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聚活水潤民心——廣水30年「治水」工作側記

荊楚網消息(通訊員 彭曉華、朱青、劉嘉琪)防汛抗旱、清淤引水、築庫蓄水、借水美城……廣水建市30年來,該市水利部門緊緊圍繞治水興水“強基礎、補短板、優生態、惠民生”的思路,爭取上級投資計劃14.87億元,大興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助力“魅力廣水”建設。

防汛抗旱保民生

“現在下大雨再下大些,也不用晚上往水庫跑,安全多了。”9月28日,廣水市武勝關鎮冷棚村深水溝水庫管護人王春平說道。

自2003年以來,該市先後完成6座大中型水庫及195座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建設。近十年來,該市投資5.78億元新建小型水庫1座、除險加固水庫201座,確保水庫正常蓄水和安全度汛。目前,該市已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3萬公頃,治理河道60多公里,整修堤防60.6公里,使中心城區防洪標準超過20年一遇。

如今的廣水,洪水有出處、清水有去向、供水有地方、水質有保障。2000年以來,該市水利系統投資1291.5萬元實施農村人畜飲水解困工程,興建各類飲水工程6231處,集中解決了4.49萬人飲水困難問題。該市還投資2.4億元鋪設供水主管近4000公里,使近60萬農村人口飲上安全自來水。

廣聚活水潤民心——廣水30年“治水”工作側記

“沒安自來水以前,壓水井壓出來的水質量不好,有汙染。去年安了自來水以後,水是清涼的,質量又好,煮飯又好。”在廣水市武勝關鎮泉水村的小溪旁,幾名村民正在拉家常。

近年來,該市合理利用水庫除險加固工程項目建設契機,統籌解決景區水源及景區規劃建設等問題,以武勝關生態文化旅遊區為品牌,集中連片深度開發三潭、中華山、黑龍潭、桃源等核心旅遊資源,逐步實現“實施一處工程建一處景點”。建市以來,該市累計投入資金6395萬元,先後實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2013-2017年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以及生態清潔小流域治理等項目,治理了龍泉河、興河、黑虎衝、十里河、寶林河等9條小流域,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33.06平方公里,共建設坡改梯343公頃,種植水保林1116公頃、經果林875公頃,封禁治理7480公頃,項目區保水、保土能力大幅增加,植被覆蓋率比治理前提高5.81%。截至目前,該市投資600萬元的飛沙河、許家沖水源地達標項目建設全部完成,保障了水源地生態環境和水質安全。

如今,廣水生態水源建設已在該市各地開花結果。武勝關鎮桃源村被評為“全國旅遊創客創業基地”“湖北省最生態地名”“十大荊楚最美鄉村”,武勝關鎮碾子灣村被評為“省級旅遊名村”,黑龍潭成功創建國家3A級旅遊景區,長嶺鎮、武勝關鎮、馬坪鎮成功創建隨州市旅遊強鎮,徐家河水滸文化旅遊園、桃源村、長嶺鎮雙龍泉生態園被評為“湖北省休閒農業示範點”。

引來生態活水,築造魅力廣水,滋潤百姓心田。下一步,該市水利部門將繼續深入貫徹“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全力立項爭資,力爭到2020年,農村飲水安全實現“全覆蓋”,中小河流鎮區段防洪標準達到10年一遇,治理清潔小流域60平方公里,努力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鄉村振興戰略和魅力廣水建設提供有力水利支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