個甲子過去了,當時我考到北京天壇醫院成為王忠誠院士的第一個博士,當時年輕氣盛選擇了大家都沒有聽說過的一個專業——神經介入專業,這麼多年一直走到現在,當時白手起家,有七八項發明填補了國內空白。

大會學術報告第一節發言要點如下:

「会议纪要」神经介入技术日新月异 第十五届脑血管病天坛之声会议举行|神经介入周刊第1期

美國密歇根大學醫學院神經外科奚國華教授

主講《腦出血臨床和基礎的研究》,在發言中指出,腦出血的關鍵是出血量的大小,出血後的病理變化是早期的血腫擴大,有30%的病人會出現血腫擴大。腦血腫之後就是腦水腫,是血管源性腦水腫。未來的研究方向,第一,如何防止血腫的增大;第二如何進行血腫的清除,手術清除目前只是中性的療效,以後手術如何做得更微創,需要更多探索;第三,加速血腫的吸收和清除,比如手術清除後殘留20-30%的血腫如果通過藥物來快速的清除;第四,減少血腫中釋放的毒性物質;第五,如何阻斷毒性物質進入細胞;第六,如何防止細胞死亡。

「会议纪要」神经介入技术日新月异 第十五届脑血管病天坛之声会议举行|神经介入周刊第1期

來自土耳其的NACİ KOÇER教授主講《Blister aneurysm treatments and follow-ups》介紹了血泡樣動脈瘤的最新臨床進展。

「会议纪要」神经介入技术日新月异 第十五届脑血管病天坛之声会议举行|神经介入周刊第1期

上海長海醫院劉建民教授做學術報告《顱內動脈瘤的現狀和展望》,在報告中指出,顱內動脈瘤是過去20年間神經介入發展的一個里程碑式的疾病,這一方面是來自於理念和器材的更新,更主要的是臨床研究提供的證據越來越確鑿,使得神經介入治療動脈瘤在全球獲得了醫生和患者的認可。動脈瘤破裂不能僅僅以體積大小來區分,中國70%以上破裂的顱內動脈瘤是5毫米,而非國際上的7毫米,其實動脈瘤的形態學和血液動力學更為重要。在動脈瘤的治療手段上,選擇夾閉還是栓塞,美國醫生選擇夾閉的只佔2.8%,神經介入治療後循環的動脈瘤有明顯的優勢。總之,在既可以選擇介入,又可以選擇夾閉的情況下,公認的標準是優先考慮介入。

「会议纪要」神经介入技术日新月异 第十五届脑血管病天坛之声会议举行|神经介入周刊第1期

北京天壇醫院馬寧教授做學術報告《支架相關的抗血小板診療》,介紹了抗血小板藥物種類及藥理作用、文獻共識、臨床困惑與策略等,在形成斑塊的地方,血小板的保護性機制反而會堵塞血管,抗血小板藥物就是要阻斷血小板的活化和聚集等。未來的研究方向是提高顱內動脈狹窄血管內介入治療的效果,設計新的隨機對照研究改進現有診療流程,最終降低相關人群卒中複發率。

「会议纪要」神经介入技术日新月异 第十五届脑血管病天坛之声会议举行|神经介入周刊第1期

北京天壇醫院神經介入科李佑祥教授做學術報告《人工智能與學術報告》,在報告中指出,介紹了機器人在神經介入領域中的技術開發和臨床應用,通過人工智能的學習技術,機器人神經介入手術將有可能提高手術精準程度並大大降低手術風險,但機器人不會取代醫生的工作。目前,該團隊研發的機器人正在申證階段,歡迎大家參加相關的臨床試驗。

大會第一節發言到此結束,更多發言內容,請見後續報道。

「会议纪要」神经介入技术日新月异 第十五届脑血管病天坛之声会议举行|神经介入周刊第1期

聯繫我們

醫生或患者聯繫我們請請點擊本文左下角閱讀原文,或掃描下面的二維碼進行註冊;

神經介入週刊

「会议纪要」神经介入技术日新月异 第十五届脑血管病天坛之声会议举行|神经介入周刊第1期

《神經介入週刊》由北京天壇醫院神經介入科與神外前沿新媒體共同採寫製作,旨在傳播最新神經介入學術信息,審稿人楊新健教授,轉載需註明出處並保障文章的完整性,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獲得學習交流與患者就醫渠道,請點擊本文做下角的閱讀原文,進行註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