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游對話歷史 傾聽絲路故事

入夜時分,交河故城燈火通明,夜燈如同一條長龍在暮色中綿延向遠處,遊客沿著夜燈的指示走向交河城的大佛寺,穿長衫戴頭冠的文人墨客、揹著褡褳搖著撥浪鼓的貨郎、抱著琵琶輕聲吟唱的歌女……眼前的一切仿若穿越了時空。9月伊始,吐魯番市文物局開啟了“夜遊交河”旅遊活動,吸引了眾多遊客參與遊賞。

文化遊對話歷史 傾聽絲路故事

夜晚的交河故城燈火通明,別有一番景緻。圖/吐魯番市旅遊局

“原計劃白天去交河故城的,聽說有夜遊交河的項目,我特別期待”山東遊客王女士通過體驗式的夜遊深度瞭解了吐魯番。傍晚9點集合,從交河故城南門進入,在沿途夜燈指示下緩緩走向交河城大佛寺,不僅能看到有樂器、朗誦、民俗等精彩的演出,還能感受到與白天不同的獨特景緻。

文化遊對話歷史 傾聽絲路故事

夜遊交河,遊客可以觀看精彩的演出。圖/吐魯番市旅遊局

“夜讀蘇公塔”“夜品葡萄溝”等旅遊“夜產品”是吐魯番在遺蹟保護、文化傳承上做出的新探索。吐魯番市高昌區旅遊文物局局長謝峰說:“讓沉睡千年的歷史文化生動起來,也讓遊客在體驗中感受歷史文化底蘊,認識到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重要性。”

吐魯番目前有世界文化遺產3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3處。今年1月至7月,吐魯番共接待遊客696.6萬人次,旅遊綜合消費65.05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31.6%和45.72%。

文化遊對話歷史 傾聽絲路故事

拜城克孜爾千佛洞。圖/拜城縣旅遊局

古代絲綢之路在新疆境內長達5000多公里,其南、北、中三道上,到處可見錯落的古城、矗立的烽燧、密集的佛洞、古墓葬、古寺廟以及古屯田遺址等人文景觀。其中,交河故城、高昌故城、樓蘭遺址、克孜爾千佛洞、營盤古城等歷史遺蹟蜚聲中外,古代龜茲文化、樓蘭文化神秘莫測、令人嚮往。

深度文化遊線路行遍全疆

目前,前去吐魯番新景區交河驛站遊覽的各地遊客絡繹不絕。璀璨的夜空泛著墨藍色,涼風徐徐,在地燈設備的指引下,在音響傳出的悠揚古曲中,遊客們悠然地走入交河古城,撫摸矗立了千年的殘垣,傾聽這座絲路故城留下的傳奇。

在古城正中心的空地上,木卡姆藝人懷抱都塔爾輕聲吟唱,長辮子姑娘舞著輕紗,把席地而坐的聽眾拉回到昔日絲綢之路的繁華。“我們交河驛站每天接待遊客量在2000人以上。我們會一直全力做好服務接待,將新疆的美展現給內地遊客。”吐魯番交河驛站景區工作人員表示。

文化遊對話歷史 傾聽絲路故事

吉木薩爾千佛洞的壁畫。圖/新疆經濟報新媒體中心記者銀璐

“8月底至今,克孜爾千佛洞每天遊客平均能達到800人次左右,高峰時約千人。”景區接待部負責人張女士介紹,前往拜城縣克孜爾千佛洞的國內外遊客,大部分都是喜歡歷史名勝和文物古蹟的“文化粉兒”,他們到新疆還會專門定製深度文化遊的線路。

距離克孜爾石窟約70公里的庫車縣,同樣迎來了大批體驗深度文化遊的粉絲。在庫車王府的門前,第一個念頭就是這裡面藏著什麼樣的故事。精緻的褐色大門被推開,滿園的月季、牡丹、芍藥,滿架的爬山虎、葡萄枝。

“新疆有豐厚瑰麗的人文庫存,比如庫車就是龜茲故地,我和孩子曾在內地看過新疆龜茲研究團隊做的龜茲文化展,用了很新的視覺技術,孩子非常震撼,特別想見見真正的龜茲故地。”上海遊客歐陽先生定製的就是深度文化遊路線,他們還去了吐魯番交河及高昌故城、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吉木薩爾的北庭西大寺遺址、焉耆的七個星佛寺遺址、庫爾勒的鐵門關。

