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野戰軍主力師及其著名少將

第一野戰軍主力師及其著名少將

第一野戰軍在解放戰爭時期和新中國成立初期,舉行了榆橫、保衛延安、青化砭、羊馬河、蟠龍、隴東、榆林、沙家店、岔口、黃龍、延清、宜瓦、西府隴東、澄郃、荔北、1948年冬季、1949年春季、陝中、扶眉、隴東、蘭州、寧夏、河西、陝南隴南等戰役,並促使了新疆和平解放;另外,第一野戰軍還與其他野戰軍協同進行了平綏、晉北、大同集寧、張家口、呂梁、中原突圍、運城、汾孝等戰役。

第一野戰軍主力師及其著名少將

第一野戰軍的主力師排名情況:頂尖頭等主力師當推第一軍第一師,頭等主力師當推第一軍第二師、第二軍第四師、第六軍第十七師、第三軍第七師,後起之秀為第四軍第十一師,其他主力師為第六軍第十六師、第二軍第五師、第三軍第九師、第一軍第三師、第七軍第十九師。

第一野戰軍湧現出來的著名少將有羅坤山、傅傳作、吳子傑、程悅長、唐金龍、郭炳坤、吳宗先、徐國賢、王赤軍、興中、何輝燕、顏金生、梁仁芥、楊嘉瑞、朱聲達、黃振棠、袁學凱、李書茂、曹光琳、曾滌、朱紹田、張新華、龍福才、範忠祥、郭寶珊、關盛志等。

第一野戰軍主力師及其著名少將

1.衝鋒在前的第一軍第一師師長 羅坤山少將

第一軍第一師在解放戰爭時期是西北野戰軍第一縱隊第三五八旅。

作為第三五八旅的重要骨幹,羅坤山在紅四軍時期擔任過賀龍的警衛排長,在八路軍第一二0師時期擔任過賀龍的警衛營營長。他的特點是認真謹慎,機智頑強,深得賀龍的喜愛

解放戰爭時期,羅坤山擔任第三五八旅第七一五團團長,是旅長黃新廷和旅政治委員餘秋裡的愛將。第二次攻打榆林,攻城部隊受到敵軍火力壓制,羅坤山端起一挺機槍,帶頭衝向敵陣,結果左胸受傷。第三五八旅和寧夏馬鴻連騎兵在鹽池沙漠地區作戰,因缺乏經驗,只進行了單線防禦,而沒有預備縱深防禦,後被敵騎兵突破正而防禦,兩頭迂迴包抄,吃了大虧。晚上,在夜襲敵軍駐地的行動中,羅坤山帶著一個連衝鋒在前。敵人一排機槍掃來,羅坤山倒下了,部隊一擁而上,攻下了敵軍駐守的堡子。當電話裡傳來羅坤山中彈的消息時,餘秋裡出了一身冷汗,黃新廷則對著話筒大吼:“趕快!盡力搶救!”

第一野戰軍主力師及其著名少將

1948年9月,羅坤山升任第三五八旅副旅長,在該旅參加的諸多戰役中發揮了重要作用。1949年2月,第一縱隊第三五八旅改稱第一軍第一師,羅坤山先後任該師副師長、師長

抗美援朝戰爭期問,羅坤山作為志願軍第一軍第一師師長,率部參加了1953年春季反登陸戰役準備和夏季進攻戰役。

2.戰鬥在第一軍第二師前身部隊的 傅傳作少將

第一軍第二師在解放戰爭時期是西北野戰軍第一縱隊獨立第一旅

傅傳作雖然沒有直接擔任過第二師師長,但從紅軍時期起,他就一直在該師的前身部隊戰鬥。他在“肅反”擴大化時被當作“AB團”分子而遭到逮捕,後被賀龍救出,回到戰鬥部隊。他作戰勇敢,多次負傷。長征時,他作為營長是被戰士抬著翻越雪山的。

抗日戰爭時期,傅傳作任八路軍第一二O師第三五八旅第七一五團一營營長。1939年,第七一五團與冀中軍區獨立第四支隊合編為獨立第一旅,傅傳作任該旅第二團團長。在陳莊戰鬥中,賀龍指揮第一二O師打破了日軍第八旅團運用“牛刀子戰術”,“包圍、迂迴、欺騙、急襲”晉察冀邊區政府的“掃蕩”行動。傅傳作率第二團發揮了重要作用。當時,第二團將日軍包圍在陳莊附近魯柏山下狹窄的不高地和山溝裡,雙方反覆衝殺。傅傳作率部一直堅持到第三天晚上,為獨立第一旅主力奪回日軍所佔的制高點贏得了時間。第四天凌晨,八路軍全殲日軍1500餘人,日軍旅團長水原少將的“牛刀子戰術”宣告失敗。

