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羞心理學》:克服害羞是場硬仗!

害羞常常與“沉默寡言”聯繫在一起,也可能表現出臉紅、緊張、心跳加速、出汗、神經質發抖等生理症狀。有的害羞者無法在公眾面前講話,總是很擔心別人對自己的印象和反應,比如他們認為我怎麼樣?他們會喜歡我麼?我的外表如何?也有的害羞者可能表現的很正常,當他們說自己很害羞的時候,人們簡直不敢相信,“你這麼會講笑話、唱歌、跳舞,有這麼多朋友,怎麼可能是個害羞的人?”一旦別人想要深入探究,害羞者們就會運用他熟練的社交技巧掩飾過去,把所有的焦慮都留給自己。

為什麼人們會害羞?不同領域的研究者給出了不同的答案。

《害羞心理學》:克服害羞是場硬仗!

人格特質學家認為害羞可能是遺傳;行為主義者認為是缺少社交技巧;精神分析學家認為是個體潛意識下內心激烈衝突的表現;社會學家認為在社會環境下,大家都有些害羞;社會心理學家認為這只是一種社會生活標籤,可能是你自己貼上的,也可能是別人給你貼上的。

四歲的時候,有一天我剛好想跟媽媽說什麼事情,我很努力的表達,但這個事情好像有點抽象,換了很多種表達方式仍然沒有說明白,五分鐘後,媽媽突然大笑起來,我當時就傷心的哭了。這麼多年來,我一直清楚的記得那天,那種恐懼和不信任感,但媽媽一點印象也沒有。大人們從來察覺不到自己給孩子造成了多麼嚴重的創傷

有的害羞是後天習得的,有的害羞是因為過度自我,有的害羞是因為孤獨。比如生活在頻繁搬家的家庭中的孩子,會有一種強烈的社會隔離感和孤獨感,彷彿生活在一個陌生的國度,長大以後,即使簡單的社交也變得很困難。

《害羞心理學》:克服害羞是場硬仗!

有時候父母、老師也促成了孩子的害羞:他們給孩子貼上害羞的標籤,無視害羞的存在,甚至營造了害羞的環境,導致害羞的孩子對自己的印象極差。在與朋友、愛人相處時,他們會發現自己好像缺乏某種能力,很難把陌生人變成朋友,把朋友變成愛人。慢慢的,他們會以為自己不被需要,也不指望從人際交往中得到快樂,自己也不願意付出了。即使內心渴望,也表現的漫不經心,因為被拒絕更讓人痛苦。一旦建立了這樣的自我防禦機制,就很難在擺脫害羞。一旦這種人際交往的痛苦發展為癲狂,就會引發更嚴重的問題,比如酗酒、暴力等。

《害羞心理學》:克服害羞是場硬仗!

那麼應該如何克服害羞呢?

第一,重新認識你自己。害羞的關鍵就是過度關注自己的負面評價,甚至有些評價本身就是錯誤的。你可以在紙上重新勾勒你的形象,也可以對著鏡子仔細的觀察,或者把生活想象成一部電影,站在旁觀者的角度重新認識自己。

第二,坦然面對自己的害羞。做一下“斯坦福害羞調查問卷”,想一想,害羞對你造成了怎樣的影響?讓你付出了什麼代價?失去了什麼機會?想一想,自己感到焦慮的時候都做什麼?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沒有用的?想一想,你是否感到孤獨,這些孤獨的時間你是怎麼打發的?有沒有更好的選擇讓你感受到生活的樂趣?現在你已經對自己的敵人很瞭解了,那麼開始制定一個作戰計劃吧,全力以赴的打敗它。

《害羞心理學》:克服害羞是場硬仗!

第三,呵護自己的自尊心。自尊感高的人往往不會因為別人的拒絕、批評而感到崩潰,如果有人對你提出“不成熟的小建議”,你只需要表示感謝,然後堅持自己的做法,而不是自我懷疑。你比任何人都更瞭解自己,如果你都認為自己是錯的,不值得交往的,別人又怎麼會喜歡你呢?

第四,提高自己的社交技能。社交技能是可以通過一系列行為訓練提高的,將你的作戰計劃付諸行動,從行為上做出改變,比如強迫自己開口說話、剪一個適合自己的髮型、搞清楚適合自己的打扮、練習與陌生人交談、多使用讚美性的語言、嘗試認識更多的人等等。

如果你是一個害羞的人,可以在菲利普·津巴多的《害羞心理學》書中瞭解害羞的原因以及克服害羞的方法,如果你的身邊有害羞的人,你也可以瞭解如何幫助別人戰勝害羞,如論如何,這都是一本實用性很強的心理學書籍,對害羞的人來說,也許能夠得到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