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退市吉恩看中國鎳業

從退市吉恩看中國鎳業

鎳Ni, 鎳是一種銀白色金屬,在空氣中很容易被空氣氧化,表面形成有些發烏的氧化膜,因此人們見到的鎳常顏色發烏。鎳質堅硬,有很好的延展性,磁性和抗腐蝕性,且能高度磨光。鎳在地殼中含量也非常豐富。在自然界中以硅酸鎳礦或硫、砷、鎳化合物形式存在。鎳常被用於製造不鏽鋼、合金結構鋼等鋼鐵領域,電鍍,高鎳基合金和電池等領域,廣泛用於飛機、雷達等各種軍工製造業,民用機械製造業和電鍍工業等。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原生鎳消費國,近幾年消費佔全球的比例超過50%,但是我國鎳礦的資源量有限,鎳礦資源對外依存度較高。

因此,我國很多鎳生產商均看向海外礦業,“吉恩鎳業”算是之前在此方面的代表,吉恩鎳業開始其海外擴張在2009年,“2009年,公司要抓住低成本介入資源的最佳時機,進一步加大礦產資源整合力度,通過資本運營加強和擴大國內外礦產資源開發合作,拓展資源市場,解決今天問題,創造明天空間。” 這是2008年吉恩鎳業披露的新年發展計劃。然而在這一年裡,鎳行情並不好,吉恩鎳業效益也出現嚴重縮水,但是公司認為挑戰與機遇並存,他們深刻的認為這是公司絕頂的抄底時機,於是在2009年開始海外收購。

在2009年一年之內,公司收購了皇家礦業、控股加拿大Liberty Mines Inc.公司,除此之外還成為了加拿大Victory Nickel Inc.公司和澳大利亞Metallica Minerals Ltd.公司第一大股東,總計獲得海外鎳金屬儲量40萬噸左右。然而,在一年內完成如此多的收購資金均來源於自有資本和銀行貸款。

公司一直拿著手中的藍圖為標杆,自從開始海外擴張後幾年,公司利潤一直下跌,截至2012年底,公司流動負債達到101億元,但是吉恩把這一段時間稱為投資期,期待在皇家礦業投產開始能夠逆轉形勢,建設期”要比預想的漫長,而“收穫期”始終未曾到來。2014年,公司虧損5.4億元,皇家礦業成為了拖累。將90%資產投注於皇家礦業的境外子公司吉恩國際,除了在2014年皇家礦業投產當年略有盈利外,到2015年虧損已超過9億元。

然而這仍舊沒能打破幻想,他們認為,這只是暫時的困難,等到皇家礦業正式穩定生產起,一切困難都將迎刃而解,繼而便計劃通過鉅額定增來“豪賭”,2013年底,公司拿出60億定增方案用於償還銀行及其他機構借款。正是這次定增的參與方,見證且經歷了吉恩鎳業退市風險的全面爆發。這次定增也大幅稀釋了公司大股東昊融集團的控制力,其持股比例由54%降到27%左右。後來,獲得這次定增後,皇家礦業也沒有開始其“造血機器”的作用,公司接連虧損並與2016年停牌自救2017年重組失敗後復牌,直至2018年7月13日走上退市之路。

從退市吉恩看中國鎳業

這固然是一種決策的失誤,然而值得我們思考的是為何他們願意花如此大的精力與資本投資海外鎳資源?

我國鎳資源分佈過於集中,且缺乏新的後備資源,生產規模難以擴大,一旦主要原料供應國實施保護性的資源控制戰略,我國鎳資源供需矛盾便立即顯現出來,可見,當初吉恩的決策也是一種超前的資源保護策略,只是其在後期沒有處理好關係,進度太快以至於難以把控身不由己。

近幾年來,我國也湧現出了一大批鎳的生產商,如江鋰集團等等其一有利於我國鎳資源產業結構調整,其二這些企業在世界鎳市場中佔有越來越大的份額與地位,這是滿足我國鎳資源使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國要是想在世界資源格局中佔有不可動搖的地位,也少不了這種“吉恩式眼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