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家上市,77.56%破發,港股也沒「餘糧」了嗎?

又一港股的新經濟概念股破發了。

昨日(9月27日),新經濟金融服務第一股“華興資本”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交易,開盤後平開低走,盤中一度大跌近20%。截至收盤,華興資本跌幅達22.33%。

港股破發已成常態:其中包括“科技人力資源第一股”獵聘網、“家裝垂直平臺第一股”齊屹科技(齊家網)等新經濟概念股,也都在登陸香港交易所首日破發。

最被關注的一次破發還要屬小米。作為港股同股不同權的首家公司,小米開盤下跌2.35%。對此,雷軍也只能帶著他特有的“雷式微笑”回應稱,“這未必不是好事。”可是,這對於一些米粉來說確實不是好事。一些米粉因為小米上市而開戶,或許讓他們沒想到的是,小米上市首日就遭遇破發,這也被一些人戲稱為“年輕人第一次被套”。

事實上,小米的估值在籌備上市過程中出現了過山車式的起伏。從傳聞中的2000億美元,到年初募資時的790億美元,再到CDR發行推遲後的550億美元,最終小米上市的股票發行價僅為17港元,首日即遭遇破發,收盤市值480億美元。但在2014年年末E輪融資,小米就曾以400億美元估值融資15億美元。

業內普遍認為,當前低迷的市場狀況與估值計算方式的分歧是造成小米估值下降的主要原因。京東集團創始人劉強東曾發文表示,前幾年資本氾濫,使得很多創業公司享受了超高一級市場估值,而“現在可能到了裸泳的時候了”。

157家上市,77.56%破发,港股也没“余粮”了吗?

截至9月27日收盤,小米每股15.96港元,依然低於17.00港元的發行價。

眾多被外界熟悉的新經濟股中,美團“倖免於難”,首日上漲5.29%。不過,此後美團股價持續走弱。截至9月27日收盤,美團股價為67港元,已跌破69港元的發行價。

關於小米和美團,原鼎暉創業投資基金創始人之一、青普人文度假創始人王功權曾在黑馬營上評價道:這兩家企業三個月內的股價走向,將深刻影響中國創投行業的投資價值取向。“好,則大家繼續做爆炸成長夢想;不好,則意味著風險投資一個泡沫時代的結束。”

今年是赴港股IPO大年。雪球的數據顯示,截至9月27日,共有157家企業登陸港股。截至9月14日,以美元計,香港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IPO募集資金規模達到249億美元,全球第一。

其中,無論是在IPO數量還是IPO募資規模上,內地企業均成為香港證券交易所的主力軍,中國鐵塔、小米、美團點評、平安好醫生、海底撈、映客等眾多行業龍頭和新經濟企業齊聚港交所。

根據畢馬威的數據,香港前三個季度IPO規模前十名基本被內地企業所佔據,其中中國鐵塔以588億港元的募資規模佔據第一的位置,小米集團以426億港元居第二位。

今年港股出現上市潮,匿名券商投行人士認為主要原因是掛牌門檻低,特別是港交所4月30日生效的新政,掃除同股不同權障礙,允許生物科技公司在0收入的情況下上市,這樣的低門檻給PE、VC投資的創新公司上市退出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相比之下,A股IPO和併購重組審核越來越嚴,新三板市場長期低迷,國內的股權投資市場大量資金無法退出,港交所無疑成為風投退出的最好選擇。港交所總裁李小加在香港LME亞洲年會上表示,很多公司會在8月以後在港股上市,9月到11月將是上市的高峰期。

除了政策這個外部原因外,缺錢成為內地新經濟公司赴港上市的另外一個驅動力。以小米科技為例,它在上市前一輪融資估值已超過400億美元,如此高的估值,如果想在一級市場繼續融資,很難。因為能一口氣拿出那麼多錢的機構寥寥無幾,比如軟銀和少量國家隊投資機構。即便他們願意拿出錢來,對回報也有預期,“至少幾倍”黑馬基金合夥人胡翔告訴創業家&i黑馬,像小米那麼大體量的公司,很難再有那麼高的成長和回報。而二級市場,有大量的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他們對回報的預期沒有VC\PE那麼高;在二級市場,小米的股份可以按股票拆小,投資者按手購買,進入門檻低,且可隨時交易,進退皆可。

那些估值不是那麼高的公司,比如流利說,上市後僅6億美元估值,僅獨角獸量級,這種公司,如果用戶、營收等關鍵指標增速依然不低,在一級市場還是容易拿到錢的;如果增速已平滑,去二級市場拿錢是明智的選擇,難度會比一級市場小一些。

但與港股上市潮相伴的是港股破發潮——截至今年8月28日,港股首日破發率達到了30%。但若把首日破發改成截止目前股價是否破發,數字則觸目驚心。

雪球的數據顯示,截至9月27日,共有157家企業赴港上市,其中121家企業跌破發行價,佔比高達77.56%。

157家上市,77.56%破发,港股也没“余粮”了吗?

