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聚焦莆田木蘭溪治理工程

央媒聚焦莆田木兰溪治理工程

近20年久久為功,曾經水患不斷的木蘭溪,如今風光旖旎、澤被鄉里,實現了習近平同志當年提出的“變害為利、造福人民”目標。這兩天,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檯紛紛聚焦莆田木蘭溪,多角度呈現治理過程和成效。

央媒聚焦莆田木兰溪治理工程

被人們稱為“城市綠肺”的莆田木蘭溪支流延壽溪中的荔枝林帶,保留著眾多荔枝樹(8月7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林善傳 攝

《人民日報》在今天的頭版刊發報道《近二十年久久為功,實現“變害為利、造福人民”目標 莆田接力治理木蘭溪》,從“水患頻仍傷民生”、“科學治理解難題”、“一任接著一任幹”、“治水引來百業興”這四個部分,展示木蘭溪近20年治理過程及治理前後的面貌變化。

↓↓↓

央媒聚焦莆田木兰溪治理工程央媒聚焦莆田木兰溪治理工程

這是莆田的千載古堰——木蘭陂(8月6日攝)。新華社記者 林善傳 攝

這條河的治理,曾經讓時任福建省領導的習近平同志牽腸掛肚:4次親臨現場調研,親自主導規劃,親自主持開工並參加勞動。福建省莆田市歷屆黨委和政府一任接著一任幹,治理領域接力拓展。

↓↓↓

央媒聚焦莆田木兰溪治理工程

《人民日報》在刊發的評論員文章“生態文明的木蘭溪樣本”中指出,福建莆田木蘭溪的治理實踐,體現了治理的智慧,更彰顯了治理者的初心,書寫了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樣本。

央媒聚焦莆田木兰溪治理工程

這是利用木蘭溪流域舊河道開挖成的人工湖——玉湖。當地在此結合周邊公共綠地,建設公共建築,實現了現代建築與自然景觀渾然一體(8月6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林善傳 攝

書寫生態文明的生動樣本,根本在於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關鍵在於堅持久久為功。在尊重自然、保護自然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堅持不懈建設生態文明,我們就一定能建成美麗中國,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

央媒聚焦莆田木兰溪治理工程

新華社則刊發通訊《“人水和諧”的生動實踐--福建莆田木蘭溪治理紀實》,從“為民治水:百萬群眾揮別千年水患”、“久久為功:一項工程開啟全流域系統治理”、“生態優先:一種理念引領城市轉型發展”三方面,講述近20年來木蘭溪治理內容不斷深化拓展的實踐。

↓↓↓

央媒聚焦莆田木兰溪治理工程

在習近平同志親自推動,當地幹部群眾接續奮鬥,從“談洪色變”的歷史創傷,到“人水和諧”的生態新圖景,木蘭溪治理成為新中國水利史上“變害為利、造福人民”的生動實踐。

央媒聚焦莆田木兰溪治理工程

這是位於木蘭溪流域最大支流延壽溪上的東圳水庫(8月7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林善傳 攝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在9月20日的《新聞聯播》中播發《福建莆田木蘭溪治理20年:變害為利造福人民》的報道,並配發短評。報道通過影像資料,回顧在習近平同志關心和指導下木蘭溪的治理過程。

↓↓↓

央媒聚焦莆田木兰溪治理工程

央視短評指出,木蘭溪的蝶變,生動詮釋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常抓不懈,久久為功,只要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份規劃用到底的精神,一任接一任做好治理工程,就能夠譜寫生態文明建設新篇章,為建設美麗中國提供生動範本。

福建新聞聯播綜合

央媒聚焦莆田木兰溪治理工程
央媒聚焦莆田木兰溪治理工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