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地閒行:英雄,是用來敬仰崇拜的

藏地悟語

英雄,是用來敬仰崇拜的

藏地閒行:英雄,是用來敬仰崇拜的

在西藏波密的通麥鎮,路邊樓房背後有一塊高地上靜靜的矗立著一座很大的雕塑紀念碑,上刻"無限忠於毛主席川藏線上十英雄紀念碑"17個大字。通麥鎮上因通麥天險路段公路塌方堵車而人頭攢動,樓後的紀念碑卻因為在路邊看不到而鮮有人至。我的到來也是因為堵車而漫無目標的遊走而至的。

"無限忠於毛主席川藏線上十英雄紀念碑"建成於2003年9月,是用花崗岩雕成,坐落在五級臺階上,肅穆而莊嚴。十名英勇的解放軍指戰員,在亂石堆中推著一輛滿載軍用物資的汽車,形象剛勁,神情凝重悲壯。車廂頂部,矗立著碑體,紀念碑的兩側記錄著十英雄的名字和英雄事蹟。

藏地閒行:英雄,是用來敬仰崇拜的

西藏波密 通麥"十英雄紀念碑"

1967年8月,汽車十七團三營副指導員李顯文於奉命運送物資進藏途經這裡,時逢雨季通麥天險路段山體大面積塌方,兩個汽車連受阻。為了不影響車隊正常運行,李顯文等十名指戰員不顧個人安危,深入險區排石探路,不料罕見的山崩暴發了,一股巨大的泥石流從帕龍山700米高處傾瀉而下,十名指戰員壯烈犧牲。

藏地閒行:英雄,是用來敬仰崇拜的

1968年11月14日,中央軍委發佈命令,授予李顯文等十名官兵"無限忠於毛主席的川藏線上十英雄"榮譽稱號,並於1969年2月20日在北京舉行隆重命名大會。號召全軍指戰員向他們學習。

讓我們銘記這十位英雄的名字吧,他們是:營副教導員李顯文,連長楊星春,副連長陳洪光,副指導員程德鳳、譚仁貴,排長曲月倫,班長楊慶忠、李榮昌,戰士陳昌元、李興富。

在沒有戰爭的年代,在其平凡的崗位上他們一下子獻出了自己的寶貴生命,而且他們當中大都是隻有二、三十歲的年紀,想想我都心中隱隱作痛。

我為之挽惜,我為之哀悼;

我為之震撼,我為之跪拜。

藏地閒行:英雄,是用來敬仰崇拜的

川藏線上十英雄英勇獻身快50年了,近半個世紀的歲月,風雲變幻,幾經蒼桑,雖然通麥天險依然艱險,但隨著通麥路段開鑿的沿江隧道的打通,新建的高標準的通麥大橋的建成,通麥天險就要成為歷史了,為青藏高原人民提供一條寬敞、安全的高等級運輸線,讓通麥天險一次奪取10條鮮活生命悲劇不再重演,以告慰十英雄英靈。

藏地閒行:英雄,是用來敬仰崇拜的

川藏線上十英雄離開我們快50年了,近半個世紀的光陰,或許會沖淡我們的記憶。在"向前看"、"向錢看"的大潮中,我們有太多的時間忽略了回頭望一望來時的路,回首想一想過去的事,想想我們這一路是如何走過來的。把時代推向前進的,前有領袖引領,後有眾多仁人志士追隨,更有無數的英雄為其奮勇獻身。前邊有光明,也有泥沼,後邊有傷痛,更有溫馨。

感謝黨中央在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車60週年之際,組織開展了"2014網絡媒體'兩路'行"活動,使得半個世紀前"無限忠於毛主席川藏線上十英雄"重新走進我們的記憶。雖然十英雄的先進事蹟在當下市場經濟形勢下多少顯得恍如隔世,唯其如此,更顯得彌足珍貴。

藏地閒行:英雄,是用來敬仰崇拜的

沉默的通麥帕龍山揹負著十位英雄的重量,但掩藏不住後人對先烈事蹟的懷念,"無限忠於毛主席川藏線上十英雄"的石碑,永遠在昭示後人,青藏高原有十位軍人在這裡為了運輸國防物資,為了西南邊疆的安寧,將青春年華永遠定格在這裡。五十年的時間,半個世紀的光陰,也檔不住我們對英雄的深切懷念……

歷史,是用來銘記的;

英雄,是用來崇拜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