第一野戰軍主力師及其著名少將

1947年底,傅傳作升任西北野戰軍第一縱隊獨立第七旅旅長。緣於地域關係,傅傳作率獨立第七旅一直脫離建制,配屬晉察冀軍區部隊作戰,先後參加了臨汾、晉中、太原戰役。在攻打太原時,傅傳作率第七旅血戰牛駝寨。1949年2月,獨立第七旅改稱第一軍第三師,傅傳作任師長。1950年初,任第一師師長。5月,任西南軍區空軍司令員。

3.保護敦煌莫高窟的第二軍第四師師長吳子傑少將

第二軍第四師在解放戰爭時期是西北野戰軍第二縱隊獨立第四旅。

紅軍時期,吳子傑曾任紅二軍團司令部偵察科科長,經常接受賀龍的教誨。參加了湘鄂西、湘鄂川黔蘇區反“圍剿”和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第一二0師獨立第一旅教導大隊大隊長、第三五八旅第四團參謀長。解放戰爭時期,任西北野戰軍第二縱隊獨立第四旅副旅長、第一野戰軍第二軍第四師副師長

第一野戰軍主力師及其著名少將

1949年9月,河西戰役勝利後,吳子傑率第四師先遣部隊挺進河西走廊,直指玉門關和敦煌。一路上,他一直牢記彭德懷在戰前所作的指示:我們在踏上古絲綢之路,打擊胡馬殘匪的同時,不能忘了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文化遺產,比如敦煌莫高窟,要派人保護好。當大軍快打到敦煌時,守城敵軍見大勢已去,竟蠱惑殘匪直撲莫高窟,企圖實施搶劫和破壞。吳子傑指揮部隊及時趕到,保護莫高窟並打擊敵軍。激戰中,為避免莫高窟受損,吳子傑沒有讓部隊使用重武器,雖然造成了一定的人員傷亡,但莫高窟避免了一次毀滅性的災難

新中國成立後,吳子傑升任第二軍第四師師長,在兵團司令員王震率領下,繼續揮師西進,為和平解放新疆作出了貢獻。吳子傑先兼任新疆喀什軍分區司令員,後又回到老部隊第一軍,先後擔任第一師師長、第三師師長、第七師師長、第一軍副軍長。

4.發明“膏藥戰術”的第六軍第十七師師長程悅長少將

第六軍第十七師在解放戰爭時期是西北野戰軍第六縱隊新編第四旅。

該師的前身部隊是以八路軍第一二九師第三八六旅部分紅軍骨幹發展地方武裝擴充的新編第一團,程悅長任團政治委員。在抗戰時的香城固誘擊戰中,程悅長奉命以一個營鉗制增援之敵,以兩個營切斷敵人退路,為此戰的勝利作出了貢獻。八路軍總部授子新一團“模範朱德青年團”稱號。後來,新一團改稱第十六團,程悅長先後任該團政治委員、團長。1943年,第十六團在赴延安途中,路經韓略村時,由旅長王近山指揮,伏擊日軍戰地參觀團車隊,殲敵將、佐、尉軍官120餘人。毛澤東稱讚說這是一場硬仗,表揚了第十六團的戰鬥作風,打得好,很靈活,要發揚下去,不要失傳

第一野戰軍主力師及其著名少將

解放戰爭初期,程悅長先後任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新編第四旅參謀長、旅長。延安保衛戰時,新編第四旅節節抗擊敵人毫不含糊。程悅長率部又參加了青化砭、羊馬河、蟠龍和沙家店等戰役。西府隴東戰役中,新編第四旅在隴東的南家李莊,及時填補了警備第三旅未到位而造成的空隙,抗擊一整天,避免了全軍的損失。彭德懷錶揚新編第四旅是出了大力的,尤其稱讚該旅第十六團,能攻能守,屢建戰功

程悅長喜歡研究戰法。他發明了“膏藥戰術”,即首次進攻沒有成功,但有一部分部隊已攻到敵人腳下,先不讓這些部隊撤下來,稱之為“在敵人眼皮底下貼上一片膏藥”,為下一次進攻創造條件。第十七師在攻克蟠龍和奪取蘭州的戰役中都成功地運用了這一戰術

1952年,程悅長升任第六軍軍長。

5.第三軍第七師師長唐金龍少將

第三軍第七師在解放戰爭時期是西北野戰軍第三縱隊獨立第二旅

該師的前身部隊是以八路軍第一二O師第三五八旅的主力第七一六團為骨幹與八路軍晉中軍區獨立第五支隊在1939年春合編而成的。1946年,唐金龍山第三五八旅副旅長調任獨立第二旅副旅長。一年後,他擔任該旅旅長

