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東,奇葩不死

編者按:2014年桀驁不馴的馬東帶領《奇葩說》走進大眾視野,這股奇葩浪潮迅速湧向網綜金字塔塔尖,旋即在內外環境壓力下,《奇葩說》病入膏肓,此次換血後的《奇葩說》第五季是否能力挽狂瀾,使得奇葩不死?

9月13日,《奇葩說》第五季正式宣佈迴歸定檔。距離《奇葩說》第四季已經過去一年零三個月之久,“同胞兄弟”《奇葩大會》第二季也已收官四個月有餘,《奇葩說》第五季姍姍來遲。第五季對於馬東團隊是一個決勝點,曾經以一騎絕塵的姿態成為綜藝現象級產品,又在短短几年內,迅速下沉:《奇葩說》從第一季到第四季,從9.1到7.8,口碑下滑,人氣銳減。

近4年來,互聯網平臺共誕生網綜400多檔,其中做到第二季的只有幾十檔,能做到五季之久的,就只有《奇葩說》。

《奇葩說》與米未面臨這個行業的共同挑戰:如何讓內容能持續生長。“今天的成功是因為他們沒有死。”借用迪士尼生長的“秘訣”。眼下馬東考慮的是如何能夠熬下去,在漫長的歲月裡誰活得久,就會有可能。

到今天,馬東不能輕易放棄《奇葩說》。

旺盛求生欲

《奇葩說》病入膏肓。

5月17號,馬東在微博轉發了《奇葩說》導演組的一個秒拍視頻。視頻中,病人“奇葩說”被護士指責“IP老化”“抱團”,評分第一年9.1,第二年8.5,第三年8.6,第四年才7.8”。老媽嫌棄這個“不爭氣”的兒子,連女友也思量著和這個叫“奇葩說”的男友分手。

馬東,奇葩不死

“奇葩說”面臨著簽署《放棄治療協議》的困境,“《奇葩說》還做不做,這是一個問題。”讓馬東陷入兩難。

《奇葩說》第五季的推廣視頻,是《奇葩說》現狀最直接的參照:口碑與收視雙雙走低,廣告商和平臺方開始投疑。當然,“奇葩說”的結尾是:馬東要繼續醫治“兒子”。

於是《奇葩說》第五季選擇了放血式的革新,增強火拼、賽制更激烈。換言之,《奇葩說》的綜藝感從之前的辯題和辯手,擴展到了更大規模的綜藝賽制。

在導師中融入新鮮血液,在賽制上和奇葩辯手團隊選拔上做了全新嘗試,開始從0到1的重生。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加入新鮮面孔。於是《奇葩說》第五季在選手方面上要“新老齊聚”。四位老奇葩圈中的“BBKING”馬薇薇、肖驍、黃執中、邱晨搖身一變成為“教練”帶領其小兵進行Battle,爭奪年度“BBTEAM”。

在賽制上第五季的《奇葩說》盡顯弱肉強食,適者生存之態。

《奇葩說》第五季力求“顛覆性”,把目光鎖定在了殘酷的“優勝劣汰”制度。為了求變,專門增加了線下海選環節,在北上廣、武漢、成都5個城市報名超一萬的海選人數中,全國60強經歷了1/2生存戰的超高淘汰率最終脫穎而出,而這份超高淘汰率也延續到了節目中。

在節目中,新老奇葩面臨著從第一輪的3分鐘發言、第二輪的2分鐘開槓,到第三輪的30秒總結、復活,這一環環相扣的“車輪戰”。在這場新奇葩在和老奇葩激烈的辯論中湧現出了辯圈大神、說唱歌手、農村大姐、自媒體博主、名校高材生、數學老師、偶像歌手等,不同職業不同背景的一眾選手,風格各異、各有千秋,多元文化價值觀在相互碰撞間形成了一個奇妙、平衡的能量場。

馬東,奇葩不死

看起來,《奇葩說》在使盡渾身解術,求新求變——幹一票大的。

出生順遂

“感覺疼的時候,你正在成長。”2018年米未的年會上,馬東開始談成長。

馬東的成長是順遂的。

馬東,奇葩不死

身為相聲大師馬季之子,他不走尋常路,從IT到電影學院學生再到主持人,奇葩思維的馬東一直劍走偏鋒。憑藉著天生的好口才,馬東一路過關斬將,從湖南到央視,到春晚導演,馬東在大褲衩如魚得水。

