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城人的民衆特點

我們已經在初中就知道,一個民族形成需要具備一些特點,共同的地域語言心理和文化四大基本要素。當前我們中國已經融合成中華民族,中華民族基本上融合成一個整體具備同一民族的特性,但不是一個民族,是民族集合體,但同樣能夠看成一個民族。這一點在初中教學時相當晦澀和深奧,因為這點我們成人都理解有難度,但我們還得學習這點。這個特殊的民族共同體符合同一的語言地域心理和文化這幾大要素的同一。比如語言普通話文字,心理是中國人道德信仰,文化共同的五千年民族自豪,地域是960萬平方公里的國度。所以中國之所以五千年大一統持續推進是因為民族融合向著一統從未停止過。

那麼我們把目光向前推進到春秋戰國時,那時中國雖然也是中國,但人們並沒有民族的概念,但是中國人種族概念早就有了,甚至全體中國人是一個祖先的認識就開始了,這就是炎黃子孫,這比起民族概念其實更具有大的凝聚力量。但是人們語言並不同,地域也沒有當前的那麼緊藕合,那是甚至中國直接以國與國的同等地位,由於國以上還有更大的共同領導,甚至不同於今天國家的概念,但那時不分地域一個縣域的地方就可以分封一個候國。所以那時侯國雖小但獨立權力不小。

一個縣域人民的共同性從那時就可以先到歷史源頭,後來這些共同性不斷被國家統一在統一夾裹,慢慢的形成後來的地方方言和地域特色。我們在以前的文章曾經說過阜城縣起源於四大候國,這些候國大部分是秦漢以後,同時古城做為最早的縣治中心,是趙簡子在戰國時期想恢復祖輩輝煌的實驗地。四大候國最後影響最大的是弓高候國。也就是說弓高候國和古城對阜城縣的縣域民族共同心理有些奠基的歷史基礎。

我們在分析弓高候國的奠基人韓王信和韓退檔兩代候國奠基人的心理特點和秉性上也做過研究,歷史不斷在歷史上湮滅,韓王信雖然被劉邦逼上叛國絕路,但其子韓退檔糾正了他爹的幾乎所有的錯誤,迴歸了大漢,同時我們聯繫趙簡子在阜城建城立縣的地位的初衷我們就可以抽象出阜城人早起先祖就把這種被君有負但不負君王,恢復祖先榮耀的特點總結出來,那麼阜城人就是在忠誠勤勞和頑強克服困難認祖歸宗這些特性上開始了一代一代的傳承。不管如何傳宗接代這些基本特點以文化的形式或者基因傳下了下來,隨著幾千年的傳承更豐富的阜城人心理秉性也有但基本的不會變。比如耿直,守本分,有人說這是全體中國人的特點,但是這些對於縣域阜城來說有著更具體的歷史沉澱。


阜城人的民眾特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