長征時,唐金龍任紅二軍團主力第四師第十二團前衛連長,為該師當開路先鋒

抗日戰爭時期,唐金龍在八路軍第一二O師第三五八旅第七一五團從副營長升到副團長。1941年升任獨立第二旅第四團團長,在山西等地與日軍作戰,幾次負傷不下火線。1945年升任第三五八旅副旅長,成為黃新廷、餘秋裡的副手

第一野戰軍主力師及其著名少將

1946年6月晉北戰役時,唐金龍奉旅長許光達之令指揮部隊冒雨攻擊寧武,守敵1100多人不敢抵抗,棄城突圍,大部被殲。1949年2月,獨立第二旅改稱第三軍第七師,唐金龍任師長。7月,扶眉戰役中,當敵一個軍向西潰逃撤們寶雞時,唐金龍率部勇猛追擊,把敵軍堵在眉縣。8月25日,蘭州戰役總攻時,第七師作為第三軍的攻擊尖刀,擔負搶佔黃河鐵橋、斷敵後路的重任。這時,已升任第三軍副軍長的唐金龍,與第七師新任師長張開基一同指揮部隊,經一夜激戰,第七師拿下黃河鐵橋,並首先衝進城內與守敵展開激烈巷戰,為最後解放蘭州作出了貢獻

1953年1月,唐金龍任志願軍第一軍副軍長,參加了夏季反擊作戰。後升任第一軍軍長。

6.總攻蘭州立大功的第四軍第十一師師長郭炳坤少將

第四軍第十一師在解放戰爭時期是西北野戰軍第四縱隊警備第三旅。

該師的前身部隊山陝北紅軍的骨幹組成,抗日戰爭時期是陝甘寧晉綏聯防軍警備第三旅

郭炳坤出身於陝北紅軍,歷任陝西關中游擊隊指導員、紅二十六軍第一團政治委員、關中軍分區司令員,參加了直羅鎮戰役。抗日戰爭時期,郭炳坤歷任陝甘寧邊區保安司令部騎兵團政治委員、陝甘寧晉綏聯防軍警備第三旅副政治委員、三邊軍分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解放戰爭時期,任西北野戰軍第四縱隊警備第三旅旅長、第一野戰軍第四軍第}一師師長。郭炳坤率部先後參加了澄郃戰役、荔北戰役、1948年冬季攻勢、1949年春季攻勢和陝中戰役等

第一野戰軍主力師及其著名少將

1949年7月中旬,在扶眉戰役中,郭炳坤率第十一師擔任截斷國民黨軍退路的任務,保障野戰軍主力聚殲國民黨軍三個軍。接著,乘勝西進,攻克蔡家坡、岐山、寶雞等地。下旬,山寶雞出發,向蘭州挺進。8月25日拂曉,郭炳坤率第十一師作為主攻尖刀之一參加蘭州戰役總攻,從西部楔入,經過反覆衝擊,於次日拂曉攻入蘭州城西關,對取得蘭州戰役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

7.負責新疆東線剿匪的第六軍第十六師師長吳宗先少將

第六軍第十六師在解放戰爭時期是西北野戰軍第六縱隊教導旅。

該師的前身部隊源頭為紅一方而軍第五軍團的一部,抗日戰爭時期由八路軍第一二九師第三八六旅一部和冀魯豫、晉察冀軍區的部分地方部隊組成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教導旅。1948年吳宗先接替羅元發,任該旅第二任旅長

第一野戰軍主力師及其著名少將

作為徐海東的老部下,吳宗先曾任紅二十五軍班長、排長、連長,紅四方面軍副團長,八路軍營長、副團長、新編第四旅第七七一團團長、新編第四旅副旅長第一野戰軍成立時,第六縱隊教導旅改稱第六軍第十六師,吳宗先任師長。蘭州戰役中,他率第十六師配合第十七師發起攻擊。在全線攻擊開始的前夜,他率部利用黑夜,沉著機警地越過許家現、湯家灣村前的蜂腰部,接近敵人陣地

