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菱代工 卡車行業「造車新勢力」易津資本試水純電重卡

9月15日,純電動重卡領域嶄新品牌——博雷頓,在2018首屆中國(南京)國際新能源汽車及配套採購博覽會上演首秀,其6X4純電動重型牽引車被隆重發布。

這款由華菱重卡代工生產、博雷頓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三電核心技術、瞄準“噸公里”成本優勢的標載49噸純電重卡有備而來。

華菱代工 卡車行業“造車新勢力”易津資本試水純電重卡

這是易津資本創始人陳方明在從事10年新能源投資,沉澱了10年的包括光伏產業、高端裝備、材料投資後,從核心零部件開始,下定決心自己打造的一款純電動重卡。

十年,歷經光伏產業紅利高漲到充分競爭的洗禮,陳方明發現了汽車動力電池行業與光伏行業相像的特性。

他說,“我推斷到明年年底,新能源車就沒有補貼了。”

動力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的核心,光伏電池則是發電核心,今年光伏行業已經開始沒有補貼,市場價格從去年的組件3元/瓦,降到今年1.7,到今年年底將降到1.5,砍掉了一半。而2008年陳方明剛進入這個行業時組件甚至高達32元。

“兩相比較動力電池降價也很快,鋰電池雖然降價沒那麼快,但1度電裝車成本也降到了1000元,現在看來要進一步下探的時機還未到。”

他表示,“博雷頓進入純電重卡行業的時機不早不晚,正當時。”

華菱代工 卡車行業“造車新勢力”易津資本試水純電重卡

陳方明

核心技術競爭力是關鍵

投資10年新能源經驗,3年前開始關注新能源汽車,到今天推出自己的純電重卡;不是新能源乘用車,而是新能源商用車,尤其是純電重卡,這個因電池“笨重”自重、因“可憐”的續航里程而被傳統重卡企業暫定為“雞肋”的細分產品,起步採用類似蔚來的“代工模式”,陳方明並不反感“造車新勢力”這一標籤。

他告訴中國道路運輸網,“雖然很多人從事新能源汽車行業,也在該領域摸爬滾打數年,可是,卻沒有核心競爭力。”

他從一名投資人的角度直指關鍵,“整車廠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核心零部件。現在很多整車廠核心零部件都對外採購,沒有自制能力,但我們都是自己開發,包括未來無人駕駛、傳感器都自己在做,這樣傳統零部件傳統廠代工、核心零部件自主研發生產,最後新能源車運營平臺我自主搭建。我們不僅僅造車,我們關注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發展。”

據悉,博雷頓該款純電重卡從核心零部件製造開始都是博雷頓科技一手打造,標載49噸、裝配249.8度電,採用寧德時代標準箱磷酸鐵鋰電池,可達到充放電4000次,同時匹配自主開發的溫度管理技術。接下來,博雷頓重卡產品將自主定製2.5C、充電20分鐘即可達到80%電量、佈置1.46米和2米兩種規格箱子。

第二款車將佈置374度電,滿載續航到260公里,空載能做到500公里。今年的樣車將從140度電到400度電配齊。同時還將推出基礎版,比如200度電,後續可根據客戶需求,增加電量,達到嚴格控制整車成本。

此外,博雷頓全線產品都將進行輕量化設計。今年年底還將推出一款新車,通過動力總成全優化設計後,電機、電控、變速箱加起來共350公斤,為電動車減重。

目前,博璽智能、博雷頓科技的企業核心研發團隊已有50多人,關注三電和動力總成方面研發。另外在剎車系統、激光雷達領域,易津資本投資或參與投資的企業進行匹配研發,在新能源產業體系裡整個研發團隊已經超過200人。

基於此,陳方明認為,“我們已具備正向開發能力。我們從用戶的使用場景出發,正向研發,可在車輛定製上提供標準化解決方案。”

華菱代工 卡車行業“造車新勢力”易津資本試水純電重卡

從油電差價口切入

投資從來不講概念,只關注投資回報。

陳方明說,“我們做這款車的核心邏輯是不用補貼的。”

