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聲」最是人間第一香

小夥伴們注意啦!

可以自己朗讀配音哦~

高小新為您準備了專業的錄音棚,

還有老師指導哦~

聆聽·新聲

多彩高新

訴說心聲

體味文字

共賞佳文

“新聲”帶你走近高新人

共享他們的感悟

二零一八年九月二十六日

·

本期【新·聲】

「新声」最是人间第一香

●●●

看過一檔電視節目,記者隨機採訪外國朋友,問他們最熟悉的中國歌曲是哪首?外國朋友們都不約而同回答——《茉莉花》。我的朋友到蘇格蘭交流學習,她說,當晚學校舉辦的歡迎宴會上,大家彈著鋼琴,打著節拍,唱的歌曲正是《茉莉花》。今年7月,習近平主席赴南非出席金磚國家峰會,當地的孩子們用中文演唱的歌曲也是《茉莉花》,以示對中國最尊敬客人的歡迎。“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芬芳美麗滿枝椏,又香又白人人誇,讓我來將你摘下,送給別人家。”伴著悠揚的歌聲,茉莉花一路綻放,芬芳遍天涯。

茉莉非我國原產,據記載是從印度(一說波斯)引進。西晉《南方草木狀》雲:“耶悉茗花末利花皆胡人自西國移植於南海,南人憐其芳香競植之。”茉莉來到中國,迅速受到國人的青睞:其姿雅緻,“淡薄古梳妝,嫻雅仙標緻”;其香馥郁,“雖無豔態驚群目,幸有清香壓九秋”;其志高潔,“刻玉雕瓊作小葩,清姿原不愛鉛華”。特別是茉莉花香,最為人稱道,古代詩人江奎曾放言“他年我若修花史,列作人間第一香。”

茉莉花香,是清香,更是品質的芳香。關於茉莉,民間流傳著這麼一則動人的故事。傳說在明末清初,蘇州虎丘住著一趙姓農民,家中夫婦倆和3個兒子,生活貧苦。趙老漢外出謀生,妻子和兒子在家種地。孩子長大後,便把土地一分為三,都以種茶樹為生。一年趙老漢回家,帶回一捆不知名的花樹苗,他把花栽在大兒子的茶田邊上。一年後,樹上開出了一朵朵白色的小花。趙家大兒子驚奇地發現,茶枝帶有小白花的香氣。他採了一筐茶葉,到城裡去試賣,沒想到相當走俏,一會兒就賣光了。兩個弟弟得知後,找哥哥算賬,認為哥哥的香茶葉,是父親種的香花所致,哥哥賣茶葉的錢應三人均分。兄弟間吵鬧不休,弟弟們甚至還要強行把香花毀掉。這時,鄉里一位名叫戴逵的老隱士說:“你們三人是親兄弟,應該親密無間,不能只為眼前一點點蠅頭小利,就鬧得四分五裂。哥哥發現香茶,多賣了錢,這是大好事,全家都應高興。這香花就是財神菩薩,菩薩進了你家門,你們反而打起來,哪有這等道理?你們都來種植發展這些香花,大家就都發財了。你們的香花有了名,壞人想來偷,怎麼辦?兄弟輪班看護,這就要團結一致,如果你們都自私自利,不把大夥利益放在前面,事情哪兒能成呢?我為你家的香花取個花名,就叫末利花,意思就是為人處事,要把個人私利放在末位。”兄弟們聽後,恍然大悟,回家以後,和睦相處,團結生產,他們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起來。

茉莉本作末利,這與她潔白無瑕,不飾鉛華的坦蕩品質暗暗相合。我想,這也是為什麼大家如此喜愛她的深層原因吧。茉莉花並非名花,常見於房前屋後的尋常百姓家,我家就載有一盆,傍晚開花,花香撲鼻,一直要開到九、十月份。茉莉花又確為名花,她的名字,已作為中國文化的象徵,在全世界家喻戶曉。

秉持末利而香遠益清。人與人交往,國與國交流,不也是如此麼?是利益為先,零和博弈,還是友誼先行,互惠互利?古老的中華民族早已洞悉了答案。中國人民,友善忠厚,中國情懷,誠摯無瑕。中國的援建項目,在一帶一路國家遍地開花,中國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在更廣泛的領域生根發芽。中國的建設經驗,被更多國家共享,中國的建設成果,正推動著世界和平發展的步伐。

在剛剛開幕的中非合作論壇上,習近平主席再一次重申,中國主張多予少取、先予後取、只予不取,張開懷抱歡迎非洲搭乘中國發展快車。這不正是以義為先的“末利”精神麼?

播馨香而傳遠道,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文章作者|高新區稅務局 路凝山

播 音丨韓雪惠

「新声」最是人间第一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