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工團撤編可喜,基層本就沒編的僞文工團又何去何從?

最近看到,文工團的話題再度被人們提及。空政、海政文工團相繼宣告撤銷。作為曾經給文工團幫過幾次工的人,再看到這個詞語,一時間也是感慨萬千。

文工團撤編可喜,基層本就沒編的偽文工團又何去何從?

不可否認,文工團之前的名聲是不怎麼好。少數人走穴陪酒,不搞訓練,個別男女演員名聲敗壞,關於文工團的葷段子一講一大把,特別是身為將軍級典型的某李老爺子養出來個銀槍小霸王,成功在文工團的形象下面炸了一顆核彈,坐實了文工團不是個東西的名號。

於是"打倒文工團!"的呼聲,就順理成章了。


文工團撤編可喜,基層本就沒編的偽文工團又何去何從?


文工團一撤,就如同幹掉了一個"墮落腐敗"分子,全軍上下,倒也算是皆大歡喜。

缺乏監管,沒有相應的體系,只能說是混進了一堆老鼠屎,讓這原本好好的一鍋湯白白被倒掉。讓這裡面更多的老實人的努力化為了泡影。可以說,文工團的消失,雖帶有很大的遺憾,但也順應時代,合乎情理。

然而,在快刀除瘤般的撤銷之下,問題也隨之而來了

一、昔人已乘黃鶴去,留下攤子誰人接?

文工團撤編可喜,基層本就沒編的偽文工團又何去何從?

首先,活動保障沒人搞了。

搞大排場的演示活動,誰來當導演?各單位入場怎麼入?跑位怎麼跑?會場怎麼佈置?攝影攝像誰來弄?

沒法,於是一群組織科的,宣傳科的,只能到處翻錄像找視頻,晚上加班開會研究,到底以前人家文工團長是怎麼指揮。最後不濟,還是要打電話給人家文藝老骨幹請教請教。

再者,視頻製作誰來搞?

很多單位領導動不動就愛搞個紀實,要麼就把自個的講話和工作弄成光盤刻錄。以前文工團在,專人負責攝像,專人負責後期製作。

現在,只能抓著有點特長的官兵挨個問:會用電腦不?會拍照不?然後就統統抓走,在小編輯室裡昏天暗地沒日沒夜的加班。

最後,晚會誰來排?

沒導演了,更沒演員了,那就只好拉人湊數了,你喜歡唱k?可以可以,搞個獨唱吧。你嘴比較貧?那就過來演個小品!你這個人有多動症比較抽?還是可以跳個舞的嘛!

於是一到八一和過年,矛盾就爆發出來了……

二、訓練排練難兩全,"臨時工"的苦楚誰人能知?

文工團撤編可喜,基層本就沒編的偽文工團又何去何從?

首先,水平達不到,一群草根出身,大家自娛自樂演個小晚會可以。但要演那種地方省、市領導都出席的大晚會。那就是二人轉上不得檯面了。

再者,節目創作缺靈感,短短一月不到,寫小品,編相聲?原創哪裡那麼好搞?排練舞蹈?臥倒格鬥我倒會,但跳個優美曲線怎麼玩?於是,抄襲以前的小品,照搬以前獲獎的舞蹈節目。成了大多數基層人"創作"節目的無奈。

然而,辛勤汗水的付出,很多時候換來的卻是批評、嘲諷和不理解。

樂器要練,舞蹈要排,相聲小品要背要記。需不需要時間?現實卻是,基層主官告訴你,上午操課不許去,下午操課不許去,體能時間不許去,晚上夜訓也不許去。啥?你有意見?來來來,作訓科的電話給你,你自個反映去。

那請你告訴我什麼時間可以去?回答:週末休息時間可以去,但然後下午打掃衛生和晚上開會必須回來。

好,一月按四周,那就成了一週練一天,一臺晚會只給四天排練?你就是把馮小剛找來也不敢說這話。

好不容易以機關的命令下了通知,要求脫產進行排練。管訓練的科室又立刻下了通知,一律不許走!我看你們訓練時間誰敢跑?晚會於是再度上升為訓練與宣傳部門的pk大賽。


文工團撤編可喜,基層本就沒編的偽文工團又何去何從?


而夾在中間的,是既被要求排練,又不給時間排練的戰士。

時間協調好了,就ok了麼?

一方面,是來自主官的壓力:是排練還是訓練,你自己選。想明白了就自己去推掉去。

另一方面,你唱的嗓子冒煙,背的腦袋發暈,跳的痠痛發軟。回到排房還得被人擠兌一句:我們訓練這麼苦,你們唱唱跳跳真舒服!

