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洲人,我們的老家在哪?


滿洲人,我們的老家在哪?


老家?滿洲同胞都會自問,尋根與序齒一樣,是很多滿洲人在一起閒聊的話題。

在遼東老堡子老營子裡,老滿洲人尤其願意在酒席上、會談中,甚至坐車坐船時把尋根和序齒做為中心話題。我們的老家在哪兒呢?老堡子裡掛在嘴邊的多半都是老家在三道溝、五道溝。挺多滿洲人分不清,也猜不透為啥很多滿洲人張嘴就說自己的老家在三道溝、五道溝、大雅河云云,甚至也有的滿洲人是人云亦云。

有清以來,滿洲人都以愛新覺羅氏為貴、為敬,而相對於跟隨愛新覺羅氏最近的陳滿洲人家也相對敬重,陳滿洲人家的老家就多半都是長白山西南坡腳下的二道溝到七道溝之間,也就是罕王舉事的根基所在。

而實際上滿洲人籠統地說有四種人,

第一類的是陳滿洲人,也就是老滿洲,所謂老家來自三道溝、五道溝的滿洲人。

第二類人是歸化滿洲人,主要是來自於長白山東西南北一直到松遼平原是的北方遊牧民族中的女真人後裔,這些人的老家一般都會自成來自於龍源府、東京府,主要是遼寧北部、吉林西南部、黑龍江東南部和朝鮮的。

第三類人是八旗體制建立以後,收編和相符的蒙古人、朝鮮人。

第四種是來降的漢軍旗人

對於老堡子里老滿洲人家來說,老家有幾層含義,

第一層含義是籠統地指自己是什麼人?哪裡的出身?比如說我是長白山三道溝出來的。這第一層老家的意思是指罕王舉事之前,或者之後,罕王建立八旗制度期間,某人的老家在哪裡?什麼定製。

第二層意思的老家,是指大清朝訂定天下,分封天下,跑馬圈地之後,祖上的紅冊子冊封地在哪兒,紅冊子的祖墳在哪兒,紅冊子的駐獵山巒在哪兒。這是大清順治到康熙爺期間,每一個在旗的族胞都會得到的。比如我姓周,祖上住在鳳凰城守備所屬北紅旗,祖上是康熙二十四年至二十六年之間,按照康熙爺欽定的看邊制度,按照一個兵員,帶五個家眷,一匹馬,二頭牛,豬羊無數的配置,從福建回拔遼東鳳凰城城旗下看邊。康熙二十四年到二十六年,族人陸續回拔看邊,住在北紅旗周家、鳳凰城守備所屬上週家、下週家。這裡所說的周家,叫冊封地,是由盛京將軍頒發的紅冊子固定的耕地、房場,類似於現在遼寧省人民政府頒發的土地權證和房照。冊封房場土地的基礎上,紅冊子還會冊封駐獵山和墳塋地。落到實處,就是北紅旗周家與黃白二旗之間的大山,訂定為周家大山。這就是周家祖上被紅冊子冊封的駐獵山巒。祖墳也是紅冊子盛京將軍頒發。在老營子尋租還是容易的。

說咱們滿洲人老家在哪兒了?書上的說法特別多,特別遠,歷史也還特別久遠。

說白了,咱們滿洲人的歷史淵源肯定是極其的遙遠和悠遠。我只是一個講故事的老堡子裡的老滿洲人,我說的不過是故事。咱們遼東老營子老堡子裡的口傳故事說,咱們陳滿洲人的老家沒有那麼遠,就在長白山上。四至也不大,以長白山為中心,東邊到東海,也就是長白山東坡以下一直到朝鮮東海岸的日本海;南邊也是從長白山順鴨綠江和朝鮮清川江而下到南海,南海就是今天的朝鮮西海岸的北黃海和遼東半島的渤海岸邊;西邊是沿著遼河東岸一直到營口的遼河平原東側;北部地區就是從長白山一直順松花江和圖們江而下,到松遼平原上的沼澤溼地,牡丹江鏡泊湖附近。咱們老家本來就這麼大。而所謂龍江以遠的西伯利亞通古斯,所謂蒙古和外蒙古,所謂大小興安嶺,都是後來歸化進入滿洲的。

故事講的是陳滿洲的老家,就不涵蓋後來歸化來的江東、海西、蒙古等部族。

咱們老家的傳說是,自古的時候,陳滿洲從長白山下來,住在長白山東坡一直到朝鮮東海岸的饅頭山地帶。那地方當年薛禮徵東的時候打到那兒,設立州縣府衙,自古就歸陳滿洲管理。後來歷經改朝換代,日月斗轉。咱們陳滿洲人逐漸從長白山東坡的朝鮮東海岸向長白山北坡的圖們江流域遷徙。本來咱們老祖宗是要從長白山東南坡向南遷移的,但是由於長白山東南坡山勢兇險,再加上古代朝鮮半島上多民族戰亂不斷,咱們老祖宗就選擇了逐漸往長白山東北坡遷移。陳滿洲的老祖宗在圖們江和松花江流域繁衍生息幾百年後,逐漸在長白山西北坡的今天的吉林通化、白山、龍江的牡丹江地區發揚光大。此後咱們陳滿洲人就逐漸沿著長白山西南山麓往南遷徙。一直到了鴨綠江流域和遼河上游。形成了陳滿洲獨立的地域和建置,部族逐漸強大而繁榮。其中以愛新覺羅家族最為核心。

