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用陰謀論解讀萬科的「活下去」!你會錯判市場!

別用陰謀論解讀萬科的“活下去”!你會錯判市場!


滿屏都在討伐萬科的“活下去”,是故意作秀,是營銷,是在唱空中國樓市,嚇死中小房企,萬科等著撿屍,什麼評論都有。

因為萬科明明手裡握著1595億的現金,完全可以覆蓋1年內到期的所有負債609億,還綽綽有餘,淨負債率32.7%,這麼一家財務穩健的房企,都活不下去了,意味著全中國的房企都要死了。

所以當萬科喊出“活下去”這個口號時,沒有人會真的相信萬科是活不下去了,只好去揣測萬科背後到底有什麼陰謀。

雖然我跑萬科十年了,但還是不喜歡瞎猜,也很厭惡陰謀論,所以專門跟幾個萬科的人聊了下,包括官方和非官方,集團和地方公司。


別用陰謀論解讀萬科的“活下去”!你會錯判市場!


我們先要搞清楚,這個“活下去”為主題的會議,是萬科集團在大梅沙總部的會議室裡開的,不是某個酒店,是集團管理層和萬科各個一線公司總經理才能參加的內部會議,並不是萬科對外的會議,只是有人洩密了。


別用陰謀論解讀萬科的“活下去”!你會錯判市場!


所以內部會議的目的,就是希望跟各個地方公司管理者多交流,並不是說萬科活不下去,而是要大家有一種危機感,對當下的嚴峻形勢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房地產即將邁入一個艱難的時刻,大家要形成統一共識,讓未來活的更久一點。

說鬱亮矯情的,故意裝可憐的,我不知道你們咋想的,人家一個董事長,跟下面的lead們灌輸戰略路線,是裝給誰看呢?萬科要打悲情牌給政府看嗎?就憑萬科一個企業能打的動中央放鬆調控嗎?能打的動央行放鬆貸款嗎?太高估了萬科的能量了!

還有人說華為可以喊活不下去了,但你萬科不行,因為萬科是上市公司,要對股東負責,華為沒上市,隨便他怎麼喊,但我覺得恰恰是對股東負責,一個領導者,才需要在行情危機來臨時,具有前瞻意識,危機意識,難道當一個充滿泡沫的市場,到了懸崖邊上,居民槓桿都加不上去了,而庫存在增加,而政策卻沒有半點放鬆的跡象,大家都在因為融資回款發愁的時候,你還要他對後市保持很樂觀的態度嗎?有什麼理由樂觀呢?

萬科喊出“活下去”,對其他房企反倒是一種警示作用,因為冬天真的來了!

如果萬科真的那麼有私心的話,就應該悶不作聲,等著一大批小房企死了後,萬科直接去抄底收購豈不是更好?全中國那麼大,十多萬家房企,萬科的市場佔有率才不到4%,能有多大的影響呢?所以這些陰謀論根本就站不住腳跟。

如果你瞭解萬科過去幾年在幹什麼,受了誰的影響,也許就不會對鬱亮喊出“活下去”這麼大驚小怪了。

這幾年萬科一直把華為作為主要學習的對象,鬱亮親自帶隊去華為考察,從華為挖人,有幾本華為的書是必讀的,萬科員工甚至感覺公司的管理越來越像華為了。

包括:待遇傾斜到一線,一線的工資與非一線的要拉開差距,向奮鬥者,創造價值的員工傾斜;一位萬科員工告訴櫻桃,今年改革收入傾斜到一線之後,他的收入翻了一倍。

比如職級工資體系重構,每年都要考核競聘上崗,薪酬每年調整一次,35歲以上如果升不上去,你的壓力就很大,大部分人會選擇跳槽,年輕人上;推崇奮鬥者精神,不能養閒人,崗位工資根據你貢獻的價值來浮動。

比如組織重構,採取管理層輪值,比如深圳公司的總經理就是輪值,萬科泊寓也有輪值.

在萬科內部員工看來,鬱亮提出“活下去”,和比爾蓋茨說的“微軟距離破產永遠只有18個月”,以及任正非所說“華為距離破產永遠只有30天”的危機感如出一轍,都是一種居安思危,一種對市場的敬畏,一種真正穿越週期的自我警醒。

當一個領導者過去幾年腦子裡,不斷被灌輸一種危機感,一旦行業拐點來臨時,喊出“活下去”就真的不足為奇了。


別用陰謀論解讀萬科的“活下去”!你會錯判市場!


我今天的文章並不是萬科的公關文,只是面對很多陰謀論,不吐不快,很想客觀的談下。

地產行業的人覺得,萬科你既然老在說危機,從08年就說拐點,2012年又說白銀時代,現在又說活下去,一直唱衰房地產,狼來了喊了十年,怎麼不離開這個行業呢,可你偏偏還在不斷拿地,而且業績高歌猛進,規模從08年的478億做到了五千多億,這不是婊子乾的事嗎?