新中國成立後,在新疆剿匪戰鬥中,吳宗先擔任東線指揮。1952年5月,步兵第十六師被調赴空軍,組建空軍第二十五師,吳宗先任該師師長

8.跟隨王震南下北返的第二軍第五師師長徐國賢少將

第二軍第五師在解放戰爭時期是西北野戰軍第二縱隊第三五九旅。

徐國賢是紅六軍團的骨幹、王震的老部下。他在紅十七師第四十九團,從通信排長一路升為模範師的營教導員。

抗日戰爭時期,徐國賢歷任八路軍第一二O師第三五九旅第七一八團營長、副團長,特務團團長。1944年10月,王震率第三五九旅南下,徐國賢任第四大隊大隊長。在長江以南的大田販痛擊日軍的戰鬥中,表現英勇。1945年,在王震創建湘鄂贛遊擊根據地和湘中抗日根據地時,徐國賢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第一野戰軍主力師及其著名少將

解放戰爭初期,第三五九旅北返至中原,徐國賢任中原軍區第三五九旅第七一九團團長、副旅長。中原突圍時,徐國賢奉命率第七一七團離開第三五九旅主力,迅速巧妙地在國民黨軍間隙中穿插,尋機與敵人戰鬥,跳出了包圍圈。然後,他率部在敵人的圍追堵截中奪路北移,進入關中平原,又與國民黨軍激戰,並將其甩掉。最後,穿越秦嶺,巧過川陝公路,強渡嘉陵江,渡過渭河,越過隴海鐵路,突破西蘭公路,返回陝甘寧邊區。1948年初,徐國賢擔任西北野戰軍第三五九旅旅長。1949年2月,擔任第一野戰軍第二軍第五師師長

新中國成立後,徐國賢擔任第二軍副軍長。1953年,徐國賢入朝作戰,任志願軍第一軍副軍長、代軍長。

9.善於團結人的第三軍第九師政治委員王赤軍少將

第三軍第九師在解放戰爭時期是西北野戰軍第三縱隊獨立第五旅。

王赤軍作為獨立第五旅政治委員,先後與賀炳炎、李夫克和朱聲達三位旅長共事王赤軍出身於紅六軍團,是蕭克和王震的老部下,歷任紅六軍團司令部偵察科科長、紅十七師第四十九團政治委員、紅十七師政治部主任,因政治工作出色,被評為模範師政治部主任

解放戰爭時期,在延清戰役中,王赤軍與李夫克率獨立第五旅與獨立第二旅一起,協同第一縱隊攻克清澗城,殲守軍整編第七十六師師部、第二十四旅旅部及其直屬部隊,斃傷俘中將旅長廖昂以下5200餘人 。

陝中戰役時,王赤軍與朱聲達率第九師先殲滅國民黨蒲城守軍和富平“直衛團”,後扼守乾縣以北的鐵佛寺,抗擊國民黨軍第八十二軍向西安的反撲

第一野戰軍主力師及其著名少將

扶眉戰役時,第九師奉命攻取扶風。王赤軍與朱聲達指揮部隊首先肅清了扶風西北孫家莊地區之敵,又經近10不時的惡戰,攻克扶風,殲敵第一一九軍軍部及第一九一師一部

蘭州戰役時,王赤軍與朱聲達率第九師主力在阿十鎮西南向蘭挑公路警戒,配合第七師攻佔蘭州城西關,搶佔黃河鐵橋。後來,第九師又奉命消滅黃河北岸直塔山之敵。經過一番惡戰,第九師佔領了十里店一線及以北高山,為解放蘭州作出了貢獻

10.任職陸、海、空三軍的第一軍第三師師長興中少將

第一軍第三師在解放戰爭時期是西北野戰軍第一縱隊獨立第七旅。

興中在獨立第七旅任副旅長5個月,旋即升任第三師副師長;任副師長5個月,又升任該師師長。10個月提升三級,速度是很快的。不過,興中的任職經歷也有些特別,他任團長的時間長達5年半,橫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這在戰爭年代也是少見的。所幸,興中一手帶出了一個特別能打仗的第十九團。興中任團長之前的另一個特點是,一直擔任軍事主官。從排長,到連長,再到營長,只用了兩年時間。而由營長直接提升為團長,卻用了4年半。

著名的雁宿崖、黃土嶺戰鬥,就是興中擔任晉察冀軍區老三團第一營營長後參加的兩次惡仗和漂亮仗。戰鬥中,一營擔負主攻,興中在最前沿指揮十幾挺機槍向日軍頑守的不高地猛烈掃射。然後,連隊衝上不高地,與日軍展開反覆爭奪。後來,朱德稱讚:“一營是一支能打惡仗的英雄部隊”

第一野戰軍主力師及其著名少將

在百團大戰中,興中率一營參加了第一階段攻打正太線井陘煤礦的這場硬仗。此戰,一營不但消滅守敵百餘人,繳獲槍支若十,而且還救出了兩名年幼的日本孤女。這兩名孤女就是後來受到八路軍保護,並得到晉察冀軍區最高指揮員聶榮臻關懷的日本小姑娘。八路軍火線救日本孤女一事,無論在當時,還是在數十年後,一直是人們傳頌的反對侵略戰爭、維護和平的美好話題