後來的老家就不得了了,成了京旗人了。

有些滿洲同胞說找不到老家,不知道老家在哪兒。我感覺還是沒有回家好好問問家大人。民國以後,在旗的人家受到了很大沖擊,確實有不少在旗人家去了邊外或者往南走了。遼東老營子老堡子也一樣,進關的老親戚有回來,那還能找到老家,很多京旗人家在遼東老營子的老親戚多少年沒有走動,出了五幅了,也就沒有什麼老家的意思了。大清時候京旗人家一般在河北圍繞北京的東、北、西三面都有在冊子的封地、園子和墳塋地,這也是老家。因為本家裡的末枝做為執譜人一般都會居住在此,一是看墳,二是守著祖上跑馬圈地得來的紅冊子封地也是一大筆資產,足可以繁衍生息。雖然不如頂帽子的當兵人住北京城裡幸福,也是生活無慮。年節京旗人都會回這個所謂的老家過節、祭祀。京旗人和盛京旗人,以及在南方的駐屯滿洲城旗人,在遼東都有老家和紅冊子封地、駐獵山、墳塋地。這是旗人的特權,家家都有。家口增加了,還可以擴張地盤,大支子還可以專門請示盛京將軍給予重新冊封駐獵地和封地。所以在遼東和松遼平原圍繞長白山的南邊、西邊、北邊都有無數的以在旗人家姓氏分封的封地,往往叫某佳堡子;還會有在冊子的駐獵山,往往叫某佳大山;還會有在側的墳塋地,往往叫某佳祖墳。這個對所有在旗的人家都是一律平等的。紅冊子主要是康熙二十四年到二十六年由盛京將軍訂定和頒發的。也是一波跑馬圈地,屬於滿洲得天下以後的一次全民分配。比如說我所在的鳳城黃白二旗和北紅旗,康熙二十四年,回拔遼東,分封地就在遼東八旗所屬的岫巖廳和鳳凰城守備下瞎的大營子與後營子兩處看邊主營地的中間,北紅旗周佳堡子,封地至後營子的高山為駐獵地,封為周佳大山,封地堡子附近的周家大山最北側坐北朝南福地,分封有周家祖墳。在旗人家的墳塋地面積都非常大,一個是建一些房屋供祭祀使用,給看墳人家居住,另外有足夠大的面積供看墳人家開墾耕地,保證看墳人家生活有依靠。後來到了康熙二十六年,三四年工夫,老周家回拔兵員逐漸增加,在冊子的分封地就不夠了,就逐漸圍繞著駐獵地周家大山向西北面紅旗小河沿擴邊展沿,後來又翻過周家大山來到周家大山南坡腳下的後堡子、前堡子、後營子。到了康熙二十六年,鳳凰城守備又把周家兵員分出兩支,分封在鳳凰城東北面的看邊住營地,重新分封為上週家堡子、下週佳堡子,跟駐防在最靠近柳條邊和邊門關隘的蒙古八旗交界駐防。這樣的在旗人家在遼東的分封地和老家,現在印記也還依舊清晰。

說故事吧。好(號)講究個禮兒,是遼東老營子老堡子裡的老滿洲人的生活寫照。講究禮儀,應該說是各個民族都一樣擁有的文化特點,絕對不是滿洲人特別的文化。不過在遼東老營子老堡子裡,在旗人家對禮兒的講究程度,要遠遠高於闖關東而來的山東家人和關裡河北來的人家。老滿洲人家祖祖輩輩都把講究禮兒當成祖訓來弘揚,當門面,當家風。老滿洲人家講究禮數重在外表,重在形式,重在實踐,重在生活裡的點滴。講究把禮數掛在嘴上,做在面上。尤其是老堡子裡的吳姓、關姓、王姓這樣大的在旗家族,互相之間暗地裡比的就是誰家的禮數周到。家大人對規矩禮數的教導絕對都是當面教子,一絲不苟。對禮數不周的孩子,絕對不護短,不遷就,一定會當著外人面就當場罰跪,抽嘴巴,抽後背,踢屁股等等。一直打到孩子跪著求饒,大聲表示再也不會犯錯了,才會罷手。對於裡出外進,見到長輩有來言有去語,走路姿態,坐相站相,都有規範。在遼東老堡子在旗的老滿洲人言談中,稱謂特別重要,與長輩說話,與平輩說話,不呼名,不道姓,只稱謂某地某輩分的尊稱,即便是街坊輩也是如此。比如見到某個長輩的孃家舅爺,打招呼要說話時,先尊稱“西溝三舅爺好啊”!這種尊稱的前面是指對方的居住地“西溝”,後邊是輩分的尊稱“三舅爺”。再比如見到某個平輩的姻戚的哥哥,要打招呼,現尊稱“前地老姐夫家三哥好啊”!這個稱謂更復雜,先說的是對方的住址“前地”,再說什麼親戚關係“老姐夫家”的親戚,最後是輩分的稱謂“三哥”,然後再問“好”。一般來說對長輩和平輩都不稱呼姓名,相對於忌諱提別人的姓和名。長輩見到晚輩,對晚輩說話的時候,可以稱呼姓名,比如:老關家小三子啊,你訥身體還好吧!這句話先說誰家的“老關家”,再說行幾,也就是具體指誰了;再比如:吳家燒鍋清遠啊,你瑪身子骨強了嗎!這句話先說的是對方住址“吳家燒鍋”,在稱呼名字“清遠”。

作者鳳城白旗三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