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南山寺十八羅漢雕像,十八羅漢真實身份到底是什麼


這是在三亞南山寺三十三觀音堂前拍的十八羅漢雕像。

羅漢又稱阿羅漢,指能斷除一切煩惱,達到涅槃境界,不再受生死輪迴之苦,修行圓滿又具有引導眾生向善解脫的德行,堪受人天供養的聖者。

十八羅漢是佛教中十八位永住世間、護持正法的阿羅漢,是由十六羅漢加二尊者而來。他們都是歷史人物,有名有姓身世各異。

十六羅漢主要流行於唐代,至唐末,開始出現十八羅漢,到宋代時,即為十八羅漢了。他們都是佛的弟子,是接受了佛的囑託,永不涅槃而住於世間,隨緣度化眾生。

據經典載,有十六位佛的弟子受了佛的付囑,不入涅槃。公元二世紀時師子國慶友尊者作的《法住記》中,更記載了十六阿羅漢的名字和他們所住的地區。這部書由玄奘法師譯出之後,十六羅漢便普遍受到我國佛教徒的尊敬。

到五代時,繪圖雕刻日益普遍起來,後來畫家畫成了十八羅漢,推測畫家原意可能是把《法住記》的作者慶友尊者和譯者玄奘大師也畫在一起。所以成為十八羅漢。

另有考證認為,清乾隆年間,乾隆皇帝和章嘉呼圖克圖活佛認為:十八羅漢的最後兩位應該是降龍羅漢和伏虎羅漢,由於是欽定,從此十八羅漢便被規定了下來。

十八羅漢具體名稱如下:“坐鹿羅漢”、“喜慶羅漢”、“舉缽羅漢”、“託塔羅漢”、“靜坐羅漢”、“過江羅漢”、“騎象羅漢”、“笑獅羅漢”、“開心羅漢”、“探手羅漢”、“沉思羅漢”、“挖耳羅漢”、“布袋羅漢”、“芭蕉羅漢”、“長眉羅漢”、“看門羅漢”、“降龍羅漢”、“伏虎羅漢”。

蘇頻陀尊者——託塔羅漢。七層寶塔、佛法通靈,威而不怒、道行超群

羅怙羅尊者——沉思羅漢。佛祖十大弟子之一。沉思羅漢那尊塑像俗稱沉思羅漢,他的特徵面相豐腴、蠶眉彎曲、秀目圓睜、敦厚凝重的風姿之中帶有逸秀瀟灑的氣韻。

現今在我國多地寺廟道場中,多為十八羅漢,最後兩位即是降龍羅漢與伏虎羅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