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園規模發展「降速」:將對部分去化不佳項目減少開工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今日從碧桂園內部人士處獲悉,碧桂園各區域將會對部分去化不佳、未達正負零的項目減少開工。該內部人士表示,這是正常舉措,集團一貫要求區域根據市場狀況和以銷定產原則對開工規模作出適應性調整。

據瞭解,早在今年8月的碧桂園中期業績會上,在規模之路上狂奔的碧桂園突然“剎車”,明確提出調整發展策略,控制發展速度。通過減少非操盤項目,提高良性權益佔比,同時在拿地方面將更加慎重,聚焦現有項目運營。

楊國強也明確表示:“為了立基百年,集團寧可放慢一些發展速度,追根溯源地全面提升公司管理水平。”

從控制發展速度再到減少部分效益不佳項目開工,碧桂園的發展節奏再次作出調整。對此,國泰君安分析師劉斐凡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分析指出,碧桂園的做法是保證現金風險,是在放慢發展節奏保證質量的過程。

據瞭解,碧桂園已不再公佈全口徑的銷售數據,僅公佈權益銷售金額。截至2018年8月,碧桂園及其附屬公司連同其合營公司和聯營公司,共實現歸屬公司股東權益的合同銷售額約3788.4 億元,同比增長38.05%。

顯然,上半年碧桂園的工作重心已從規模擴張轉移到資金安全。

而值得注意的是,萬科董事會主席鬱亮近日在南方區域9月月度例會上講話也表示,萬科將把“活下去”作為底線,重視現金回款的考核。

在政策嚴調控下,“活下去”已經不止是中小房企面臨的課題,龍頭房企同樣面臨生存挑戰。房地產市場具有周期性,有市場好的時候也會存在困難期間,保證安全、穿越週期成為房企需要應對的頭號難題。

一位龍頭房企內部人士近日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現在的市場形勢下,誰都不能保證能夠活下去,即便是龍頭房企,都面臨倒下的風險,只有穿越週期才有未來可圖。

9月27日,在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第八屆中國價值地產年會上,陽光城集團執行副總裁吳建斌表示,現在房企需要調整心態,不應該對規模增長抱有太高的期待。吳建斌指出,除了放緩發展速度,房企需要把戰略、投資的標準、執行力等各方面做好,在市場最差的情況下算得過賬就沒有問題。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