他有極好的修養,甚至沒有人見過他勃然大怒的樣子。對於時代的洪流,馬東看起來淡然處之,但在內心,不安於此。

2013年前後,央視的頂樑柱們紛紛出走。馬東是先行者,此後王凱、張泉靈出離。這一批在央視大平臺上浸淫多年的骨幹,經歷過早期電視內容的沉浮,見過世面,運維過資源。

馬東45歲這一年,選擇出走央視,當別人在討論中年油膩的時候,馬東已經在尋求另一種成長。愛奇藝是馬東進入互聯網的第一步,作為首席內容官,負責內容採編與製作。

2015年,馬東離開愛奇藝,獨立運營《奇葩說》。原因如他所說:時間與財務的自由,不是終極追求,他追求角色的自由。

《奇葩說》的誕生也是順遂的。

三季總播放量超17億,讓“米未傳媒”5個月估值20億,《奇葩說》創造了一個奇蹟。而這個奇蹟的創造者除了馬東,還有一個幕後巾幗:牟頔。

一次,馬東和高曉松吃飯,兩人聊到希望能做一檔大噴子節目,這時候《奇葩說》背後的這個女人——牟頔出現了,馬東將意圖傳達給《奇葩說》製片人牟頔,牟頔開始哺育《奇葩說》。

從央視到愛奇藝,更寬鬆開放的創作氛圍讓85年的女漢子牟頔和她的90後團隊在製作過程中撒開了歡。從內容到找贊助,牟頔為了這個兒子沒少費功夫。

內容對於這個央視最年輕的導演不是最大的挑戰,但贊助卻讓牟頔一波三折。3000多萬讓慕名而來的100多個冠名商走了90多個,要知道當時互聯網綜藝節目的報價差不多就800萬,但是為了《奇葩說》牟頔一直沒有放棄,最終找到了美特斯邦威。後來,《奇葩說》的綜藝效果和傳播廣度極好,幾乎拿了所有能拿的榜單TOP1獎項。最終《奇葩說》第一季豆瓣9.1,播放量破億的成績站在網綜金字塔尖。

馬東,奇葩不死

成立不到一年,米未就獲得了兩輪投資,估值超過20億元。其代表性作品《奇葩說》連做四季,總播放量超過49億次,捧紅了馬薇薇、姜思達、肖驍等眾多辯手。《奇葩說》結束後,這些辯手又分別在米未的大旗下開拓了新業務,馬東帶領米未這一路走的太過舒坦。

搶奪決勝點

真正讓馬東感受到創業疼痛的是《奇葩說》與米未在順遂後,接踵而來的困境。

一味在延續老IP,舊形式下的《奇葩說》第四季豆瓣評分一路跌至7.8,淪為尷聊。

馬東,奇葩不死

此時作為局中人的馬東和牟頔開始反觀內心,牟頔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經表示,他們一直沉溺於《奇葩說》的自嗨、自我膨脹中,之前覺得節目做好了,反正那麼多人報名,就坐在北京等,遇到好的就來。

確實,在2014年,在《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兒》《中國好聲音》等明星真人秀節目稱霸的時代,《奇葩說》以全新的辯論形式、各色各樣的“奇葩”辯手成為綜藝市場的一朵奇葩,成功進入網綜市場,但是隨著《奇葩說》節目播到第四季,單純增加辯手的奇葩內容卻沒有任何本質的變化,讓觀眾產生了審美疲勞,《奇葩說》不靈了。

作為一個辯論節目,《奇葩說》在辯手的選拔上也幾乎處於彈盡糧絕的境地,前幾季的老選手們也在新綜藝的衝擊下很快被忘記。不僅如此,一味依靠邊緣化的語言譁眾取寵的米未傳媒一直在與政策監管打擦邊球,並遭遇整改。

這一次,馬東才真正的體會到移動互聯網下內容的更迭與注意力的流失。

馬東團隊不是沒有意識到:米未不能只有《奇葩說》。“不能讓《奇葩說》成為系統中阻礙其他產品生長的‘大樹’。” 牟頔在公開場合曾表達過自己的設想,激勵其他獨立團體,向上成長。

但結果並不如意,米未旗下的《拜拜啦肉肉》、《飯局的誘惑》、《黑白星球》等網綜節目毫無影響力。

牟頔坦言,在過去的兩年裡,《奇葩說》就是米未的一顆大樹,幾乎所有的思維慣性賦予了它太多的意義、資源、與關注,其他只是矮小的灌木叢,也就是說,一旦“奇葩”倒了,其他的小兵根本承擔不起米未的將來。

馬東,奇葩不死

強烈的求生欲,讓馬東不得不重啟奇葩IP,龍門君相信《奇葩說》第五季是一個懸而未決的決勝點。

米未團隊目前的首要任務是為《奇葩說》這檔網綜大IP保駕護航,讓它成為成系列可持續的內容,方可奇葩不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