當這群"二把刀"的演員們終於辛辛苦苦排出一臺節目,領導看完後,卻很可能給你來上滅頂之災的一句:怎麼這麼水!一點也不專業!

然後把主創和所有演員叫到臺上,扣上一頂大帽子:思想不重視!

最後演出結束了,你收穫了一句客套的"辛苦了,還不錯。",外加的,卻是自己主官和其他戰友的有色眼鏡。是的,跟看以前文工團的眼色一樣,充滿了認為你是花瓶的不屑。

至於視頻編輯和排跑場。我只舉個例子,一位做視頻的士官今年死活要跑路,原因就是他再也受不了加班凌晨到三點,四點穿衣去站崗的日子了。

文工團撤編可喜,基層本就沒編的偽文工團又何去何從?

文工團被撤了,但文宣總要有人來做,於是,基層官兵中,就形成了這樣一群“偽文工團”或者說"隱形"文工團,有活動的時候他們被硬拉上來湊數,沒活動的時候就沒人關心他們被耽誤的和失去的東西。

對這些人而言,有特長成了一種罪過,沒經過什麼培訓的他們被要求達到專業演員的高度。有些道具不給報銷,他們就只能自掏腰包。他們被夾在訓練與排練之間左右為難,究竟是被扣上"不強軍"的帽子,還是被扣上"不講政治"的帽子,彷彿成為了一道橫豎都是死的必選題。

參與單位活動,本是一件好事,然而卻要面臨重重高山險阻,長此以往,再大的創作熱情,也終將被現實消磨殆盡。

三、用人不可傷人心,對"偽文工團"要有包容與擔當

我們急急忙忙裁撤了文工團,但卻沒有補上文工團留下的任務上的空缺。只能讓官兵們充當起"臨時工"的角色。一群猛張飛,卻被要求一邊上陣殺敵,喝口水的功夫還被要求去繡一幅百鳥朝鳳圖,最終,必然是東不成,西不就,創作出的節目沒新意低水平,同時又衝突了訓練耽誤了自己。不僅丟了西瓜,連芝麻都撿不到。

我們不會提出"恢復文工團"這種不切實際的口號,但至少,我希望主管宣傳的各位領導和幹事們,能從以下幾點為戰士們多做考慮:

1.如果有能力,請務必讓戰士們脫產進行文化創作活動。

文工團撤編可喜,基層本就沒編的偽文工團又何去何從?

文創不是腦袋一拍就能簡簡單單的弄出來的東西,所謂幾天排出一臺晚會,光靠週末排練就能出成果,都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的表現。人非超人,集中精力才能做好一件事。我們可以適當安排保持體能的訓練,但想要專業、體能、會議、學習等一項活動全都不落,就是忽視了"以人為本"的基本前提,一把抓得太多,最後可能什麼也得不到。這就需要不同部門在決定舉辦活動前,充分做好溝通,而不是自己為了不得罪人,甩鍋給戰士自己去給機關打電話協調。

2.如果沒那個能力,那麼請務必對參加演出的戰士們寬容些。

文工團撤編可喜,基層本就沒編的偽文工團又何去何從?

既然不給時間,條件也跟不上,那麼這些本來就不專業的人勢必就更加難以達到曾經文工團的專業水平,需要身為領導的人多聽聽演員和創作者們的困難,理解這些底層同志們的苦楚,休要一味追求所謂"央視"級別的高大上,而不是就知道下"敢死隊"一般的命令,無論方法,必須排出所謂上檔次的節目。這樣的行為,正是"不給馬吃草,還想讓馬跑的快",和周扒皮那樣的地主老財,又有什麼差別呢?

3.最後,希望身為機關單位各位要向演員所在的基層單位做好思想工作,充分表明文化宣傳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文化創作的不易性。

解決好因參與文宣工作而產生的與伙食、崗哨和連隊集體活動之間的矛盾問題,讓參與者可以安心進行創作。大手一揮,將溝通協調的問題甩給戰士,只能讓基層主官對參演戰士產生"不服管"的看法,同時也極容易產生"平日辛苦排練,週末用來補崗"這種讓人心寒的現象。

謹以此文,望身為領導之人可知基層心聲,勿以人少為由,讓這些"偽文工團"的戰士們辛苦付出之後,只見一地雞毛,最終落得兩手空空!

文工團撤編可喜,基層本就沒編的偽文工團又何去何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