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壁紙「小鮮肉」「娘娘腔」,就不能換成「戰狼」嗎?

手機壁紙“小鮮肉”“娘娘腔”,就不能換成“戰狼”嗎?

最近,一檔電視節目引發網友對中國男性青少年“陰柔化”趨向的深深憂慮。

當“小鮮肉”走紅娛樂圈,陰柔之風漸漸影響到青少年的審美追求和偶像選擇時,許多人擔心以“娘化”為美的審美觀,會對青少年造成負面影響,進而銷蝕整個國家和民族的陽剛、血性之氣。這樣的憂慮,既要冷靜看待,也需認真關注。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成長有了充足物質條件保障的青少年,追求更精緻的外在,本無可厚非。回想改革開放前,人們考慮更多的是如何填飽肚皮而不是怎樣打扮自己,一條褲子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完老么穿。今天,多數家庭不再為吃飽穿暖發愁,青少年自然會將目光轉向好看、帥氣、漂亮。

手機壁紙“小鮮肉”“娘娘腔”,就不能換成“戰狼”嗎?

審美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隨著人的成長和心智的成熟而變化。不同個體、不同年齡層次的審美取向存在差異甚至大相徑庭,是正常現象。想當年,70後、80後在臥室裡貼上“小虎隊”海報時,不少50後、60後家長曾疑惑不解;80後、90後哼著周杰倫的歌時,也有很多家長感到詫異。

我們希望今天的青少年崇尚陽剛血性,同時也要理解和包容他們對於精緻外在的喜愛。我們如果僅僅將批評“陰柔化”的矛頭指向外表,難免過於淺表化。試想,逼著他們卸妝,他們的內心就會變得堅強嗎?手機壁紙是“小鮮肉”,就不可能成為“戰狼”嗎?

那麼,當我們擔憂“陰柔化”氾濫時,究竟在擔憂什麼?實際上,我們不僅擔憂青少年外在形象的變化,更擔憂他們精神世界的荒蕪和血性陽剛之氣的銷蝕。的確,比外表“娘化”更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迷茫、心理上的脆弱、責任感的缺失和尚武精神的消退;比追求外表精緻更堪憂的,是追求精神上的精緻利己。

眼下正值徵兵季、學生軍訓季,從近年來的情況看,不乏這樣的現象:有的青年不願意參軍入伍、入伍後吃不了苦打退堂鼓;有的青少年受不了學校的軍訓,太陽一曬就中暑、三天兩頭泡病號;還有一些家長認為,“孩子是來上學的,不是來軍訓的”“別人的孩子當兵可以,我家的孩子不能去吃這個苦”。

社會需要包容,但任何一個社會、一個個體都需要精神脊樑。從古羅馬貴族崇尚奢華享樂後的衰敗,到八旗子弟玩物喪志後的墮落,歷史一再告誡人們,尚武精神和血性陽剛之氣不能丟失。青少年是家庭的希望,也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在他們的成長之路上,可以有娛樂明星作伴,但更需要精神偶像引領。其中,以身許國、血性陽剛的軍人自然不可缺席。

青年有血性民族才有希望。審美追求反映價值追求,也必將深刻影響人的精神品質。在注重外在形象塑造的同時,我們應更注重青少年內在涵養、精神境界和意志品質的培養,引導他們培塑家國情懷、承擔社會責任;鼓勵他們直面困難挫折,淬鍊勇敢堅毅的品格、血性陽剛的氣魄。

時值9月,一批青年正步入軍營、走上軍訓場。在矚目關於“陰柔化”的批判和爭論之餘,不妨對軍營和軍訓多一些關注支持,為正在加鋼淬火的軍營新生代們點贊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