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億遭賤賣,又一服裝巨頭衰落了

班尼路,應該是很多人年少的記憶,如今"它"也不行了。20世紀90年代,班尼路算是大眾休閒類最火的品牌之一。那時的年輕人衣服上能有標誌性的小鯨魚,別提多拉風了。

1981年班尼路誕生,它原來是意大利品牌,後來在香港受到追捧之後,趁熱打入內地市場。1996年,在德永佳全資收購後,班尼路一度將優衣庫打回日本老家。

2.5億遭賤賣,又一服裝巨頭衰落了

全勝時代,班尼路在內地的門店多達4044家,代言人更是天王、天后級別的,像劉德華、王菲、F4等。

可是,而今班尼路母公司德永佳集團發佈的2018年報顯示,德永佳總收入上升8.6%至85.31億港元。但是,製衣業務聯營公司收入減少57.6%至3.13億港元,應占溢利淨虧損300萬港元,下跌62.5%。同時,由於工資成本上漲,該公司已經關閉了中國內地的廠房。

從香港轉戰內地,班尼路遭遇了水土不服,就在這時遇上了自己的伯樂"德永佳集團"。 當時的德永佳集團業務主要為兩塊,零售和紡織。母公司本身就是做棉紡織的,這讓班尼路同時擁有質量和價格上的優勢。"棉質""舒服""便宜"成為其代名詞,媽媽群體也放心將班尼路作為寶寶的貼身衣物。

2.5億遭賤賣,又一服裝巨頭衰落了

德永佳集團對班尼路的目標消費群體定位在18-40歲之間,以男、女、中性的休閒服飾為主,主打年輕款式。接下來的營銷手段更是簡單粗暴,直接霸佔了一二線核心商圈,同時請來了眾多天王級別的明星代言,保證了極大頻率的品牌曝光。

當然內地市場的極速開展,離不開班尼路的自營店+特許經營店的開店模式。自營店的存在保證了相當一部分市場的絕對可控。特許經營店則讓更熟悉本地政策和市場的本地公司帶頭,能夠低成本地快速佔領本地市場,避免了班尼路的"水土不服"。

2.5億遭賤賣,又一服裝巨頭衰落了

經歷過快速發展後,班尼路也進入了衰退期,設計成為了班尼路最大的痛點。曾經班尼路用性價比和潮牌征服了眾多年輕消費者。但是這一代人已經中年了,他們開始轉向了輕奢品牌班尼路卻始終是街頭少年,既跟不上年輕人成長的步伐,又潮不過入侵的快時尚。

2.5億遭賤賣,又一服裝巨頭衰落了

ZARA總部倉庫裡的所有衣服儲存不會超過三天,店鋪每週會向總部下達2次訂單以補充產品,存貨週轉率比其他品牌高出4-8倍。而班尼路等品牌們仍按照傳統的生產流程,一件衣服從設計到生產出來要幾個月的時間,按季上市,大批量生產。

2.5億遭賤賣,又一服裝巨頭衰落了

如今的班尼路實在難以用來"年輕"的定位。在班尼路的天貓官網上,銷量最好的竟然是37.9元低價的男士T恤,在銷量第10位才看到女款,月銷量僅為2000+。簡單休閒的款式喚不起當下女性群體的歡心。

從目前幾個傳統休閒品牌的天貓官網來看,森馬的粉絲量最高差不多800萬,它是唯一一個以短視頻的方式展出了品牌故事,並且請來了當紅小鮮肉楊洋。

2.5億遭賤賣,又一服裝巨頭衰落了

設計不給力還開始打低價牌,班尼路的路越走越窄在中國服裝業寒冬的2012,雖然用低價清庫存的方式並不少見,但同時也在品牌轉型升級方面發力的也不少。苦於班尼路只看到皮毛,讓廉價、低端成為它的代名詞。

後來,用戶可選擇的購買渠道和款式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班尼路曾經引以為豪的特許經營店、聯名設計、集合店等方式,已在被互相效仿中失去了優勢。5年期間,班尼路以每月12家的關店速度,一共關閉了617家門店。

2016年,班尼路被以2.5億人民幣的價格,轉手出售給上海匯業實業有限公司。據稱,當時這2.5億,德永佳是要求上海匯業以現金的方式支付,可想而知德永佳當下的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