在車型上,博雷頓純電牽引車、自卸車、混凝土車、礦產車都將陸續推向市場,首當其衝的應用當然還是中短途,比如礦業、港口、渣土車等短駁運輸場景。

切入點是什麼?一個是油電差價。

西北市場表現尤其明顯。而且愈是高海拔地區,油電差價愈大,陳方明介紹說,在平均海拔4000米高原上,傳統車單位公里耗油達到5元/公里,但單位耗電卻低得多,電動機工作不需要空氣,一公里耗電量才2度。再結合陳方明擅長的光伏發電應用,效率和節能都將非常高。

“我們的車本身就是一個最大的儲能裝置,如果一臺車裝400度電,5臺車就有2兆·瓦時電量,現在做到最大的集裝箱正是2兆·瓦時。所以我們瞄準的客戶首先就是大客戶,規模應用才有明顯成本節約。”

陳方明透露,博雷頓純電重卡先期最可能將與煤炭企業合作,目前他接洽的國內大型發電集團以及沈煤、平煤、潁州礦業等煤礦集團都有這方面市場需求。牽引和自卸都能應用。

他算了一筆帳,“我們的純電重卡比傳統油車大約貴40萬元,如果油電差價在4元/公里,一般一年內能收回成本。”

市場切入的另一方面就是路權,如渣土車市場。陳方明透露了一個訊息,深圳有12950臺渣土車,以後必須要達到國六排放才允許進城。所以深圳首批就有5000臺車要換成純電,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已經有企業在深圳的渣土車報價達到140萬元。

他認為,“以後一線城市包括省會城市,渣土車換純電動將是大勢所趨。全國渣土車市場有30-40萬臺保有量,油改電市場驚人。”

他對未來市場非常樂觀,“2017年重卡銷售了110萬輛,中短途重卡大約佔30%,就是30萬臺市場容量。此外,在運營載重車目前約700萬輛,這意味著有200萬輛是可以被替換的市場。”

此外,他給出了公路幹線市場應用的時間預期,“關鍵還是市場上缺好的產品,要在公路幹線上去跑,時機還不成熟。但時間不會太久,2-3年應該能看到。”

運營是盈利模式之一

據悉,電動車在代替燃油車的過程中,一臺車每年可以節省近40噸燃油。按中國現有700萬輛載貨車計算,所有車開起來保守估計要消耗2億噸燃油。而中國原油進口,2017年已經超過4億噸。

博雷頓純電重卡正是主打“噸公里”運營優勢。在運營上,純電代替燃油車,據不同應用場景,將有20-80%的燃油節約跨度,運營彈性非常大。

同時,國家的運營補貼正在出臺,如上海即將推行節省1噸燃油、補貼5000元政策。

在已經上完公告的基礎上,下個月,博雷頓純電牽引車將實現量產。陳方明說,博雷頓將自建一個大平臺來運營車輛。今年純電重卡的市場投放將是100臺,明年則計劃投放2000-3000臺車。這其中,將有1000臺車自己運營。

運營將是未來博雷頓科技盈利的一個重要方面。據瞭解,陳方明的團隊還具有公交大巴運營經驗,目前在江蘇省某市,運營著500臺電動大巴。

對此陳方明解釋為,“電動車一定要運營起來、跑起來才最關鍵。我們希望在城市裡運營公交大巴、渣土車、環衛車,‘聯網成片’式運營,這樣運營成本和運營效率將大大提升。另外在西北市場,我們通過光伏發電,低成本電可直接應用,再加上儲能,運營成本都將大大降低,我們的運營最終是提供一個綜合解決方案。”

另一方面,在低速、固定式、封閉式運營場景率先應用智能駕駛、無人駕駛,這將是博雷頓科技在純電重卡上將電氣化與智能化融合最重要的應用。在露天煤礦,當前人工成本一年已接近30萬,但無人駕駛車輛可實現24小時運營,陳方明認為無人駕駛一旦實現量產,成本將控制到20萬以內甚至更低,這方面一旦市場被打開,潛力無限。博雷頓科技自主開發的單線和16線激光雷達都已滿足裝車條件,將會匹配到年底推出的新車上。明年如果能投放市場3000臺車,陳方明計劃20%的車具備自動駕駛功能。

投資10年新能源,最終把自己投入到火熱的新能源重卡實體產業去試水,無論是其盈利三模式——核心部件、運營、無人駕駛的打造,還是未來大數據中心的設計,博璽智能及其博雷頓科技的首次出場已經邁出了新能源弄潮的的勇敢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