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的「三角關係」

騰訊的“三角關係”在這一波成就最高的80後創業者裡面,王興算是出身較好的那一類,他的父親是福建龍巖的“水泥大王”。據說他曾慷慨拿出1000萬資助王興創業。當然,王興婉拒了,按照美團創業8年燒掉40億美金的節奏,每天燒錢近1000萬元。

9月20日,三年虧損近353億元的美團正式在港交所上市。上午開盤報72.9港元/股,較69港元發行價漲5.65%,之後美團股價走高震盪,一度接近74港元,隨後緩慢下行。截止收盤,美團每股報72.65港元,收漲5.29%,市值超500億美元,超過京東。王興個人身家近400億元,碾壓劉強東、雷軍。

今日早間,有網友在社交媒體po圖,一位餓了麼旗手停在美團總部樓下,網友調侃稱:是來給員工送星巴克的嗎?就在美團上市當天,它的“宿敵”餓了麼在上海和北京上線了星巴克的專線配送服務。星巴克是阿里在一個月前的8月2日拿下的“新零售”訂單。

阿里和他的反叛者王興之間的角鬥還在繼續。美團招股書顯示,目前騰訊為第一大股東,持股20.13%,紅杉中國持股11.43%,王興持股10.44%。已與美團交惡多年的阿里仍持有74352299股,佔比1.48%。按照美團今日收盤市值,阿里的賬面價值約59億港元,這也是一筆不錯的買賣。

阿里與王興早已交惡,且是水火不容的競爭對手,為何阿里並未清空美團的股份?王興對此頗有怨言,“如果你不看好這家公司,那乾脆賣光好了,一定要留一點股份或許是想給我們繼續製造一點麻煩”。

美團沒上市之前,資金鍊是王興的麻煩;上市之後,王興需要面對的麻煩是在新的市場競爭格局中,美團是否保持持續領先。而隨著阿里加大對餓了麼投資,在外賣領域,美團不可避免的陷入與阿里的競爭中。

8月23日,阿里在財報中披露將設立了一家控股公司,將作為本地生活服務的旗艦公司,持有餓了麼和口碑兩大業務,並已獲得超過30億美元投資承諾,餓了麼的外賣服務和口碑的到店消費將形成更緊密的協同。

分析稱,阿里此舉直接瞄準了美團,其中口碑要對戰大眾點評,餓了麼則是出擊美團外賣。顯然,上市後的美團並未解除危機,它還有一場硬仗要打,而對方是對手兼股東的阿里,美團有幾分勝算?

1、美團與阿里:從盟友到“死敵”

美團的快速發展,離不開資本一路扶持,其8年共歷經了8輪融資,總額約550億元。

早期,阿里曾是美團最重要的盟友。

團購是個極度燒錢的買賣,2011年,拉手、糯米、窩窩團等在融資後瘋狂擴張,不少美團員工在那個時期被挖角。王興回憶,當時美團10個銷售有4個去了糯米,離開的銷售還帶走了美團跟萬達談好的單子。“那是一段非常壓抑的日子”王興說,“銷售們每天都在樓道里抽菸,抽完就出去談商家。”

在“千團大戰”最艱難的時刻,阿里及時伸出了援手,2011年7月領投了美團B輪5000萬美元融資,為缺錢的王興贏得了“突圍”的彈藥。

得益於這次合作,王興還把阿里的“鐵軍總指揮”幹嘉偉拉到了美團。幹嘉偉帶領美團完成了線下隊伍的快速建設,建立了一支地推鐵軍,為之後美團打贏戰爭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位阿里前員工評價,幹嘉偉在團購行業的低谷時期去了美團,還帶去了一批阿里的子弟兵,不管出於何種目的,在某種意義上,他確實“挽救”了美團。

但甜蜜的合作很快就出現了裂縫。2012年團購大戰正火熱的時候,阿里曾主動提出可以將美團業務嫁接到淘寶,基於阿里平臺做團購。阿里的想法是,相比美團,淘寶的流量巨大。

以往的慣例是,阿里投資的公司,發展到一段時間後會被阿里揉碎消化,然後創始人出局。心高氣傲的王興想打破這個慣例,從2013年開始極力謀劃擺脫阿里。

不過,2014年5月,美團C輪3億美元融資,阿里繼續選擇了跟投。這也是阿里最後一次投資美團。王興曾公開表示,當時阿里擁有美團10%至15%股權。

2015年10月,美團與大眾點評的合併,王興收了騰訊大筆投資後,徹底惹惱了阿里,雙方從合作者變成了“仇敵”。

據《財經》報道,王興在美團、點評合併後拜訪了馬雲和逍遙子(張勇),希望和滴滴、快的合併時一樣,能同時得到阿里和騰訊的支持。但他們說:你完全搞錯了,我們認為滴滴合併快的對阿里來說是一個失敗的例子,我們不會讓這種錯誤再次發生。”

