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奎巷99號:「沒有圍牆」 的親民藝苑

十五奎巷99号:“没有围墙” 的亲民艺苑

十五奎巷99号:“没有围墙” 的亲民艺苑
十五奎巷99号:“没有围墙” 的亲民艺苑十五奎巷99号:“没有围墙” 的亲民艺苑

從地理出發,採擷杭州這座城市文化明珠的寶光,敘述它們的光榮過往,展望它們的美好前程。 一花一風景,一步一故事。回首往事,是為了致敬來路,再出發!

老杭州的歷史,多半落在城南。不知是不是因為距離南宋皇宮近,這裡衙門多,會館多,巷子多,故事多。

十五奎巷就是其中的一條,湮沒在滾滾紅塵裡。巷子不長,從頭走到尾也就500米,一眼就能望到底;也不算寬,還不到10米。南面是規整的社區,北面還保留著一些三合院式或四合院式的老宅。

比起隔壁的南宋御街,十五奎巷的世俗煙火氣是觸手可及的。街頭第一家就是大名鼎鼎的新週記,一到飯點就人滿為患,盡頭一個轉彎,就能瞧見杭州早餐界“扛把子”遊埠豆漿,這裡時刻充滿著市井的鬧騰與親暱。

而且“皇城根兒”腳下這一帶,正是當年“候潮門勾欄”的所在,無數雜劇、皮影、木偶戲等在此上演,也註定了十五奎巷是一條充滿藝術氣息和戲劇衝突的巷子。如今,位於巷子99號的老市委黨校已經變身為杭州藝苑,為這裡增添了一抹風雅的成色。來這裡看戲,巷子窄,人流多,別騎行,別開車。酒足飯飽地晃悠進來,心情舒暢地散步回去。

座標

杭州藝苑坐落於吳山腳下的十五奎巷99號,為杭州歌劇舞劇院、杭州越劇傳習院和杭州滑稽藝術劇院的辦公、生活和排練場所。這個“沒有圍牆”的親民藝苑,為杭州這座文化名城注入更加豐富的內涵,也為文化事業發展增添全新的活力。

願景

杭州滑稽藝術劇院擁有65年輝煌建團歷史,又是全國唯一一家擁有九項非遺項目的責任保護單位。為了實現“杭滑夢”,我們將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發揚、傳承、發展杭州市地方戲曲曲藝事業,引進人才,打造精品,將文化事業做強做實做優,繼續做好文藝“輕騎兵”,讓杭滑成為專業院團隊伍中傳承和發展的優秀代表,成為杭州市文化事業一張亮麗的金名片。

——杭州滑稽藝術劇院院長董其峰

杭州歌劇舞劇院積極踐行文化自覺與自信的專業風範,發揮文藝宣傳、鼓舞、引領的職能,不斷打造藝術精品,用高雅的藝術形式引導人民大眾的審美情趣和欣賞品位,提高全民素質修養,以創新、進取作為團隊根本追求,創作出眾多富有生命力的作品。

——杭州歌劇舞劇院院長崔巍

杭州越劇傳習院歷經62個春秋,出人才、出好戲、出效益,有了被文化部和中國戲劇家協會讚譽為“杭越現象”的建院特色。在未來的歲月裡,我們將繼續百年越劇纏綿,培養新生代名生名旦,創作現代精品劇目,演繹絕美江南風情。

——杭州越劇傳習院副院長徐銘

這裡有刻骨銘心的歷史塵埃,也有真真切切的生活氣息

傍晚7點半光景,站在伍公山向東遙望,整座杭州城被五光十色的燈火照得透亮。這時候,杭州藝苑的藝海樓也亮起了燈火。方臺上的布早已鋪就,摺扇、醒木、白手絹一件不落,一場杭州評話即將上演。

在杭州滑稽藝術劇院院長董其峰的記憶裡,藝海樓的前身是老市委黨校的圖書館。其實追根溯源,這幢建築最早是“世界紅十字會杭州紀念堂”,也稱“崇善堂”。

更神奇的是,“杭州藝苑”四個大字所在的大石頭底下,原來是一口古井。老底子,街坊鄰居們都靠這口井生活。清晨和黃昏,當家主婦們都聚在這裡,燒菜、做飯、洗衣服,嘮嗑話家常,熱鬧極了。

十五奎巷99號的過去,有著刻骨銘心的歷史塵埃,也有著真真切切的生活氣息。一眼百年,今日這兒已成了杭州歌劇舞劇院、杭州越劇傳習院和杭州滑稽藝術劇院的辦公、生活和排練的場所。

