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鍋爐運行經驗總結

一般來說,鍋爐運行包括幾個方面:日常監視與調整操作;事故處理;啟動與停止;優化運行方式與技術改進。在鍋爐正常運行的時候,日常運行的監視與調整操作佔主要部分,我們運行人員的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圍繞這一內容。

技術|鍋爐運行經驗總結

在鍋爐日常運行的監視和調整操作方面來說,“穩定”是關鍵,壓力,溫度,水位,負壓,輸灰等等參數,保持穩定工況是安全經濟運行的重要保障。

簡單來說,穩定工況主要通過“平衡”的手段來取得的,例如汽機負荷與爐內燃燒工況取得平衡,則壓力穩定;給水量與蒸發量(產氣量)取得平衡,則水位穩定;引風量與送風量相平衡,則負壓穩定。

而根據鍋爐運行調節的目的,採取必要的調節手段,是每一個運行人員應掌握的知識。

一、日常調節的關鍵-“汽壓”

在鍋爐各主要參數中,保持主汽壓力穩定是其中關鍵,只有汽壓穩定了,其餘參數才能穩定下來。汽壓不穩,汽溫,水位都會隨之變化,所以調節時首先要從壓力著手。

汽壓分為外擾和內擾,對於小電廠而言,外擾即外界負荷一般變化不大,因此汽壓的變化都是由內擾即爐內工況改變引起的,故保持爐內燃燒工況的穩定是汽壓穩定的前提。

如果燃燒工況發生改變,比如配風比,垃圾發熱量等因素改變,壓力就會發生變化,要求我們進行調節,從而在爐內工況變化的過渡狀態進入穩定燃燒狀態。

二、關注氧量變化

氧量是監視爐內過量空氣係數的一個指標,它與爐內燃燒工況的變化息息相關,如果在外界負荷,燃燒方式,引送風量,漏風量等參數不變的情況下,氧量就與爐內燃料的放熱量相對應。

一般來說,穩定工況下,爐內的放熱量與送風量相匹配,氧量保持基本不變,主汽壓力也相應穩定在某一數值。氧量增大,說明爐內放熱量小於送風量,這時壓力就會下降,就要求加大垃圾焚燒量,維持壓力。

而因為汽包的蓄熱能力和燃燒設備的慣性,主汽壓力的變化速度慢於氧量的變化速度,因此,關注氧量變化就可以提前判斷壓力的變化方向,從而對壓力的調節起到超前調節的效果,這是調節壓力穩定運行的一個主要依據。當然氧量變化也不能完全說明是燃料放熱量引起,在一些引起燃燒工況變化的操作或事件發生時,也會引起氧量變化。

如吹灰打焦等,但也可以根據其變化來判斷操作的正確或分析事件的原因。總之,關注氧量變化除了可以控制燃燒的經濟性,也是保持各參數穩定的一個重要手段。

而在事故處理及燃燒不穩定的時候,氧量變化更為明顯,特別是氧量突然之間大幅上升,很可能是爐內燃燒極微弱,這往往是即將發生大量出生料的情況,出現這種情況,應立即減緩爐排速度,並加強燃燒,不能猶豫延遲。

三、注意“提前調節”和“過度調節”相結合

對於蒸汽母管制系統,由於設備較複雜,燃燒系統和蒸汽系統慣性大,因此在參數變化時遲滯較大,但變化的趨勢保持較長,所以在調節時應注意“提前調節”和“過度調節”相結合,特別是對於汽壓來說,如果壓力開始下降,就要求在下降初期開始增加燃料量,延緩其下降幅度,這就是“提前調節”,而如果壓力已經降低一段時間,就要過多增加燃料量,使壓力回升,即“過度調節”。

同時對於母管制系統,壓力變化時不能盲目調節,應分析其變化的具體原因,儘量針對性調節,這樣才能更好更快恢復穩定。

四、注意“粗調”與“細調”相結合

在運行參數變化幅度較大的情況下,應採用“快速調節”和“過度調節”的方式,使參數能儘快改變其變化趨勢,即“粗調”。特別是在事故處理下,對水位的調節,尤應注意。

事故情況下,如“甩負荷”“鍋爐滅火”等,這時的水位變化幅度非常大,而且由於“虛假水位”的影響,變化速度也很快,要求運行人員反應迅速,及時調節。

同時如果是母管制供水系統,幾臺爐相互影響,再加上平時給水壓力較低,在事故情況下,幾臺爐水位同時變化,“搶水”現象嚴重,因此在“粗調”時更應相互協調,互通有無。

避免人為調整不當造成事故擴大。例如“汽機甩負荷”而鍋爐因為水位調節不當造成滅火;“鍋爐滅火”時因為水位調節不當造成滿水。“粗調”之後,在參數趨於穩定時再採用“細調”“精調”的方式控制參數緩慢穩定下來。

對於汽壓的調節來說,“過度調節”是以增加熱損失為代價的調節方式,特別是在給料速度大幅上下不波動,氧量隨之波動,造成爐內燃燒工況也為之改變,這時部分燃料未完全燃燒損失大幅增加,對機組熱效率影響很大。

因此儘量避免這種運行方式,在採用“燃燒自動”時應對給料速度的波動幅度加以監視,發現其波動幅度過大,應解除自動運行,手動加以干預,採用人工“細調”,以提高機組熱效率。

五、抓住調節的目的與關鍵,避免因小失大

日常正常運行中,調節的目的與關鍵是保持參數穩定,儘量提高機組經濟性,要求我們精心操作,細心調整,耐心監視。而在機組異常運行時,則應根據需要採取不同運行方式進行調整。

例如揮發份較高時,水份高時等等,這時就要求調節以安全運行為目的,就要採取相應的運行方式保證機組安全運行。特別是在事故處理的時候,以不擴大事故,儘快恢復為目的,要求運行人員心中有數,抓住調節關鍵,避免調節時機失誤,造成事故擴大。

比如在“汽機甩負荷”時,鍋爐水位調節就是關鍵,反應不及時就會出現水位事故;而在“鍋爐滅火”時,檢查MFT動作正常、火焰檢測器滅火告警正確與否是關鍵,如果滅火後未排淨可燃氣體進行點火,可能造成造成“爆燃”,或者未及時關閉減溫水造成汽機水衝擊,就使得事故擴大,損失嚴重。

六、判斷與分析參數變化原因,避免盲目調節

任何參數的變化都有其內在原因,要求我們在發現其變化時及時判斷與認真分析,找出根源,對症下藥,針對性調節,避免盲目調節,反覆調節。

很多運行監視參數都是相互關聯,相互影響,例如溫度變化,不能僅僅依靠減溫水調節,應綜合其他參數分析溫度變化的原因,而採取不同的處理方式,這樣可以避免造成溫度反覆波動。

要對各個參數變化的影響因素心中有數,對所監視的參數有一定的敏感性,及時找到根源,採取正確的應變措施。

一般情況下,垃圾成分發生改變時,運行參數是緩慢變化的,如果運行參數突然變化很大,說明燃燒工況有很大變化,十有八九是事故發生,應及時檢查,及時分析,及時處理。

七、注意理論與實踐的差異

平時注意觀察總結,以實踐驗證理論。爐內燃燒工況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集體,影響因素很多,而分析起來非常困難,即使兩臺爐設計相同,運行方式相同,但運行的實際情況也不一樣,因此日常運行中注意總結,以理論為指導,而以實際效果為目標,進行調節,儘量提高機組的安全經濟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