2、阿里打折賣美團股權,扶持餓了麼反擊

在試圖掌控美團失敗後,阿里隨後選擇與拉手、窩窩團合作,又在2015年6月重啟新口碑。此外,還以戰略投資的方式屢次加碼餓了麼,這是美團點評在外賣領域的最大對手。

2016年1月,合併後的美團點評第一次融資33億美元,估值150億美元,投資方中沒有看到阿里的名字,只有騰訊。

據說,阿里對此大為光火,隨即開始以八折左右的價格出售所持股份。

2016年8月22日,億舟資產發佈公告稱:我公司推出的“億舟資產-獨角獸股權投資基金3號-新美大”私募基金第4個開放期已於2016年8月19日募集結束。

億舟資產官網顯示,兩款產品的介紹中均提到,“受讓阿里巴巴老股份額的估值價格為124.5億美元,為本輪融資估值150億美元的8.3折”,產品期限均為“3+1+1年”。

據騰訊科技報道,按當時美團點評融資估值計算,阿里所持股份的估值約10億美元(持股約7%)。分析稱,阿里以較低估值出售股份,主要是要阻擊美團點評融資,但並未成功。

此後,阿里不斷減持股份,至美團上市時,僅持有1.48%。王興預測到了阿里的“後手”,還有他們想要帶給美團的“麻煩”。王興表示,為了給美團製造麻煩,阿里肯定會不惜一切代價地扶持餓了麼。果不其然,2016年4月,阿里與螞蟻金服領投餓了麼F輪融資,12.5億美元,2017年6月再次領投10億美元。今年4月,阿里聯合螞蟻金服完成了對餓了麼95億美元的全資收購。餓了麼由此成為阿里線下零售的重要棋子。

慢慢地,阿里零售佈局中的每一環,都成為了美團產品系下的最大競品。除了美團外賣和餓了麼,大眾點評和口碑,美團也推出了小象生鮮來制衡阿里巴巴的盒馬鮮生、旅行服務上美團酒旅繞不過阿里飛豬等。

目前看來,阿里收購餓了麼還是最讓美團擔心的事情。根據招股書,美團點評的營收大頭還是來自外賣業務,從2015年到2017年,外賣營收從1.747億增長到210.3億,佔比62%。也就是說,儘管四處出擊,涉足餐飲、到店、酒旅、出行等多個領域,美團仍然是一家外賣公司,最致命的是,在這個營收佔比最大的領域,它仍沒有絕對領先的優勢。

3、分手阿里後,美團站隊騰訊美團和阿里交惡後,與騰訊越走越近,美團點評合併後的幾輪融資中,騰訊的影子頻繁出現。與阿里強勢的合作風格相反,騰訊對於所投企業一向友好,尤其是在業務層面很少干涉,這是王興比較喜歡的。

美團和阿里、騰訊之間糾纏的“三角關係”始於2015年。當年10月,美團宣佈和大眾點評合併,在此之前兩家之間在融資上曾展開了接近一年的“軍備競賽”,融資規模和金額都已經龐大到一定量級,雙方的背後站著阿里與騰訊。

最後,在騰訊的主導下,美團與大眾點評完成了合併,並領投了33億美元的新融資。

伴隨而來的,是阿里和美團的關係驟降至冰點。就在宣佈新融資的同一個月,阿里宣佈要開放支付寶旗下的餐飲O2O口碑網的平臺API接口,吸引更多的線下商戶加盟,主要是為了和大眾點評的業務抗衡。

美團也不甘示弱,要求和美團合作的商戶不許繼續使用支付寶進行結算,也不允許商戶在門店內擺放支付寶的海報和付款指示牌,甚至強硬要求商家關閉在支付寶上開通的線上門店。在美團的APP中,支付寶支付的接口也被拿掉,這一改變沿用至今。

王興無奈選擇了看起來更友好的騰訊,原因是騰訊更像是美團的朋友。在一次公開採訪中,他還評價,阿里巴巴雖然戰鬥力很強,“但如果更有底線一點,我會更尊敬他們”。

今年4月,美團收購摩拜,有媒體曝出滴滴也參與了競價,但最後敗給了美團。值得注意的是,騰訊同時是美團和摩拜的最大股東,在美團拿下摩拜的交易中,馬化騰的角色十分關鍵,有媒體報道是馬化騰親自出面促成了本次交易。

燒錢的共享單車對於王興和馬化騰來說是一場持久戰,美團曾經在“百團大戰”的經歷證明,它擅長用精細化運營來控制成本,這也許是馬化騰支持美團的原因。

對於王興來說,選擇了公開站在馬雲的對立面,無論成敗,其在互聯網圈的地位將上升。可以猜測的是,馬化騰下次組織反擊阿里的局時,在劉強東、王衛之外,將首選王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