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來了,他不再是光杆校長——記「爲中國而教」項目志願者(下)

她们来了,他不再是光杆校长——记“为中国而教”项目志愿者(下)

她们来了,他不再是光杆校长——记“为中国而教”项目志愿者(下)

她們來了,他不再是光桿校長

——記“為中國而教”項目系列報道(下)

54歲的李文清獨自守了安化縣小淹鎮百花小學六年。但這學期開學,“為中國而教”項目為學校送來了楊晶、劉斯緣兩位新老師,他終於不再是“光桿”校長。新老師的到來,也讓學校有條件開設英語課了,課堂上飄出了孩子們咿咿呀呀的新語言。

她们来了,他不再是光杆校长——记“为中国而教”项目志愿者(下)她们来了,他不再是光杆校长——记“为中国而教”项目志愿者(下)

光桿校長,苦守村小六年

1985年,李文清成了一名代課老師,此後33年,他未曾離開過生他養他的大山,並一直堅守在鄉村的三尺講臺。33年來,他輾轉12所村小,從代課老師到編制教師,即便有機會走出大山,但一想到那些孩子,他便選擇留下。

她们来了,他不再是光杆校长——记“为中国而教”项目志愿者(下)

2012年,李文清來到小淹鎮百花小學,一個人擔起了這所學校。他是校長,也是一二年級兩個班的班主任和語數音體美老師。

她们来了,他不再是光杆校长——记“为中国而教”项目志愿者(下)

一個人怎麼給全校學生上課?李文清是這樣做的。當時,百花小學只開設了一二年級,共兩個班,學生多時十六七個,少時僅有十一二個。他便把學生都集中到一個班,分前後兩排就座。這節課,先給前排的二年級上,下節課,把座位調換一下,再給一年級上,二年級則完成剛佈置的作業。這種“複式包班”教學法,在當時的鄉村小學很常見。

她们来了,他不再是光杆校长——记“为中国而教”项目志愿者(下)

情況到2017年有所好轉。學校換了新校舍,也招來了兩名新老師,因此,還增開了三年級課程。但是,僅僅半個學期,兩名新老師都選擇了離開,李文清又成了光桿校長。可三年級學生的功課不能落下,學校也還得正常運轉,為此,他只好找來一名代課老師,頂了餘下的半期。

她们来了,他不再是光杆校长——记“为中国而教”项目志愿者(下)

“哎,留不住人,也沒人願意來。”談起這些年在村級小學的教學經歷,李文清嘆了口氣。

支教下移,村小設為試點

其實,村級小學是最缺教師資源的。相比鎮級學校,村小更偏遠,條件也更差。百花小學在去年搬遷新校舍前,一直是一棟年代久遠的舊樓房,老師宿舍逢雨天還會漏雨。

她们来了,他不再是光杆校长——记“为中国而教”项目志愿者(下)

老師不願意來,學生也留不住。如何讓更多教育資源向村小傾斜?為此,安化縣教育局領導與“為中國而教”項目方商議,能否將支教力量下移至村小一級。最終,雙方達成了一致意見,今年秋季開學以百花小學為試點,選派兩名支教老師前往,若有成效,明年繼續擴大下移規模。

就這樣,已在古樓鄉中學支教了一年的楊晶來到了百花小學。

她们来了,他不再是光杆校长——记“为中国而教”项目志愿者(下)

24歲的楊晶是山東人,畢業於青島濱海學院英語專業的她,是邊遠學校最需要的專業老師之一。從北到南,跨越千里,楊晶的母親是反對她去支教的。在母親看來,回家選擇一份安穩的工作遠比下鄉支教好得多。但女兒的堅持,還是說服了她,臨行前,她也只是多叮囑孩子幾句,要照顧好自己。

她们来了,他不再是光杆校长——记“为中国而教”项目志愿者(下)

在安化支教了一年的楊晶,早已適應了大山裡的生活。而另一位志願者,今年第一年支教的劉斯緣也在逐漸適應中。同齡的兩個女孩,在生活上彼此照應,工作上互相鼓勵。她們把“為中國而教”的旗幟掛在了辦公室的牆上,時刻提醒自己,記住支教的初心。

支教初心,一切為了學生

她们来了,他不再是光杆校长——记“为中国而教”项目志愿者(下)
她们来了,他不再是光杆校长——记“为中国而教”项目志愿者(下)她们来了,他不再是光杆校长——记“为中国而教”项目志愿者(下)

在古樓鄉中學支教,楊晶面對的是初二學生。但來到百花小學,一下子變成了七八歲的孩子,這讓她有些不知所措。“感覺一下子成了媽媽級老師,對於學生,要操的心更多了。”她說,但無論面對的是哪個年級,不會變的是為了學生的支教初心。

她们来了,他不再是光杆校长——记“为中国而教”项目志愿者(下)她们来了,他不再是光杆校长——记“为中国而教”项目志愿者(下)

一年支教下來,楊晶對自己也有過懷疑。“我不怕耽誤自己的時間,但很怕教不好學生。”儘管在大學就考到了教師資格證,但沒有過教學經驗,還是讓她有些忐忑。對此,她想方設法創造有趣的課堂,讓學生喜歡上了英語課。才到新學校不滿一個月,楊晶已往鎮上的快遞點跑了多次,去取只送到那裡的網購教學書和教具。前不久,遊戲教學英語教本到了,隨後,花盆和花苗也到了。村小沒有自然科學課,她想種一些書本上介紹的花花草草,給孩子們觀察。“剛開始支教時,我想著要改變每一個孩子。但後來,我發現這並不現實。但哪怕只能改變一個孩子,我也會堅持,因為我是為了他們才來的。”楊晶說。

她们来了,他不再是光杆校长——记“为中国而教”项目志愿者(下)

如今,老校長和新老師的配合,讓百花小學有了活力。在李文清看來,是支教老師的到來給學校帶來了生機,更帶來了變化。這種生機和變化,是他多年來期待的,也是他希望能長久留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