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黑澀會」朋友的故事

遙想當年,搖滾就是一種標誌。在那個搖滾風靡的時代,整個社會都是沸騰的。搖滾與牛仔褲、長髮、太陽鏡,更重要的是與叛逆一起,成為了一個時代的象徵。他們所叛逆的是那個剛剛懵懂的時代。

笑起來很像彌勒佛,笑得煞是燦爛……以一首《朋友》而紅透天下的歌手臧天朔一直給人以溫暖、陽光的感覺。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這位“笑面佛”就像是一位公共的“朋友”。然而,誰也沒有想到,這樣一個無論是歌聲還是形象都洋溢著“善”的人竟然跟“惡”聯繫在一起。

一個“黑澀會”朋友的故事

臧天朔的人緣非常好,影圈內的梁天、謝園、葛優等都是他好友,就連一向不愛交友的刀郎對他都是大加讚賞。2008年8月,臧天朔和刀郎分別應邀去新疆吐魯番採風。刀郎對臧天朔的評價是:“就我們的接觸,得出的印象是這個人挺仗義,挺愛幫助人。”這次去新疆的活動也是臧天朔最後一次在公眾場合露面,2009年,臧天朔因為聚眾鬥毆涉及命案被捕入獄6年,2013年出獄。在他坐牢的時候,刀郎還去探望了2次。也正是因為這樣,他才能寫出《朋友》這樣膾炙人口的歌曲。

一個“黑澀會”朋友的故事

一個“黑澀會”朋友的故事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恩怨。大名鼎鼎的臧天朔,行走江湖這麼多年,卻最終栽在江湖上。當他涉嫌犯下四宗罪而被警方逮捕後,網上傳來很多質疑他的聲音,甚至有人說他罪有應得——這跟當年他高唱《朋友》時的待遇大相徑庭。只可惜,當才華散盡,褪掉其理想主義的音樂外衣,露出當年街頭的紋身時,讓我們隱隱感覺到了偶像遲暮之日。

“老臧是個重義氣重朋友的人,但不見得每個人也都真心實意地回報他。這些到真事兒上還見真情的朋友對老臧來說才是最有意義的。”臧天朔新歌《兄弟》(電影版 美國電視版 美國電影版)的作詞人,同時也是北京市監獄教育科警官——劉天華劉警官向我們說起他所認識的臧天朔。

在劉警官印象中,臧天朔做事很嚴謹很用心,在探索創作教育感化歌曲時,劉警官、臧天朔等人合作了一首《感恩天地間》,詞中寫到“莫哭泣,莫傷感。莫指責,莫抱怨。換一個視線看看,生活多麼燦爛。”,其中雖然沒有直接涉及教育的語言,但卻以感激生命、社會、父母和親人的真情感染了眾人。劉警官還介紹了兩人合作的《心靈的船》和《心底的歌唱》,兩首歌都已在司法部刊物《黃絲帶》上發表。說到這裡劉警官強調:“在音樂裡,我能聽得出他真切的反省和對自由生活的嚮往,音樂就是他內心真實的表達。”

一個“黑澀會”朋友的故事

臧天朔闊別六年後復出,依然得到了媒體和社會各界的關注。“2013臧天朔面向大海個人演唱會”於同年的9月7日在北戴河開唱,臧天朔為復出積極準備。據劉警官介紹,臧天朔每天都會固定連續幾小時排練,無論多忙都會抽出一小時時間練習書法。他邊說邊掏出手機給記者看了看幾天前拜訪時剛巧碰上臧天朔專注練字的情形,面露欣慰:“老臧動靜結合,懂得修身養性,以一顆平和的感恩之心做音樂。我知道他會很快迎接新的生活,回報那些支持他的人。

一個“黑澀會”朋友的故事

對於個唱主題定位“面向大海”以及演唱會前的樂隊演出選在北戴河,我們猜想,可能是借用海子詩句,人生就像大海,有波瀾起伏,有潮起潮落,有自我的吐納更新,老師可能是借大海的深沉,氣象萬千,永不枯竭,表達自己對人生的領悟。為什麼“面向大海”,為什麼選擇海邊開首場演唱會?是因為他信佛?還是因為他的思索沉澱?還是他的“大哥”情懷作祟,俠義豪情的性格所使?

一個“黑澀會”朋友的故事

08年時,網上曾曝出幾張臧天朔的舊照。其中一張照片是臧天朔的禮佛照。照片中的臧天朔身穿黑色居士袍,一臉虔誠。他的師傅是昆明最負盛名的圓通寺的主持方丈淳法大師。據說,當年一次昆明演唱會之後,臧天朔去了圓通寺進香,從此結下法緣。歸一圓通寺,至今已20年,當時曝光的照片中還有臧天朔整理敬佛的錢捐給希望工程的照片。

臧老師曾說“大海把自己放到最低的位置,大海是萬物的根源、生命的源泉,它寓意著寬容和博大。”大海是每個人心中的嚮往。但同時,大海又是洶湧澎湃的,它也有著狂暴、激盪的一面,臧天朔這麼喜歡大海,究竟是愛上他的哪一點呢?

2018年9月28日,貝斯手劉君利證實,臧天朔於當日凌晨4時56分因患肝癌於北京去世,享年54歲。別了老師 ,再見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