百團大戰第二階段,興中率一營參加了攻打淶源東團堡的硬仗。此戰打了三天三夜,負隅頑抗的日軍經過與八路軍反覆廝殺,又不斷施放毒氣,在突圍與獲救無望的隋況下,紛紛跳入火中直殺。取得勝利後,八路軍官兵登上長城要塞東團堡的照片,成為一張經典記憶

興中原名賴慶堯。要當團長了,他沒向上級提任何要求,只說了一句:先改姓名再當團長。他說,我個人姓什麼不要緊,但我的團不能叫賴團!他又說,我是中國人,在民族興亡的關鍵時刻,我和我的團要消滅侵略者,為振興我中華戰鬥到底!後來,報經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司令員楊成武和軍區政治部批准,賴慶堯正式改名。

當團長時,興中經歷的戰鬥更多,轉戰晉西北,激戰甄家莊,對日大反攻,馳援大青山,集寧爭奪戰,挺進晉中南等,都可圈可點,勝績連連。當旅長時,興中的得意之作就是參加太原戰役時的血戰牛駝寨。當師長時,興中指揮部隊就可以用馳騁來描述,速戰陝中,橫掃扶眉,直逼蘭州,挺進青海,駐防西寧,剿滅殘匪

新中國成立後,興中經過在軍事學院一年半的深造,由陸軍步兵第三師師長轉任空軍第二十五師師長。1955年授銜前夕,再轉任海軍東海艦隊航空兵司令員。

就這樣,興中演繹了建功成名於陸軍,接到授銜命令時在空軍,佩戴軍銜又到海軍的傳奇革命人生。

11.轉戰華北、西北、西南的第七軍第十九師師長何輝燕少將

第七軍第十九師在解放戰爭時期是西北野戰軍第七縱隊獨立第十旅。

該師前身部隊組建機構雖然較晚,是1948年7月以晉綏軍區所轄呂梁軍區第三軍分區第三十七團、第九軍分區第五十六團、第十軍分區第五十九團為基礎組建的,但它們都是抗戰大反攻時期的八路軍部隊,有相當的戰鬥力

該師師長何輝燕資歷老,1929年參加紅四方面軍,抗戰時期又一直在抗大分校工作。解放戰爭時期,何輝燕歷任晉綏野戰軍第三八五旅參謀長、呂梁軍區第十軍分區司令員,西北野戰軍第七縱隊第十旅旅長,第一野戰軍第七軍第十九師師長,參加了大同集寧、保衛延安、臨汾、晉中、扶眉、天水、太原、成都等戰役

第一野戰軍主力師及其著名少將

1948年10月中旬,在太原戰役第一階段戰鬥中,何輝燕和旅政治委員朱紹田率獨立第十旅奉命攻打牛駝寨。部隊先是經過一夜突擊,攻下牛駝寨;接著,又與兄弟部隊一起輪番堅守既得陣地,頂住了敵人的瘋狂反撲。在同敵人拉鋸式地進行了8天、反覆14次的激烈戰鬥後,最後佔領了牛駝寨整個陣地

1949年7月11日,扶眉戰役打響的第二天,第七軍第十九師和第十八兵團山周士第指揮,擔任正而進攻任務。部隊山興平地區沿咸陽、鳳翔公路和隴海鐵路分三路山東向西開進,對胡宗南的主力進行攻擊。12日,何輝燕和師政治委員朱紹田率第十九師沿隴海鐵路進至扶風縣絳帳鎮南大營寨地區,與胡宗南第一一九軍展開了激烈戰鬥,殲滅第一一九軍一部並對逃敵展開追擊。與此同時,王震率第一兵團當日下午攻佔眉縣及西北地區。

扶眉戰役越戰越激烈,胡宗南向第一野戰軍阻擊陣地發起了十多次集團式衝擊。何輝燕指揮第十九師在武功以南、渭河以北、隴海鐵路一側地區正而鉗制攻擊和渡河插入,切斷胡宗南一個師的退路,打了兩天多時間。第七軍連續阻擊敵人,打退了敵人的七次瘋狂反撲,為取得扶眉戰役的勝利作出了貢獻

1950年1月,何輝燕和朱紹田奉第一野戰軍指揮部的命令,在川西區黨委和川西軍區的領導下,擔負金堂及其附近地區的建政、剿匪、徵糧和改造國民黨起義部隊的任務。

第一野戰軍主力師及其著名少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