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海軍,法德爲何失敗?美國爲何成功?|政見CNPolitics

建设海军,法德为何失败?美国为何成功?|政见CNPolitics

建设海军,法德为何失败?美国为何成功?|政见CNPolitics

歸宿/政見觀察員

建设海军,法德为何失败?美国为何成功?|政见CNPolitics

正所謂“十年陸軍、百年海軍”,擁有強大海軍和海洋主導權,也是一個國家真正成為大國的標誌。在歷史上,不少崛起中的國家都有建設強大海軍的強烈衝動。

然而,並非每個崛起國家都能真正成為海軍強國,一些國家還因為發展海軍引發軍備競賽,影響了歷史發展進程。知名中國問題專家陸伯彬最近發表在《海軍戰爭學院評論》上的一篇文章,就對相關歷史案例進行考察。

拿破崙三世建設海軍,失敗了

18世紀50-60年代,拿破崙三世治下的法國完成了工業化,成為僅次於英國的第二大工業化強國。為了與英國爭奪海上主導權,法國開始大規模建設海軍。法國在英吉利海峽當面的瑟堡大型現代化碼頭,並在海峽中大量部署軍艦,還加大在地中海的軍事存在,以此挑戰英國的海上霸權。

法國還主動挑起了與英國的軍備競賽。在6年時間裡,法國海軍預算增長30%,海軍人員數量達到英國的2倍。法國啟動鐵甲艦建造計劃,於1860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艘鐵甲艦“光榮號”。到1860年代末,法國已經擁有26艘鐵甲艦。

法國海軍的快速崛起引起英國的警惕。英國女王維多利亞表示“海洋主導權決定英國的生死存亡”,首相帕麥斯頓也下令鞏固海防,部署海峽艦隊,作為對法國一系列軍事行動的回應。英國強大工業能力也發揮了重要作用,針對法國建造新型鐵甲艦,英國果斷放棄了原先製造木製軍艦的計劃,轉而全力建造鐵甲艦。由於英國鐵甲艦裝備有鐵製艦首,整體噸位也比法國大50%,重新在海上佔據優勢。

拿破崙三世沉迷於與英國的海軍競爭,卻忽視了法國安全威脅主要來自於陸上。由於法國國防經費大量投入海軍建設,陸軍建設止步不前。然而,1870-1871年的普法戰爭完全是一場陸上戰爭,拿破崙三世精心打造的海上艦隊完全沒有派上用場,陸軍卻因為投入不夠表現慘淡。最終,法國在普法戰爭中慘敗,拿破崙三世也兵敗被俘,最終流亡海外鬱鬱而終。

威廉二世建設海軍,同樣失敗了

普魯士在統一德國後,同樣試圖向海洋擴張。1898年起,德皇威廉二世開始大舉擴充海軍,目標同樣是挑戰英國的海上霸權。

1898年,德國制定《通過第一海洋法》,計劃在6年時間內建造19艘戰艦和其他50艘船隻。2年後,德國又制定《第二海洋法》,宣佈將建造38艘戰艦,軍艦總數達到96艘。僅1900-1905年間,德國就製造了12艘戰列艦。1905年,英國啟動“無畏級”戰列艦建設,作為回應,德國也開始建設自己的“無畏級”驅逐艦,持續與英國爭奪海洋主導權。

然而,德國畢竟還是陸上國家。德國在試圖與英國爭奪海上霸權的同時,還面臨著陸上兩線作戰的現實安全挑戰。1905-1914年間,德國海軍預算增長102%,但仍然只相當於陸軍預算的55%。而英國感受到了德國擴充海軍對海權構成的挑戰,將國防預算的60%投入到海軍建設中,英德兩軍海軍差距反而進一步拉大。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利用海軍優勢對德國進行海上封鎖。儘管德國在日德蘭等局部海戰取得勝利,但在海上總體上的劣勢無法扭轉,一戰前夕的大量投入也付諸東流,德國也始終沒有成為海上強國。

在二戰期間,希特勒吸收一戰教訓,並沒有建造大型艦艇與英國海軍正面對抗,而是建造大量U型潛艇切斷英國的海上交通線,反而起到了積極效果。

西奧多•羅斯福為何成功?

19-20世紀之交,隨著美國經濟崛起,美國也開始建設海軍。1900-1910年間,美國海軍建造了25艘一級戰列艦,其中就包括大型的“無畏級”戰列艦。在西奧多•羅斯福任總統期間,美國海軍又建造了21艘戰列艦。通過15年的建設,美國成為了世界上第二大海軍強國。

加強海軍軍備建設是美國軍事方針轉向的結果。在西奧多•羅斯福總統任內,美國海軍艦隊噸位翻番,海軍人員編制數量增長3倍。與此同時,美國陸軍預算並未增長,人數反而下降20%。1900年,美國海軍人員數量僅為陸軍的20%,到1910年已經達到60%。在羅斯福領導下,美國開始從陸上國家轉型為海上強國。1907年,羅斯福派遣美國大西洋艦隊環球航行,體現了新興海上大國的力量。

研究者認為,法、德、美三國同為19-20世紀之交崛起的大國,其大力發展海軍的案例有一定的相似性。首先,三國發展海軍都是國力增長的自發衝動,並非對於外界威脅的回應。其次,三國的海軍建設都響應了國內高漲的民族主義情緒,拿破崙三世還利用高漲的民族主義情緒作為自身執政合法性的體現。第三,拿破崙三世、威廉二世和羅斯福個人對於發展海軍的強烈意願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那麼,為什麼法國和德國失敗了,美國卻成功地成為了海軍強國?

研究者指出,美國發展海軍的時機,與周邊地緣環境和大國政治變化相契合。一方面,美國在擊敗墨西哥、征服印第安人後,徹底解決了陸上安全威脅,為美國從陸上強國轉型為海上強國,尋求全球影響打下了基礎。另一方面,當時的海上強國英國注意力放在對付法國和德國海軍上,承認西半球特別是加勒比海是美國的勢力範圍,這避免了英美間的軍備競賽,使美國發展海軍擁有良好的外部環境。

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同樣有著成為海軍強國的衝動。研究者指出,中國當前所處的地緣環境比以往有明顯改善,特別是中俄戰略關係進一步鞏固,在北部邊境形成了類似美國-加拿大的安全環境。但同時,中國也面臨更為激烈複雜的大國博弈和挑戰,中國能否成為海軍強國,取決於美國總體西太平洋戰略和決心。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

請輸入標題 bcdef

參考文獻

Robert S. Ross, “Nationalism, Geopolitcs, and Naval Expansionism”(2018). Naval War College Review, Autumn 2018, Vol. 71, No. 4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電子書下載

《勞工的全球化》

鏈接一:http://t.cn/RWNTJpr 提取碼:rnyp

鏈接二:https://goo.gl/rmDxgs

《粉絲公眾》

鏈接一:http://t.cn/RqsTD7J

鏈接二:https://goo.gl/iNWKBx

建議將鏈接複製到瀏覽器打開。

近期文章推薦

建设海军,法德为何失败?美国为何成功?|政见CNPolitic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