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韻國風恰少年:這些學生的表演驚艷舞台

今天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創始人孔子誕辰2569年紀念日。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粵韻國風恰少年"2018粵港澳大灣區嶺南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成果展在廣州白雲國際會議中心世紀大會堂舉行。來自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和廣州市的中小學校選送了作品參加了成果展。廣州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徐詠虹出席活動。來自廣州市委市政府有關部門,粵港澳城市群教育部門、廣州市各區教育局、師生代表合計1700多人觀看了成果展示,感受嶺南傳統文化的魅力。

粤韵国风恰少年:这些学生的表演惊艳舞台

演出師生合影

▎師生作品展現瑰麗嶺南文化

嶺南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嶺南人民在千百年中歷經考驗而形成的地域文化,是構築粵港澳大灣區人文精神的基礎底色。本次成果展立足於嶺南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展現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青少年對嶺南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認同與熱愛,體現了教育工作者、藝術名家和民間藝人對傳承嶺南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和擔當。廣州作為嶺南文化中心和對外文化交流門戶,聯合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學校共同舉辦這次展覽,有利於加強文化交流,共建人文灣區,在大灣區建設中發揮廣州作用、貢獻廣州力量。

粤韵国风恰少年:这些学生的表演惊艳舞台

澳門學生作品

粤韵国风恰少年:这些学生的表演惊艳舞台

廣州番禺鍾村中心小學師生作品織繡醒獅

粤韵国风恰少年:这些学生的表演惊艳舞台

大灣區城市群師生傳統文化工作坊和作品展示現場。

現場成果展示項目包括學生作品、名師作品、藝術工作坊、美感課堂教學設計展、美育特色課程和作品展示等,共優選展出工作坊6個、獲獎的師生書畫和手工藝作品近200件。現場既有粵港澳大灣區學子們展示嶺南"舊俗新風",又有美育導師們詮釋"嶺南風雅";既有教師們美感課堂展示,更有粵港澳大灣區美育課堂展示和師生們的嶺南傳統文化工作坊。書法、國畫、纂刻、琺琅畫、衍紙畫,無不展現著學生對嶺南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傳承;水彩、版畫、油畫、廣繡,取材豐富、表現多樣的美術作品,體現著教師們對嶺南傳統文化的傳接;書法、團扇製作、編織工藝、粵繡、紙版畫和琺琅畫的傳統美育主題課堂,展現著嶺南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一本本沉甸甸的教案和課堂實錄,更是為嶺南傳統文化美育課堂提供可參考的優秀範本。

▎粵劇廣繡皆進校園

在成果展示現場,專注刺繡的大男孩馮浩樺吸引了眾多關注。他來自白雲區第七十一中學,學習廣繡已有大半年。他的指導老師,非遺傳承人許春恆告訴記者,七十一中開設了廣繡選修課,目前有四十多名學生參加。除了每週一節選修課,還有感興趣的學生利用週六繼續學習。"

粤韵国风恰少年:这些学生的表演惊艳舞台

廣州市第七十一中學學生的廣繡製作展示

和馮浩樺同一個年級的男生最初有三人報名,但最後堅持下來的只有他。值得高興的是,新一屆高一又有幾名男生報名。"許春恆說。廣繡行業曾經有隻傳男不傳女的規定,男孩子學習廣繡,在思維、力道把握等有其獨特的優勢。馮浩樺表示,雖然高中課業緊張,但只要一有時間,他就會繡,廣繡將會成為自己一生的愛好,也希望能把這一嶺南文化傳統技藝發揚光大。事實上,在青少年傳承嶺南傳統文化方面,廣州有著諸多探索。近年來,廣州市大力推進粵劇進校園活動。許多學校因校制宜,充分挖潛,呈現出不同的特色和成效。近期,廣州有60所中小學成為了"廣府廣繡進校園"試點學校,未來,這些學校的學生們都將參加廣彩、廣繡研學活動,走訪傳統工藝傳承人、參觀傳統工藝流程、體驗傳統工藝製作等。

▎粵港澳共推經典美文誦讀

舞臺成果展演通過舞蹈、粵劇、民樂、武術、舞龍、舞獅等藝術形式,特邀名家訪談,以及短視頻播放等方式,分成風、雅、頌三個篇章呈現嶺南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傳承傳播的成果。展演活動特邀廣東省民族樂團團長陳佐輝、著名粵曲平喉演唱家梁玉嶸和"全國戲劇文化獎·話劇金獅獎"獲得者朱景芳等名家與學生同臺演出,為觀眾們獻上一臺精彩的嶺南傳統文化盛宴。聲聲管絃,演不盡古風的流光溢彩。縷縷書香,誦不完古韻的悠揚鏗鏘。

粤韵国风恰少年:这些学生的表演惊艳舞台

廣州市第四中學演奏民樂《醒獅龍舟》

經典美文誦讀《少年書韻》由香港聖公會青衣邨何澤芸小學和廣州市番禺區南村鎮南華小學的同學們共同演出。兩所學校是姊妹學校,在此之前,該節目已經在多地展演。來自香港的小演員鄧櫪洸說,通過排演這個節目,他愛上了經典美文誦讀,還交到了很多廣州的好朋友。姊妹學校的同學們每年都會有好幾次互動交流,香港的小朋友來到南華小學學習毛筆、武術、刺繡課程,感受嶺南傳統文化,廣州的小朋友則在香港的學校學習過非洲鼓和特色英語課程,放眼世界。

粤韵国风恰少年:这些学生的表演惊艳舞台

香港聖公會青衣邨何澤芸小學、廣州市番禺區南村鎮南華小學誦讀《少年書韻》,特邀嘉賓為國家一級演員朱景芳

此前,2018年粵港澳姊妹學校中華經典美文誦讀比賽在廣州舉行,近500名師生參加了盛會。比賽朗誦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中華風骨》蕩氣迴腸,展現了歷代愛國文人志士的精神風貌,《絲路童聲》樂韻悠揚,搭建了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樑;《紅棉紫荊詠春光》激勵人心,撒播了新生代凝心聚力的夢想種子;《我的祖國》磅礴大氣,歌頌了中華民族在歷史高位的新氣象、新輝煌,充分展現了穗港姊妹學校師生共同傳承中華優秀經典文化的力量與成效。

粤韵国风恰少年:这些学生的表演惊艳舞台

廣州市荔灣區詹天佑小學表演粵劇《紅豆生輝》

▎建議讓成果展成為常態

粵港澳大灣區山水相連、同宗同源,合作的文化基礎早已有之。粵港澳大灣區不僅是一個經濟合作的陣地,也是中華文化傳承、發展、創新並走向世界的前沿。著名粵曲演唱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非物質文化遺產粵曲省級傳承人梁玉嶸表示,廣州有許多嶺南傳統文化的傳承人,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文化傳承合作方面,應該充分發揮作用。以粵曲為例,可以推動編寫粵曲教材。嘗試以語文課本為題材,把適合的課文編成粵曲,孩子們學會唱粵曲的同時,連課文也背下來了。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再向粵港澳大灣區的其它城市輻射,在更大的範圍內,推動粵曲在青少年中的普及。澳門教育暨青年局青年廳廳長陳旭偉表示,觀看了這次成果展,覺得很震撼,希望這樣的交流形式能常態化。"這次我們有好幾所學校參加了成果展,希望未來有更多的澳門學校有機會登上舞臺。"陳旭偉說。

文:廣州參考·廣州日報記者 劉曉星

圖:廣州參考·廣州日報記者 莊小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