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稿件」21年前的記錄:鳳凰衛視香港回歸報導(一)

【舊稿件】21年前的記錄:鳳凰衛視香港迴歸報道(一)

【程鶴麟按語】今天起,本公眾號刊發記錄者哈里2017年下半年寫作的原始稿件,以紀念21年前,鳳凰衛視歷史性的、不同凡響的初試啼聲。

看著這篇舊稿件,程老漢深感,當時就記錄,非常重要。這篇舊稿件所記載的許多事,我已忘卻。若非當時就記錄下來,有些事就灰飛煙滅了。

「舊稿件」21年前的記錄:鳳凰衛視香港迴歸報道(一)

(上圖:1997年7月1日鳳凰衛視燦爛的劉老闆和燦爛的鳳凰主播們。)

楔子

1997年7月1日,香港迴歸中國。

18天后,在北京的鳳凰會館裡,神州電視公司兩位負責觀眾來信的女職員,正忙著把成堆成堆的信件,打包裝進速遞郵包。

扎著一條馬尾巴辮子的程鶴麟見狀問道:“這是幹嘛?”

蔡小姐,兩位美女中的一位答道:“寄到香港去。”

“全部?”程鶴麟問。

“全部!一萬兩千封呢。”

“哇,那得花多少錢啊?”

“喲,程老師,您怎麼光心疼錢啊?也不關心關心我們得費多少工夫!”蔡小姐不滿於程鶴麟的見錢不見人,“這麼多信,我們得打一百多個包!而且,信還在鋪天蓋地地飛來,每天差不多一千封。我們兩個弱女子,得忙到月底呢!”北京丫頭是出了名兒的個個都是伶牙俐齒,笨嘴拙舌的程鶴麟只有慚愧告退,溜之大吉。

兩位女職員處理的,是內地觀眾參與鳳凰衛視“遨遊香港鳳凰號”的來信。這個遊戲規定,觀眾寫出鳳凰衛視中文臺整整60小時的“九七香港迴歸世紀報道”主持人的名單,寄給北京的鳳凰會館或香港鳳凰衛視總部,就可以參與抽彩。中彩者可以免費到香港旅遊,並乘坐鳳凰號直升飛機從空中看香港。迴歸報道結束不到20天時間,北京鳳凰會館收到了一萬多封來信,而香港總部也收到了近萬封。由於抽彩是在香港舉行,北京收到的所有信件得悉數寄到香港總部去。

後來,鳳凰衛視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行政總裁劉長樂和贊助商一起,在數臺攝像機前,在公證人員的見證下,從數萬封有效來信中,抽出了3封信,使那3位觀眾成為遨遊香港的幸運兒。

第一回 風起北京

話說1997年4月23日至25日﹐鳳凰衛視有限公司在北京的一間五星級灑店舉行“1997年鳳凰衛視中文臺節目戰略工作營”。

鳳凰衛視於1996年3月31日啟播,這次會議鳳凰衛視啟播一年後舉行的的一次具有戰略意義的會議。

與會者的發言似乎太踴躍了些,以至於主持會議的鳳凰衛視中文臺臺長王紀言先生,不得不採取限時發言的辦法,以保證各崗位機會均等。京港兩地共約40餘位與會者,個個都是話癆,個個又都像是把話憋了一年,不吐不快,講著講著就超時。

最令人心動的發言是鳳凰衛視有限公司董事長﹑行政總裁劉長樂先生的即席總結演講。叡智的理性思索加上濃郁的感情色彩,是劉總裁講話的一貫風格。而此次演講,允執其中,披心相對的真誠,使與會者無不拳拳服膺。他最後說了這樣一段話﹕鳳凰項目的投資對於我來講,只是一個小小的數目,我卻投入了自己的絕大部分精力和時間,只因我熱愛這個事業。劉總裁曾是中國著名的軍事記者,曾任中國最大的廣播電臺的軍事部主任。90年代初,他開創了樂天集團事業,在國際貿易和基本建設等各個領域迅速崛起,成為令人矚目的實業新星。但是,不論樂天事業做到哪一個領域,他都始終割捨不下傳媒事業。有電臺的老同事這樣評價他﹕傳媒情結,揮之不去。

副董事長戴格理先生的演講則強調了鳳凰衛視面臨的機會與遍及肩負的責任。戴格理先生是外國人,巧的是他先前竟然與劉總裁一樣,也是做廣播電臺的事業。這使得他們兩人十分投緣。

北京的這次節目戰略工作營舉行得相當成功。然而有一個人始終憂心忡忡,這人就是《時事直通車》主編之一潘紅星。

「舊稿件」21年前的記錄:鳳凰衛視香港迴歸報道(一)

(上圖:潘紅星。歷任鳳凰衛視《時事直通車》主編、鳳凰衛視中文臺副臺長、總編室主任。)

《時事直通車》是今年(1997年)4月1日新啟播的一個每天30分鐘的新聞專欄節目。初創又加上人手不足,已經使得潘紅星及其同事們忙得暈頭轉向。而在這之外,他們又被加一項重任,是負責籌備香港迴歸報道事宜,使潘紅星他們恨不能有三頭六臂。

工作營在京舉行,千忙萬忙的潘紅星勉強擠出時間從香港來到北京。他按王紀言臺長的指示,提前一天去到北京,把有關香港迴歸報道的情況,與程鶴麟交換意見。程鶴麟是神州電視公司企劃部經理。但程的響應簡直讓潘傷心欲絕——程居然不知道“添馬艦”並非一艘艦而是香港島上的一個地名。更讓潘紅星感到恐懼的是,在整個工作營期間,除了他潘紅星本人之外,再沒有人對香港迴歸報道提出點具體建議。

潘紅星先生苦著他那張英俊的臉,圓睜著他那雙大眼睛,憂心如搗的度過了工作營3日。

不過潘紅星這次離開北京返回香港時,臉上已經是笑咪咪的。討論節目戰略的工作營結束後,王院長(即鳳凰衛視中文臺臺長王紀言,因其曾任北京廣播學院副院長,“院長”的稱呼一直被沿用至今)在北京鳳凰會館召集了臺工作例會。會上傳達了鳳凰管理層的決定,在北京成立香港迴歸報道工作小組,沈紀先生任組長;同時決定,由沈先生主持,在北京制定企劃案。

現在輪到北京方面的企劃人員頭痛了。剛剛弄明白添馬艦是什麼意思的程鶴麟登時日坐愁城、夜不能寐——換誰都一樣,7月1日眼見著一天天逼進,但是官方公佈的相關一適合慶典活動安排等資料,當時都還只有一個大體的輪廓,這就使以分秒計時的電視媒體的企劃人員,不免有點兒無從下手。

(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