文化遊對話歷史 傾聽絲路故事

樓蘭美女雕像是樓蘭歷史文化長廊景觀中的壓軸之作。圖/若羌縣旅遊局

沿218國道進入若羌,一座高21米、正面寬46米、縱深3米的巨大樓蘭美女雕像坐落於縣城北門入口處的樓蘭歷史文化長廊邊,樓蘭美女的雕像與雅丹地貌絕美地交融,像一個使者,開啟了遊客夢迴樓蘭的旅程。

走進長廊,黃銅花紋浮雕展現了樓蘭在古絲綢之路上的位置,文化柱上雕刻著漢唐文人為樓蘭而做的詩詞歌賦,最奪人眼球的是一道浮雕牆上刻下的畫面:駝鈴聲響此起彼伏,一個商隊滿載著貨物進入樓蘭,另一支商隊又牽著駱駝和馬匹走出城門,他們膚色不同,長相不同,服飾也不同;熱鬧的集市上,小販沿街叫賣,麵館的老闆迎接著食客,姑娘們三兩紮堆在貨架上挑選首飾……剛剛結束巴州若羌之旅的四川遊客吳先生讚不絕口:“不用向荒漠深處前行,在此就能看到神秘的羅布泊和樓蘭。”

位於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東南部的若羌縣境內分佈著樓蘭遺址、米蘭遺址、小河墓地、羅布泊等聞名世界的自然文化遺產,成為無數探險旅遊愛好者嚮往的地方。

“今年6月,樓蘭歷史文化長廊對外開放了,佔地面積5萬多平方米,分為《大漠遺夢》《秘境尋夢》和《樓蘭之夢》三個篇章,集休閒娛樂、大型集會、文化交流等多功能於一體。”若羌縣旅遊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因為樓蘭故城遺址、小河墓地等知名景點大都在保護區,所以文化長廊的建設,解決了遊客難見遺址真容的問題。

 以文化特色助景區周邊居民增收

庫車王府門口的古麗熱巴涼皮店老闆笑容燦爛:“遊客多了,我們生意也好,我們店裡賣涼皮和冰淇淋,每天都能賣出400多碗涼皮和300多份冰淇淋。”“今年的遊客太多了,我每天能賣出上千個饢,收入3000多元。”庫車老城的打饢人穆合坦爾· 艾則孜每天忙得沒空落座。

文化遊對話歷史 傾聽絲路故事

庫車王府內的裝飾很有特色。圖/庫車縣旅遊局

庫車王府景區總經理楊先生表示,近幾年景區不斷完善旅遊基礎設施、提升服務質量,遊客數量逐年提升。去年遊客量6.8萬人次,今年進入5月以來每天接待遊客都在700人次以上,大量遊客也帶動了景區周邊商販的收入。

距離伊犁州霍城縣9公里外的惠遠古城也改善了央布拉克村村民的生活。走進央布拉克村,參觀惠遠古城景區、乘馬車、遊家訪點訪民族風情,都讓各地遊客流連忘返,居民們還通過提供居住、美食來增收。“我們去年就賺了4萬多元,遊客一年比一年多,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一位村民高興地說。

“新疆有遺存豐富的歷史古蹟,近年來,以喀什市、吐魯番市、伊寧市、庫車縣、特克斯縣等歷史文化名城為重點,打造了一批歷史文化旅遊品牌,充分展示悠久豐厚的絲路文化。”自治區旅發委相關負責人說,文化遊的重點在“文化”二字上,所以各地需要努力建強旅遊從業隊伍,發展旅遊職業教育,引進高層次的旅遊專業人才,增強旅遊工作者的業務能力,把文化講準確、講通俗、講有趣,提升遊客的體驗度,讓他們真正瞭解新疆的歷史文化;要利用好歷史文化優勢和民俗風情優勢,進一步延伸歷史文化旅遊產品產業鏈、豐富旅遊產品內涵,將新疆建設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旅遊集散中心,把南疆建設成為絲綢之路文化和民族風情旅遊目的地。

文|新疆經濟報新媒體中心記者劉萌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