2009年夏天,杭州文藝院團遷建工程暨杭州藝苑開工典禮在十五奎巷99號舉行,工程建設週期2年。當年的開工典禮上,時任市委副書記葉明提出,要將杭州藝苑打造成一個“沒有圍牆”的親民藝苑。在杭州藝苑正式竣工之前,杭州歌劇舞劇院在潮王路52號,杭州越劇傳習院在建國南路280號,杭州滑稽藝術劇院在古新路12號。2012年前後,三個市屬文藝院團從城市南邊和北邊陸續搬進了十五奎巷99號。

如今,杭州藝苑有兩個演出場所,一個是藝苑劇場,另一個則是盤踞正中山坡的藝海樓。藝苑劇場自2013年3月杭州舉辦戲曲梅花獎之後正式投入使用,平時作為三個文藝院團的演出場所,再加上一些零星的租場演出。今年3月25日,這個擁有346個座位的劇場又有了一個“新身份”——杭州大劇院繼歌劇院、音樂廳、可變劇場、露天劇場之後全新推出的第五個劇場,也是其目前唯一開設的一個分劇場。

曾經,藝苑劇場還是杭州國際戲劇節的展演劇場。在這裡,一批又一批年輕而張揚的戲劇新人開啟夢想,尋戲作樂,用獨特的藝術魅力感染這座城市。早在蜂巢劇場出現之前,十五奎巷99號就有了犀利的切片出現,杭州人也開始接觸先鋒小劇場。

藝海樓正式“開張迎客”,是在2014年的重陽節。杭州電視臺生活頻道攜手浙江省曲藝家協會、杭州市曲藝家協會,共同舉辦“我請父母看社戲”文藝晚會。那一晚,翁仁康、徐筱安、謝群英、周志華、董其峰等杭州演藝名角匯聚一堂,人聲鼎沸。

最有煙火氣的文化地標,最具親和力的文藝“輕騎兵”

爍玉流金的“秋老虎”,本是各家市屬文藝院團放假的時候,十五奎巷99號卻熱火朝天,此起彼伏。

還沒有走進杭州藝苑的大門,婉轉優雅的花旦曲調就從杭越地下一層的大排練室裡傳了出來。此時此刻,樓上杭滑的排練室內,全體演員正在彩排集9項非遺於一體的全國首部曲藝項目劇《杜十娘後傳》。與此同時,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的《幸福了,我們的40年》滑稽曲藝專場也正在打磨之中。

相比之下,5樓和6樓的杭州歌劇舞劇院似乎靜悄悄、空蕩蕩的。其實早在一個星期之前,院長崔巍就帶著全團啟程了,遠赴東南亞參加文藝演出。“作為杭州市屬文藝團體,我們就是要出人出戏出精品,創作正能量、主旋律的作品責無旁貸。”過去的一年多時間裡,由崔巍執導的原創舞蹈劇《遇見大運河》,在國家藝術基金的扶持下,開啟了一場“世界運河之旅”,已經成功出訪了法國米迪運河、德國基爾運河、埃及蘇伊士運河、希臘科林斯運河等,巡演130多場,遇見15萬名觀眾。杭歌的青年演員們用最特別的藝術行動、方式,為保護、傳承、傳播世界文化遺產做出了努力。

這,就是杭州文藝院團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杭州越劇傳習院副院長徐銘介紹,劇團最近正在老戲新排,《情探》《紅樓夢》《血手印》三部“青春版”即將首演。“薪火相傳的力量是巨大的。今年以來,溫珊珊拜師陳飛,管雨爽拜師金靜,張菊秀拜師謝群英。我們這些從藝幾十年的中生代做好‘傳、幫、帶’的工作,是眼下杭越發展的重中之重。”

越韻需要薪火相傳,非遺需要活態傳承。“這些年,我們杭州滑稽藝術劇院不僅承擔著創排主旋律劇(節)目和文化惠民演出的重要任務,還肩負著傳承保護9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使命。只有靜態保護和動態傳承結合起來,文化遺產才能具有生命力。”董其峰迴憶,2014年12月1日,杭滑9個非遺項目集體拜師,師徒結對傾囊相授,開始博採眾長學習傳承。前年4月啟動的“錢塘餘韻”就是非遺傳承項目的集中展演,杭州小熱昏、獨腳戲、杭州評話、杭州評詞、杭州攤簧、武林調、滑稽戲、杭劇、杭州方言等9個非遺項目一一呈現。今年4月,“錢塘餘韻”第二季以更成熟、更鮮活的姿態再度亮相。

每個暑氣燻蒸的仲夏時節,是杭歌、杭越、杭滑三個文藝院團最忙碌的時候。從每年的初春到深秋,他們到基層各個社區的惠民演出達120多場。尤其是七八月,平均每天一場,有時一天兩三場。天氣再熱,條件再難,節目都不能湊合,一定要保質保量,這是每個院團的基本原則。走出十五奎巷99號,這群極具親和力和感染力的演員們,依舊是杭州群眾眼裡最喜聞樂見的文藝“輕騎兵”。

(杭州日報 記者 厲瑋 文 丁以婕 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