我從08年做記者就開始跑萬科,每次萬科的年度發佈會都會參加,說實話,在媒體面前,十年來,萬科也沒有不看好過房地產,哪怕是2012年,萬科提出白銀時代,媒體追著問鬱亮,這是不是意味著房地產不行了,鬱亮都是說,白銀雖然沒有黃金值錢,但它也是一種貴金屬,中國的城鎮化還沒有完成,還有很大的空間。

只不過為什麼會有白銀時代的提法,是因為過去是黃金時代,毛利率高,沒有調控,地產公司不多,閉著眼睛都賺錢,而慢慢的調控成為常態化了,各行各業都來做地產了,毛利率下降,不好做了。

所以也是在2012年,萬科提出戰略轉型,做城市配套服務商後,才開始發展除住宅之外的其他業務,但萬科並沒有去地產化,住宅始終是主業。

當然,萬科白銀時代的提法,確實是看走眼了,因為那是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調控,萬科也沒經歷過,結果沒有料到2014年下半年會開始放鬆調控,在去庫存下,萬科採取的保守策略,讓佈局二三四線的碧桂園和恆大這兩家房企,加槓桿彎道超車後來居上了。

按照孫宏斌的說法,2015年之後,房地產迎來了超級大牛市,房價瘋狂上漲,顯然是鑽石時代,而非白銀時代。

哪怕是說“活下去”,並不是說房地產沒有前景可言了,而是誰熬過這個冬天,就能迎來春天。

最近在9月8日北方區域的媒體交流會上,鬱亮跟記者說,“我到今天為止仍然覺得行業非常有前景,但是像過去那種容易賺錢的時代,我早就說了一去不復返了,但是很多人不相信這個事情,尤其是前兩年萬科在規模上不再領先之後。我們今天終於認識到,我們的行業簡單以規模、速度評價是不合適了。”

所以未來三年,萬科就是要收斂聚焦,瘦身,有些業務不做了,主要是沒有利潤或者有風險的業務不會做了。


別用陰謀論解讀萬科的“活下去”!你會錯判市場!


今天鬱亮說活下去,大背景還是政策嚴控,地產銀根緊縮,金融去槓桿,這在上次流出的例會文件上鬱亮也說了,今天我們面臨的轉折是全方位的,在政治、經濟、國際、軍事等方面,社會全方位進入轉折點時,所有行業無一倖免。

市場行情從7月份開始真的在急轉直下,大公司最先感受到變化。

有個前瞻的數據值得注意,萬科全國7月份訪客量環比下滑約20%,8月份環比下滑約5%。

三季度的銷售數據剛剛出爐,特別是前三強,碧桂園、恆大、萬科,相比二季度已經有明顯下滑了。


別用陰謀論解讀萬科的“活下去”!你會錯判市場!


碧桂園五六月的銷售額還在700億以上,七八月就下滑到了四百多億,業績下滑太厲害了。所以碧桂園在全國的多個城市都開始降價了,我昨天的文章,各地粉絲也留言反映了不同的降價情況,特別是三四線城市,市場冷淡的比我預想的要快。

克爾瑞圖:2018年前三季度前100強各梯隊各季度總規模走勢(單位:億元)

別用陰謀論解讀萬科的“活下去”!你會錯判市場!


萬科某地方公司的人跟我說,現在他們回款壓力很大,一切以回款為目標,拿不到回款他們的獎金都沒有,他們都會鼓勵客戶選擇一次性付款,可以享受多一點折扣,他們也會幫客戶想辦法找錢,這樣萬科就可以快速回款了。

有的萬科分公司要求開盤一年內必須清盤,有些賣的不好的分公司開始降價促銷了,比如廈門。

融創現在對回款甚至給出了佣金鼓勵,客戶全款付的,給銷售人員佣金提高50%。

總之前面四大房企,碧桂園,恆大,萬科,融創四家都已經感受冬天來了,現在拼命回款,減少拿地。

2016年以前還有很多房企學萬科,但是後來發現萬科錯了後,他們轉而把恆大碧桂園作為學習的榜樣,可是學到了一半,政策又突然去槓桿了,結果碧桂園模式也出現問題,學不下去了,大家都亂了陣腳,所以不到最後,真的說不好誰是贏家。

有個巨頭都開始裁員降薪了,銀行也在催著還開發貸款了,所以不得不......還有的中型房企都拖欠員工工資了,具體我就不點名了,節後有機會再專門寫一篇吧。

面對政策的不確定性,小心駛得萬年船,萬科這次如此謹慎,不是壞事。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櫻桃大房子(ytdfz8),專注研究房地產十年,通過深入研究宏觀經濟走勢,為讀者把握房地產漲跌的短週期,不唯空,不唯多,只唯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