這個數據意味著,今年股民在港股炒次新股,無異於變相捐款。是港股市場不吃新經濟這一套了嗎?還是港股這位“地主”家也沒餘糧了?

港股破發潮背後的真相是什麼?

總體來說,今年在美聯儲加息、國內去槓桿、貿易摩擦打擊市場信心的大背景下,港股一直處於下跌狀態(回撤近15%)。今年港股市場資金面本身就面臨內外多重壓力,包括資金迴流美元、銀行間結餘降低、南下資金降速等。

港股IPO“井噴”導致市場出現“過熱”壓力,資金面承壓、資金過於集中於明星新股以及估值過分炒高等因素,都導致了“破發潮”的出現。

在創世夥伴資本創始主管合夥人周煒看來,破發是正常現象。不管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現在都面臨著全球經濟環境變化的挑戰,連同貿易糾紛等,都會影響大家的信心。這必然會帶來投入資金量的減少。投入資金量的減少,估值很可能會下降。

既然破發如此厲害,為何內地企業還是前赴後繼地赴港上市呢?

“破發不重要,重要的是拿到錢。”胡翔曾幫助企業在港上市,他告訴創業家&i黑馬,只要企業上市路演時能找到基石投資人,能最終定價發行,這意味著最終能拿到錢,那麼破發只是面子問題。完成上市後,無論是創始人,還是前期投了很多錢的VC/PE機構,都會心安。二級市場的流動性,讓企業透明、可信,從而可以通過質押股票,增發等方式繼續融到錢,而投資機構也可以通過賣股票實現退出。

況且,很多企業融資的時候,投資機構都要求其簽署某個時段登陸資本市場的“對賭協議”,時間一到投資機構會推動企業上市。

當然,港股破發率如此高,對於排在10-12月份上市的企業壓力巨大。這些企業路演時,會被基石投資者壓低股價,甚至市值會低於上一輪融資的估值。有的企業會咬咬牙繼續上,有的公司可能忍不下這口氣,賭氣不上了。此時,什麼樣的上市姿勢是對的呢?胡翔認為,上比不上好。

2014年4月,觸控科技赴美IPO,路演時,觸控創始人陳昊芝認為,觸控科技遊戲業務價值超過6.7億美元(2013年上市的中手遊的市值),引擎業務價值至少6億美元(2013年亞馬遜曾欲以該價格收購),兩部分相加,觸控科技至少有超過13億美元的市場價值,但卻被歸為純遊戲公司,只能按5.4億美元的定價上市。 陳昊芝最後決定暫停上市,2015年將子公司在韓國資本市場掛牌,實現了曲線上市。

有投資人告訴創業家&i黑馬,在TMT領域,大部分新經濟公司沒有實現盈利,任何一個細分領域,如果有一家公司IPO了,其他公司必須馬上上市,否則基本就很難有IPO能力了,或者即便上了,市值也不會太高,難免被領頭羊公司吃掉。比如土豆網因為上市前夕遭創始人王微的前妻訴訟,錯過最佳上市窗口,最後被對手併購。

只要公司本身是健康的、基礎是紮實的,即便短期大幅破發也不用過度緊張。

周煒認為,上市已讓企業站在不同的競爭線上。第一,上市了給企業提供資本工具,可以用資本快速幫助公司成長。比如併購,上市公司可以便利地通過發行股票進行併購,來擴大自己的規模。

第二,上市代表著一個公司的透明化程度達到一定的要求。非市公司和上市公司最大的區別在於企業是否要對公眾——不管是股東還是非股東,公開詳細的運營財務數據。這種透明化給大家帶來了一種安全感,也給企業更多的監管壓力,讓它更合規。“上市有點像一個人考上了大學,他能進這個好大學,側面印證了他的學習能力。他上大學以後,中途(是否)退學去創業,那是他的決定。”

總體看來,周煒表示當前二級市場總體上是相當正面的,甚至可以說今年是中國過去十年二級市場最好的一年。美國市場持續向好,赴美上市企業很多;港股改革也給中國的互聯網創業公司提供了一個上市的新渠道;A股也在研討互聯網公司回國上市的可能性。“公開市場整體上比五年、十年前好很多,機會也多了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